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現投p2p?一不小心從投資人變成老賴!

6月開始,全國P2P頻繁“暴雷”,截止到今天從網貸天眼的數據粗略估計,全國已有近千家P2P平臺出現問題,眾多投資人申訴無門,這裡面,又牽扯出另一條灰色產業鏈——信用卡套現。

“我們一般是通過多張信用卡持續套現買那些短期月標且高額收益與返利的項目,多少都能賺一點。”這不單單是拿信用卡來套現的投資人美好的設想,也是某些P2P平臺的宣傳材料,比如夠範錢包等P2P平臺直接推出“信用卡套現模式”幫助投資人進行所謂的“無成本理財”。

P2P這個行業的頻繁暴雷,再次扯出信用卡這個屢禁不止的灰色產業。

門檻低、利息低的另類貸款

用信用卡的人,從來不會直接取現,這是一個信用卡朋友告訴我的。

每張信用卡都有取現功能,但是利息普遍較高。一般情況下的信用卡取現是按照天數計算利息,日息大概在萬分之四到萬分之五左右(0.004% – 0.005%),換算成月息、年息分別大概在1.2%-1.5%,14.6%-18%,而且還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並且取現的額度被限制了。

但是套現就不同了。套現是什麼呢?套現,套取現金的簡稱,一般是指用單機構的POS機或者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消費,再通過轉賬到自己的收款賬戶。整個流程都是實時流程,實時刷卡,實時回款。目前套現手續費市場上一般是套現金額的0.5%左右,也就是說,套現1萬元,僅僅只需要50元的手續費。

那麼套現的目的就很直接很簡單,和取現相比,套現首先可以享受信用卡給我們提供的免息服務期,如果深入研究,把套現日期選擇得當,最高可以獲得長達56天的免息期,用極其低廉的成本去獲得一大筆流動資金。

而且在當今的互聯網上,信用卡套現相關的信息幾乎隨處可見,甚至還有所謂的“卡神”會熱心的手把手教學你如何養卡。那麼什麼是養卡呢?

養卡:所謂“養卡”,就是“養卡”公司先用自己的現金替持卡人將欠款還上,讓信用卡顯示正常還款,隨後再通過刷POS機等虛假消費的方式把卡上相應額度的現金“套”出來。這樣持卡人的信用記錄就正常了,現金轉了一圈還是“養卡”公司的。這樣循環操作下去,持卡人就可以拖延數月不再還錢給銀行,也不會產生逾期利息。

一般的養卡方式主要是每天的日常刷卡+合適的POS機組成的,“2+3+25”是每張信用卡通用的提額方式,這個公式是什麼意思呢?2筆電器珠寶4S店類別的大額消費,3筆餐飲娛樂健身類別的中等消費,還有25筆小額民生(超市、便利店、外賣)類別消費。歸根結底,養卡就是模擬!模擬高端生活人士的真實消費情況,在獲取信用卡積分的時候同時給銀行秀自己的信用、個人實力等,從而便捷提升信用卡的額度。

甚至,如果你沒有時間養卡,打理信用卡,還衍生出了所謂的養卡公司,專門幫你養卡、提額、代還等服務,他們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養卡公司:專門幫別人打理信用卡,進行代還、套現等業務,保證持卡人信用度不受損傷,並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實現盈利的公司。

甚至養卡到了後期,利用多張信用卡(信用卡A還B,B還C,C還A)不同的結賬日來擴大自己的還款時間。可以進一步的實現“以卡養卡”,循環套現,循環還款,從理論上來說但凡你擁有多張的信用卡時可以無限循環低息套現貸款,同時還能享受到高端人士的信用卡福利。有部分單張信用卡的額度10萬以上,從某種程度來說,解決了很多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壓力。

莫妮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中國有三大“核心科技”信用卡套現、假流水騙貸、代持術屯房。當年的溫州炒房團或許有部分人的第一桶金,就是靠信用卡套現。

由於利益關係,助長了較多的黑色產業

想要玩轉信用卡,想要當“卡神”,想要低息無限循環貸款,那麼還需要一臺POS機,POS機這個領域有大雞跟小雞,它們是什麼意思呢?

