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投機取巧賠大錢(現代故事)

投機取巧賠大錢(現代故事)

大洪山一帶盛產木材,鎮上的木器店很多,因此,桐油的需求量很大。

鎮上賣桐油的只有“划得來”桐油店一家,掌櫃的姓童。童掌櫃原先是一家木器行的小夥計,頭腦靈活,見鎮上沒有桐油店,就轉行開了一家。原本木器店每年都是自家派人到桐柏山去採購桐油的,但是桐油的庫存難以把握,不是購多了就是購少了。現在有了桐油店,既省了人力去採購,又可以隨用隨拿,還不用找倉庫保管,更能賒賬,皆大歡喜。

這童掌櫃是個生意精,他知道一旦桐油店生意紅火,就會有人跟著開。為了保證客源,他和所有客戶都簽有協議,第一批貨的賬賒著,購買第二批貨時付第一批貨的錢,以此類推,如果發現質量問題或者貨源不足無法按時供貨,賒的賬不但不要,還賠付客戶的一切損失。童掌櫃是個講誠信的生意人,一諾千金,價格公道,而且見人都是笑臉,和客戶們相處融洽,這麼多年了,他一直是獨門生意,鎮上愣是沒有新開一家桐油店。開新店得了解市場行情吧,到木器店一打聽,家家都把童掌櫃誇得像朵花兒似的,得了,去別處開吧。

這年,才五十出頭的童掌櫃偶染風寒,久治不愈,漸漸病入膏肓。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獨子童達樹。

童達樹打小就跟著童掌櫃做生意,經過多年的薰陶,從桐油的辨別、採購、運輸、儲存到販賣都十分精通,早已是生意上的一把好手了。童達樹頭腦非常靈活,能想別人想不到,能做別人不敢做。但這也是童掌櫃不放心的地方,兒子還拿捏不準世上的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弄不好就會栽跟頭。

童掌櫃去世後,童達樹悉心打理生意。轉眼到了榨油的季節,童達樹吩咐賬房先生清賬,拿出所有銀子,他要到桐柏山去採購新桐油。賬房先生不解地說:“少掌櫃,早了點吧,這桐油才剛剛開始榨哩。”童達樹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點去,多瞧幾家,選擇的機會多。”賬房先生說:“那也要不了那麼多銀子啊。”童達樹耐著性子說:“我還有別的用途。”

童達樹帶了大量銀子,確實有用途,他想大賺一筆。到了桐柏山,他下定金定下了所有榨油作坊的桐油,榨多少要多少,不過貨先存在榨油作坊,一個月內拉走。他的收購價格上漲了一成,作坊主們當然願意。賬房先生急得直跳腳,童達樹卻呵呵笑著說:“叔,你就等著看我賺大錢吧。”他對桐油這個行當瞭如指掌,這裡的市場早已成熟,一年裡出多少原料,榨多少桐油,銷多少,都已經成了固定模式,每年的桐油基本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客戶購完,沒有什麼存貨。原先跟著父親來採購時,他就有了這種想法,只是不敢和做事向來中規中矩的父親講,現在他當家做主,是該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正如童達樹預料,等到後來購買桐油的客戶陸陸續續到來後,發現無油可買。客戶們急了,這是最近的桐油市場,多年來都是來這裡買的,從沒有斷過貨,如今怎麼辦?到別處去買吧,路途遙遠不說,還不知道有沒有現貨。有些等著急用的,更是急得團團轉。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得到消息,童達樹開始賣桐油了,不過價格漲了百分之二十。大家算了算,雖然貴了,還是比到別處買省時省力省路費,明知中了童達樹的算計,還是得乖乖就範。

童達樹賺了不少銀子,興高采烈地押著自己的桐油回家。一路上,賬房先生不住地嘮叨:“這種錢只能賺一時,反倒把名聲搞壞了,明年只怕買不到桐油了。”童達樹也不與他理論,心想:我本來就打算只賺這一筆,他們這次吃了悶虧,肯定會長記性,以後想賺也難了。

時間一晃到了第二年,又到了榨油的季節,童達樹還是提前去了。一進榨油作坊,人家講今年的桐油都被客戶定了,去年就下了定金的。每家都問了,家家都是這樣。相熟的作坊老闆告訴童達樹,這都是去年被他的投機取巧弄精明瞭,客戶們擔心童達樹故伎重演,所以把來年的桐油都定好了。

其實這也在童達樹的預料之中,他之所以早來,就是擔心別的客戶因為去年吃了虧,提早來買油,他來晚了買不到。只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桐油全被定走了,一丁點也不剩。賬房先生急得抱怨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就算最後人家定數有多的肯賣,那價格肯定高得離譜。

