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在P2P行業扮演了哪些角色?

在資本市場,律師事務所屬於證券服務行業,主要通過出具法律意見書,提供專業判斷,進行專業把關,承擔了維護資產市場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職責,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監督力量。

在P2P網貸行業,律師事務所的作用也是無所不在。P2P用戶之間本質是民間借貸關係,平臺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很多會涉及到法律,包括合同、違約、仲裁、強制執行等工作都需要專業法律機構與從業人員的參與。

在另一方面,P2P經歷了野蠻生長到穩健發展的行業歷程,合規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從初期的業務合作,備案階段的法律意見書、合規審查報告到退出平臺的法律方案,可以說律所的身影貫穿了P2P行業發展的各個階段。

業務:常規合作項目外包

在P2P平臺組織架構中,都會有專職的“法律部門”,有的叫法務中心、有的叫合規稽查部。該部門的員工一般都是法律專業畢業,具備較高的法律知識和技能,也有人出自法院、律所等單位,具有多年的法律從業經驗。

總的來說,法務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貸前貸後管理、訴訟、合規稽查,具體工作包括提供合同擬定、合規審核、訴訟追蹤、法律風險提示、活動法律支持、知識產權法律支持、項目法律邏輯設立等。

除了上述工作,平臺一般還會與律師事務所進行進行緊密合作,將一些更重要的項目外包,如對外重大合作、併購,外聘顧問團隊能夠快速給予配合,提供專業的法律方案與高效便捷的團隊服務。此外,律所資源還有助於平臺與當地的司法機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大大縮短平臺資產端處置壞賬的週期。

目前,業內頭部平臺都與多家律師保持業務上的合作與往來,多的達到數十家。

信披:合規審查報告

2017年8月銀監會頒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規定,網貸平臺應於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由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合規情況審查報告。也就是說,律所出具合規性審查報告,已成為網貸平臺信息披露的一項重要指標。另外,互金協會《信披標準》也有類似要求。

網貸之家今年6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當時共識別出25家平臺披露律所出具的相關報告,其中北京10家,廣州5家,深圳4家,包括宜人貸、愛錢進、積木盒子等知名平臺與律所展開合作,報告名稱有合規審查報告、合規評估報告、合規經營報告等,報告出現的最早時間為2017年3月,有兩家平臺出具了2016、2017連續兩個年度的合規性審查報告。

總的來說,律師事務所對網貸平臺出具的業務合規意見,對綜合評判P2P網貸平臺的基礎設施、業務模式、治理結構、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將會是今後平臺信息披露狀況的重要組成部分。

備案:法律意見書

因行業特殊性,在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網貸平臺往往對紛繁複雜的法律法規無從著手,難以判斷公司的舉措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在整改備案期間,律所與平臺達成合作,為平臺提供整改期間指導、整改之後輔導、出具法律意見書等幾個方面的服務。公開資料顯示,某廣東知名律所與你我金融、眾車在線等多家平臺簽訂了備案專項合作協議。

法律意見書是對網貸平臺整個業務運營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論證、分析而發表的獨立的專業意見。根據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監管部門、投資人可以容易瞭解網貸平臺提交備案資料的真實性、公司內部運作實際狀況,有效地幫助金融監管機構作出是否同意備案的判斷。

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佈後,各省市都陸續出臺了各自的備案登記辦法,這些實施細則都對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做出了強制性要求。

如《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新設立及已存續的平臺申請辦理備案登記時,應當向政府和管部門提交由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備案登記法律意見書,其中包括對遞交的備案文件資料真實性、股權結構、實際控制人、內控制度、擬開展業務模式的合法合規性等逐項發表結論性意見。上海、北京、廈門等多地的備案文件也都有類似規定。

此外,多地監管出臺了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出具法律意見書的編寫指引文件,對律師簽名、加蓋公章等做了要求。2018年3月,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全國性的律師行業自律性組織)公佈了《律師出具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法律意見書操作指引》(送審稿),起草和制定了團體標準。

實際上,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很多負責備案的地方金融辦直接將檢查工作委託指定給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哪怕不是這樣,對法律意見書的重視程度也很高。有的地方監管部門甚至要求律師要在備案登記當年剩餘時間及其後1個完整年度內對平臺履行持續督導責任。

一時間,律所在P2P行業的重要性水漲創高,業內流傳的收費標準,對於規模小的平臺50萬-80萬左右,規模較大,需要整改力度較強、整改流程複雜的平臺,備案費用相應也會更加高,有律所向某整改難度較大的頭部網貸平臺報出了一百多萬的費用。

8月13日,網貸整治辦下發檢查通知和108條檢查問題清單,回收平臺檢查權限,將原來各地自己主導的平臺檢查模式,統一成機構自查、自律檢查和行政檢查交叉核驗,檢查主體由各地金融辦變成各層級的網貸整治辦和互金協會。儘管如此,律師事務所還會這次檢查中起到一定作用,預計很多平臺將會引入律所協助指導進行自查,互金協會的自律檢查也會參考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等資料。

平臺退出:制定依法可行方案

目前,P2P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大考,很多不合規的網貸機構或主動或被動,正在退出網貸行業。然而,退出網貸業務並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從網貸機構決定清理網貸業務,或轉型、或解散、或破產,到完全退出網貸行業,期間有許多專業的工作。為了好糊投資人權益,亟需引入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機構業務退出過程中制定依法可行的方案。

當然,也有不良律所趁行業“暴雷”之際賺黑心錢。較早前網上流傳一段錄音,錄音為一位自稱某待收20億網貸平臺的負責人和一位自稱律師的人的對話,該負責人稱自己平臺已經逾期,且投資者鬧的比較兇,多次詢問該律師後續如何處理。自稱律師的角色表示,他們由專業處理不良資產團隊組成,收取總待收的10%的金額作為服務費,負責和所有的投資者進行談判,通過”不斷壓縮他們的回款預期“,最終實現全部簽署“清債書”從而讓該平臺免於被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