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师德|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本文约2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师德|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师德|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师德问题常常说,说了很多年。

如今谈师德,面临着两个困境。

一个困境来自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既要和同是成年人的同事、同行、家长打交道,又要和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学生打交道。教师与这两类完全不同的异质群体打交道时,遵循的是两类不同的规则。与未成年的学生打交道,教师要关心、关爱,宽容、等待,要做榜样;与成年人打交道时,教师当然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争取应有的权利、利益,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但社会上的其他职业、其他人通常以教师要做榜样为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求教师承担责任与义务,却不希望教师享有相应的权利与回报,甚至把不争利不争权看作师德。问题在于,许多教师自己也纠结,不知是否应该去争取应得的权利或者以怎样恰当的方式去争取。比如,其他行业可以罢工来保护自己,当教师遭遇了某种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时,能“罢课”吗?能通过罢课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吗?罢课耽误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罢课的教师有师德吗?这就存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冲突。

另一个困境来自社会转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复杂多元的陌生人社会或抽象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主要来自契约,而不主要来自血缘或地缘上的亲近熟识。而在涉及师德问题时,却掺杂着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人们要求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全身心地关心、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全天候地为学生工作、为家长解疑,甚至带病坚持工作,这样才是好老师;另一方面,却用法律来“维权”,一旦出现问题,丝毫不顾人情,完全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来要求教师承担法律责任。当人们模糊了教师工作边界来要求教师爱孩子时,却用清晰的边界来要求教师承担不良后果,这让教师左右为难,总是处于被要求、被责难的境地。我们对教师提出如此多的要求,却并不准备给教师相应的权利,甚至没有做出相应的保护。

当我们谈师德时,不能就师德谈师德,必须从整个社会规范重建的角度来谈,至少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要明确教师这个职业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明确教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边界,以感恩的心来对待教师的超额付出,而不要理所应当地去提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当我们谈师德时,要承认教师职业虽然特殊,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它也是一种职业,在最初级的意义上,它也是谋生的手段;教师承担着引路、育人的重大职责,因此对教师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能只有要求没有支持。要承认教师也是人,也有世俗的烦恼和压力,也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对于年轻教师,在他们刚入职时,要不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在保障育人底线的情况下,要不要保护教师的言行,保障教师的权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要求教师,却很少去帮助教师、保护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教师,为教师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是我们谈师德的前提。

另一方面,要明确师德与法律的边界和区隔,不能用师德来模糊法律责任。当前的许多所谓师德问题,根本不能以道德来论,而是犯罪。罪行应由法律来解决。当然,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把那些不适合当教师、不愿意当教师而不得不来当教师的人,隔绝在教师队伍的门外。这又涉及了教师职业地位的问题。教师地位提高了,门槛才会高,才能使那些适合当教师、喜欢当教师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因此,我们要在法律底线之上再谈教师的成长与师德问题。

谈师德还要结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谈。有些所谓的师德问题其实是专业水平不高的表现,是专业不合格而不是道德低下。当然,师德高的教师,往往能够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精神的困惑,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学生学习生活愉快充实,师生关系就会轻松和谐,这是相互促进的。可以说,教师的爱体现在专业化活动中,更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细微处。因此,对那些喜欢当教师且适合当教师的教师,社会要给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今天会讲的主题是“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所谓明德是明明德,至善是“止于至善”,“至善”没有终点,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师德建设上也是如此。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化发展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止境,永远要往前走。教师有高追求,学生才会有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向上。因此,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参与的重要事情。

我们今天谈师德,既要对教师提要求,更要保护教师、支持教师、信任教师,全社会都要创造条件,给教师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在付出心血的同时有相应的回报,在爱学生的同时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尊师爱生是同时发生的,对等的爱才是正常的,只谈单向的师德是不正常的。

我们希望:“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师德|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