童達樹不理會賬房先生的抱怨,帶著人直奔製作油簍的作坊,問道:“老闆,你這油簍被人定了沒?”老闆回道:“哪有那麼好的事情?我們都是每天趕早送到榨油作坊,求著人家買,去晚了,被別人搶了先,還賣不掉。”童達樹說:“我全買了,可以便宜點嗎?”老闆忙不迭地說:“可以,可以,打九折。”童達樹說:“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今晚全部送到我的倉庫,等會兒我派人來帶路。”老闆高興地連連說“行”。童達樹派賬房先生帶人租了一間大倉庫,把二十多家作坊的油簍全部買了過來。

話說榨油作坊的人第二天早上出油,左等右等不見有人送油簍上門叫賣。這桐油一出,就必須裝油簍封存,不然桐油就會膠化,結成一坨一坨的。今天這是怎麼了?派人一打聽,油簍被童達樹全部買走了,屯在倉庫裡。

又是這個童達樹!

那就找童達樹買吧,不就是漲價要錢嗎?給!可是作坊主們把油簍的價錢提到了兩倍出頭,童達樹仍然不賣。價格已經到了能承受的極限了,再漲就算不過來賬了!

作坊主們個個急得直跳腳,油簍製作花費時間長,要經過選材、浸泡、開板、箍扎、上油、風乾等程序,現在重新制作是解不了燃眉之急的。去外地購買吧,根本來不及,剛榨出的桐油再不封存就膠化了,這損失就大了。

作坊主們聚在一起合計,如果童達樹是屯貨漲價,也應該見好就收,這價格已經到頂了,莫不是童達樹有什麼要說道說道的。眾人抬了兩罈子好酒,在醉雅居酒樓擺了兩桌,把童達樹請來了。

童達樹果然有說法,他四方拱拱手說:“列位,我童達樹出此下策,實屬無奈,因為我買不到桐油了。我家年年都要在這裡買油五千斤,就因為我去年賺了一把,今年就讓我難堪?再說了,我去年賺的是買桐油客戶的錢,你們沒有絲毫損失,不該讓我無桐油可買。”

有作坊主接話說:“童老闆,實屬誤會,我們也不想這樣,可是我們也是生意人,人家先給錢後要貨,我們也不能往外推啊。再說了,你童老闆事先沒有打招呼,你只要打聲招呼,我們肯定會給你留著。”

童達樹說:“這樣吧,油簍的價格就按兩倍的價格出售,我有兩點要求:一是今年你們幫我勻出五千斤油,二是以後每年我定五千斤油的量,定金照付。行不行?你們給個話。”

作坊主們一商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照辦。今年的五千斤油先讓童達樹拉走,缺的數他們三十多家榨油坊想辦法相互勻一勻,至於以後每年的五千斤桐油定數,就由最大的好運來榨油作坊接下。

不但又賺了一筆,而且還解決了以後每年的桐油訂購數,再也不用擔心以後買不到桐油了,童達樹滿意而歸。

一晃又過了一年,正值榨油季節,這次童達樹沒有提前去,因為他下了定金的。

可是等他到了桐柏山,來到好運來榨油作坊時,吳老闆告訴他,來晚了,油沒有了。童達樹急了,說道:“我不是下了定金的嗎?說好了的,怎麼不講信用了?”吳老闆拿出定金,生氣地說:“講信用也要分人,對於你,沒什麼信用可講。實話告訴你,去年被逼無奈才假意答應你的。童掌櫃挺實在的一個人,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投機取巧的兒子?”童達樹不服氣地說:“投機取巧怎麼了?不偷不搶,靠腦瓜子賺錢。”吳老闆生氣地說:“去去去,你腦瓜子好,去賺昧良心的錢去吧,從此以後不做你的生意。”

童達樹又去了多家榨油作坊,家家都不做他的生意。有個平時和他關係不錯的老闆說:“你走吧,大家商量好了的,無論你出多少錢,都不會做你的生意,誰做你的生意,大家就砸誰的招牌,桐柏山不歡迎你。”

童達樹想了想,又去賣油簍的作坊,老闆一看見他,就說:“童老闆,你省省吧,今年我們的油簍都被榨油作坊下了定金的。說起來都是你弄的,原本都是自由買賣,被你一攪和,人人都緊張了。榨油作坊的老闆們聯合起來了,先下定金,照顧我們每家油簍作坊的生意,人人都有飯吃。但是不準賣油簍給你,誰賣砸誰招牌。”

