陸金所上線「稅延養老險」 成全國首家上線稅延險三方平台

繼首批16家商業保險機構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之後,近日,中國領先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陸金所率先在其“年金”頻道上線“稅延養老保險”產品,成為全國首家上線“稅延險”的第三方平臺。

開通稅延險個人線上參保渠道

陸金所此次上線的“稅延養老保險”由平安養老險推出,有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和收益浮動型三款產品,匹配了低、中、高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據悉,該產品已於8月17日正式上線陸金所APP。

目前,全國有16家獲得稅延養老險經營資格的保險公司。據瞭解,目前獲得批准的首批保險公司多采取與企業方合作方式為個人用戶辦理稅延險服務,尚沒有直接面向個人客戶服務方式。陸金所則作為首家線上“稅延險”的第三方平臺,向個人開通辦理渠道,方便普通用戶直接在網上進行投保,極大提升了客戶投保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稅延養老保險採取的模式是繳費時稅前扣除,領取時扣稅的模式,稅收優惠幅度和工資收入是直接掛鉤的,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參與。以試點城市之一上海為例,目前的個稅免徵額是3500元,上海大部分企業的“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為17.5% ,因此,月需納稅工資低於5000元的人群並不適合買這個產品。如果稅前工資是15000元,每個月可以少納稅180元。月薪2萬的可以少納稅250元。

作為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線上財富管理綜合平臺,陸金所在專業風險管控體系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財富管理服務。以保險品類為例,目前陸金所平臺已上線產品包括意外險、旅遊險等精選保險產品,客戶可在平臺上挑選財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等多方面的優質保險服務。此次陸金所平臺又上線稅延養老保險產品,使其平臺保險類產品更加多元化,客戶可享受更加完善的保險保障服務。

讓養老更有保障

稅延養老保險,全稱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不同於“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它不是政府主導強制購買的保險,而是一種個人自主繳費的商業保險。稅延養老保險已醞釀11年之久,其落地是我國建設養老保險體系的重大進展,有望為個人提供除了基礎養老金以外更多的養老保障。

據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撫養比為11.9%,到2050年將增至27.9%。面對“老齡社會”漸行漸近,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自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始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從試點政策來看,凡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蘇州工業園區三個試點地區納稅的納稅人,即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以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均可辦理稅延養老險。扣稅方面,保險費按照參保人當月收入6%稅前列支,最高減免1000元;繳費當期及積累期無需繳稅,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待退休領取時按7.5%比例繳稅。保障和收益方面,稅延險含養老年金、身故保險金、全殘保險金責任,同時長期定投類似強制儲蓄,兼顧投資與收益。

對個人而言,購買了該類養老保險產品的個人,所繳納的保費可以在稅前扣除,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在降低個人當下的稅務負擔,同時為將來多一重養老保障,讓養老更有質量。

(完)


關於中國平安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在各級政府及監管部門、廣大客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成長為我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0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在美國《財富》世界500強名列第29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一。中國平安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地上市。

中國平安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堅持“科技引領金融,金融服務生活”的理念,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為發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並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為客戶創造“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體驗。

陸金所上線“稅延養老險” 成全國首家上線稅延險三方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