大雞:商戶收款用的POS機,需要營業執照才能辦理。

小雞:手機刷卡器,也稱之為手刷POS雞,將一個刷卡頭安在手機上,就可以把信用卡的錢刷出來。

理論上來說,“小雞”的費率跟商戶不如“大雞”穩定。

而POS機還有一清和二清的區別,二清也就是二次結算,比銀聯或支付公司直接結算多了一道程序,極易引發信息洩露和資金挪用,國家已經大力整治二清模式,現在玩卡者買“雞”都只認銀聯結算。

想刷POS機,有這麼幾種方法:找熟悉的商家、養卡公司、自己花錢買一臺POS機,這三個方法都伴隨著風險與成本。比如找養卡公司,他們會額外按照套現金額收取手續費,一般的“卡神”往往都有屬於自己的渠道拿到POS機

想找到這些購買POS機的渠道並不難,在百度上搜索:POS機購買、刷卡機購買等關鍵詞就能找到一大堆渠道購買。他們還有部分潛伏在各種各樣的論壇、群、貼吧等。

我們的視線回到信用卡套現這個話題上。其實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信用卡套現是一種欺詐銀行的行為,信用卡持卡人擅自將信貸功能改變。但是現實是不管我們在互聯網上哪個地方都能看到“養卡”“套現”“POS機”等各種信息,有關部分絲毫沒有封禁的意思,甚至有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樣子。

無論是“套現”還是“養卡”,說到底都是持卡人變相憑藉信用卡向銀行借錢透支信用卡,但最後都是要還錢給銀行的,並要為套現支付一定的費率。

一臺POS機的費率目前市場大部分為0.6%,這0.6%的手續費分別由髮卡銀行、銀聯跟收單機構分成。髮卡銀行收0.45%,銀聯收0.0325%,所以即便是違法套現,在整個支付鏈裡面,大家都賺取到了自己該有的利益。

什麼人在套現

在我們中國,信用卡套現是違法行為的,那麼到底是誰鋌而走險的在玩信用卡套現呢?

套現其實類似於小額借貸,跟現金貸的性質是一樣的,不過從人群來看兩者又不一樣,因為現金貸的用戶群體都是申請信用卡被拒的用戶,換句話而言,現金貸目標人群一般來說都是撿銀行信用卡不要的用戶客群。畢竟能申請的下信用卡誰會選擇現金貸呢?

信用卡的套現人群,有一部分是沒有工作的,靠著信用卡套現、現金貸“拆東牆補西牆”,反而越陷越深,這類人群屬於信用壞掉的人群。當然也有一部分屬於“小資階級”,這些人有屬於自己的房與車,養卡套現,偶爾也去現金貸平臺進行所謂的“擼口子”或者分期買買東西。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於,後者一般是“羊毛黨”居多,基本上很容易靠著自己爬上岸了。

其實很多一直在信用卡套現的人群,都不認為自己在做違法的行為。他們認為自己有借有還,而且在套現的同時也付出了相對應的手續費,根本沒有任何的違法,只是給的手續費是多還是少罷了。所以很多網上的“卡神”都會告訴踏入這個養卡領域的小白,0.6%的套現手續費不能再低了,因為你再低,銀行沒有錢賺了,那麼你的信用卡有可能面臨凍結、停用等風險。

繼續睡覺,因為夢裡有著我的“理財夢”

信用卡套現需要POS機,也算有個簡單的門欄把很多小白拒之門外了,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功能也間接的助長了信用卡套現的現象。移動支付普及以後出現了較多的無卡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電商交易平臺,一個卡號,一個手機,一個驗證碼,一個支付密碼,簡簡單單的就完成了套現服務,而且這些第三方的支付平臺和電商交易平臺,使用的均為“二清”模式,沒有支付的牌照,但是在變相的從事金融業務,這種行為成為了信用卡套現的溫室。

同時電商平臺的消費貸款服務業成為了套現者的目標,列如:螞蟻花唄、螞蟻借唄、京東白條、京東金條、網商貸、微粒貸等知名產品。

從相關的數據統計來看,2017年全行業的套現金額超萬億元,其規模已經跟鼎盛時期的現金貸業務可以相提並論了。而因為套現,銀行低成本消費信貸資金出現了用途失控,變相的流入了現金貸、房產、股票、車等領域。

而大多數人還在幻想著這個所謂的“理財夢”,不少人選擇遊走在規則邊緣,P2P平臺推出個1月標,吸引著投資人通過“借雞生蛋”、“錢生錢”。全國的P2P平臺暴雷後,有部分投資人跟莫妮反饋說,當初只是想“擼個手續費”,沒想到把本金給“擼沒了”。為了不讓自己的徵信報告出現逾期不便於後續在銀行貸款買房、買車等,他無奈只能又去一些現金貸平臺、信用卡分期還款平臺借錢。

代辦信用卡、代還信用卡、養卡、套現、代還….你以為你在薅羊毛,以為這就是“理財”,實際上只不過是在被別人割韭菜,死鬼們,你們“做不完的理財夢”該醒了,回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