童達樹哭笑不得地說:“防我像防賊一樣,其實我來不是買油簍的,同樣的辦法不可能用兩次,第二次就不靈了。我來就是想和你嘮嘮嗑。”老闆說:“那行,生意不能做,朋友可以做,坐下來喝杯茶吧。”童達樹便坐下來,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老闆閒聊。

聊著聊著,童達樹不經意間問起了製作油簍的材料行情。這個老闆挺精明的,立馬就明白了童達樹的心思,奉勸道:“童老闆,你碰到我這個好心人算是運氣,要是碰到不說實話的人,你恐怕要吃大虧了。”

上次童達樹收購油簍,讓榨油作坊主們吃了悶虧,擔心童達樹今年掐斷製作油簍的源頭,壟斷製作油簍的材料,早就有高人囑咐所有油簍作坊屯貨,每家作坊都把原材料備得很充足。熱心的老闆還帶著童達樹去庫房觀看,果然那材料堆滿庫房。

童達樹確實有收購製作油簍原材料的想法。他熟悉桐油製作的程序,知道油簍作坊也是用一點買一點,從不囤貨的。他如果把市場上所有的原材料全部收購回來,下一批油簍就沒法生產出來,他就能夠再一次控制住榨油作坊老闆們,再想一個穩妥的辦法保住以後每年的貨源。沒想到,榨油作坊主裡也有高人,事先提防了。也虧得這位油簍作坊老闆實在說了實話,不然童達樹既損失錢財也留下笑柄。童達樹對這位油簍作坊老闆千恩萬謝,起身告辭。

買不到桐油,等於要了命,童達樹心急如焚,連夜趕回家想辦法。他打算往四川方向走,一路打聽,哪裡有桐油就在哪裡買。

等到童達樹收拾停當,一出門,門口站滿了人,是木器行的老闆們。他們不知從哪裡得到童達樹沒有買到桐油的消息,圍著不讓童達樹走。他們拿著當初童掌櫃簽訂的協議,嚷嚷著說:“你想帶著銀子溜,沒門!”童達樹解釋是出遠門採購桐油去。老闆們不信,紛紛說:“就算你買到桐油回來,最快也得個把月,只怕也來不及,我們都等著用哩。”

其實這話說得沒錯,童達樹的存貨所剩無幾了,支撐不了幾天就會斷貨。斷貨了,就得賠償客戶們的損失,這損失差不多是他大半身家,也難怪老闆們擔心他會帶著銀子潛逃。

自己走不了,童達樹只得安排賬房先生帶著得力夥計趕快出去採購,不管需要多長時間,總比等死強。

眼看庫存快沒了,就在童達樹急得六神無主時,有人送來了五千斤桐油,不過價格高得離譜,是原價的三倍。只要能救急,總比傾家蕩產強,童達樹全買了。事後,他算了算,之前投機取巧賺的錢差不多都賠進去了。

這時,賬房先生帶著好運來榨油作坊的吳老闆和一位中年人回來了。這位中年人童達樹認識,姓馬,在信陽開著一家桐油店。十年前,馬老闆到桐柏山買桐油,丟了銀子,急得要投河,被童掌櫃看見。南陽和大洪山隔得不遠,平時購貨時也認識,童掌櫃就幫他墊付了銀子,救了急。從此馬老闆和童掌櫃就成了莫逆之交,兩人平常很少走動,只是每年在桐柏山聚一聚。童掌櫃病重後,託人送信讓他幫忙暗中照看童達樹。

童達樹兩次投機取巧惹了眾怒,馬老闆和吳老闆交情不錯,就讓吳老闆不賣油給童達樹,藉以教訓他。馬老闆又託人悄悄給賬房先生通了氣,賬房先生就讓交情好的幾位木器店老闆不動聲色地買空了庫存,又悄悄鼓動他們討要賠償。其實,憑多年的交情,桐油店真有什麼意外,他們也不會落井下石、漫天要價。這都是大家商量好的計策,目的是讓童達樹長長記性。

原來,那五千斤桐油吳老闆早就預留好了,那天送貨的就是他作坊的人。吳老闆把高價賣出桐油賺得的銀子還給童達樹,童達樹接過來,說:“多謝你們的大恩大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童達樹來到了桐柏山,在醉雅居酒樓擺了幾桌,把所有榨油作坊的老闆都請來,向他們賠罪,把當初賣油簍多收的錢退還給他們。榨油作坊老闆們見他誠心實意,都原諒了他。吳老闆表態,以後每年都給他留著上好的桐油,不收定金。

回來後,童達樹把木器店的老闆也請到酒樓聚了聚,說了一些感激的話。從此以後,他踏踏實實地做生意,再也不敢耍小聰明、投機取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