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鄉人去綢緞莊買布被掌柜調換,後來遇見道士說替他討公道

清朝康熙年間,在江蘇某縣有個叫吳之鴻的商人,靠著做些絲綢布匹買賣發家致富。

蓋起來幾重院落的大宅,還置了百畝的良田,生了兩個兒子,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

後來又開了綢緞莊,自己當掌櫃,可做生意的手段卻被鄉人們所不齒。

吳當掌櫃賣絲綢布匹時,先是在櫃檯前準備好一兩匹專門展示用的名貴布料,讓那些來看布匹的客人們過目。

等到這些主顧們選定布料,付過銀子之後,再趁他們不注意,偷偷將次品的布料跟其調換,神不知鬼不覺的,幾乎沒有失手過!

以此賺了不少銀子。

故事:鄉人去綢緞莊買布被掌櫃調換,後來遇見道士說替他討公道

有個姓周的商販偶然聽說了吳掌櫃換布的手法,於是就特地來他店中買布。店夥計拿出上好的布料給周某看過之後,周某就說:“我就要這匹布了,多少銀子?”

“好的,周老爺眼光真是不錯,總共200兩銀子,那我給您包起來!”夥計於是想拿回來趁機調換。

周某早已經知道他們的伎倆,於是拿過布壓在凳子上坐在屁股下面,笑著問夥計:“我就要這匹了,不用包,就按照剛才的價格!”

夥計急的一頭汗,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吳掌櫃聽到了外邊情況不對勁,趕緊從櫃檯後整理衣冠走了出來,一看周某自己認識,就過來作揖行禮。

周某見他這麼客氣,於是也起身回禮。

店中夥計就麻利的將那匹布給換了!

故事:鄉人去綢緞莊買布被掌櫃調換,後來遇見道士說替他討公道

而周某並不知道,吳掌櫃還說請他喝杯茶,周某推辭,又看了看布,表面上仍舊和先前那匹一樣,心中這才踏實,放下銀子抱起布就走了!可是等到他回家一看,頓時大驚失色,原來正品絲綢只有那包裹在外面的兩三圈,不過幾尺長的布頭而已,裡面都是次品,所值的價格要比正品的布低一半還多,真是氣得周某七竅生煙!

不久,一時想不開的周某到了江邊,想要投河,被一個路過的道士給救下!

他跟道士哭訴了自己的經歷,道士說:“你不要再尋短見,貧道去替你懲治這個損人利己的小人!”

這天,道士就到吳掌櫃的店中去買布,說是要做幾件上好的道袍。

於是夥計就故技重施,將上好的布料拿出來給道士看。

道士看了假裝非常滿意,偷偷塞了一塊紅玉在布軸中,跟夥計說:“貧道就要這一匹布了,給我包好!”

夥計高興的接過銀子,將上好的布換成次品交給了道士。

故事:鄉人去綢緞莊買布被掌櫃調換,後來遇見道士說替他討公道

道士抱著出門,片刻後又回來找夥計,說這匹布是次品,不是他選中的,讓夥計退錢!夥計就跟道士抵賴,出門概不退貨,吳掌櫃也出來理論。

道士冷笑道:“沒想到你們真的做這樣的黑心生意,難道就不怕有報應?”

吳掌櫃不知道被多少人這麼罵過,讓幾個身強體壯的夥計將道士趕出了綢緞莊。

道士到了街上,又吵吵嚷嚷的將“換布”的事跟街坊鄰居說了一遍,還說他們偷了自己的寶貝!

這一番話,引來了不少圍觀的相鄰。

吳掌櫃又讓夥計拿著棍棒來驅趕道士!

道士笑著道:“貧道可不怕你們!我剛才看上那塊上等布換就換了,可是我花了20年煉的‘火玉’還在布里,你們得還給我!”

吳掌櫃和夥計都不承認。

道士又說:“不怕你們抵賴,待貧道把那塊玉喚來!”

說完,道士手掐指訣,口中唸誦!

轉眼間,一團紅光大盛,從吳掌櫃的店中亮起來!

故事:鄉人去綢緞莊買布被掌櫃調換,後來遇見道士說替他討公道

​看熱鬧的鄉人們都非常驚訝,指指點點的談論起來。道士笑嘻嘻的溜出人群,回頭道:“既然吳掌櫃那麼喜歡貧道的‘火玉’,那貧道就送給您吧,可是得提醒你,那塊玉可是有火氣的!偶爾會撒撒氣!”

吳掌櫃被眾人指責,正不知所措,聽了道士的話,一時也不太明白。

轉眼間,紅光褪去,一個夥計忽然喊叫起來“起火了!起火了!”

看熱鬧的眾人這時竟然一鬨而散,也不管吳掌櫃,只剩下幾個夥計打水救火。

可店鋪中都是些布料,這時哪還來得及?頓時就都著了起來。

吳掌櫃也只能看著火勢越來越大,束手無策,直到整個店都被燒成了瓦礫,癱坐在地!

從此,吳掌櫃回家後一病不起,家業也漸漸敗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