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的對和錯 踩雷後的反思

七月驕陽似火,各地高溫天氣不斷,陸陸續續熱出了新高度,但是對於很多p2p平臺的投資人來說卻是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在暑伏天裡找到了寒冬臘月的酸爽,身上透著寒風,心裡哇涼哇涼。

從今年6月開始,許多p2p平臺紛紛爆雷,據有關人士的不完全統計,估算大概每天平均有4家平臺會中招。起初,我並不上心,每天只是刷刷公號上的互金早報,直到有一天自己成為雷臺中的一員。

7月14日照例依次在各個平臺APP上籤到,忽然想起有段時間沒上過貝米錢包了,點進去瞬間就懵圈了,平臺發了一則通告稱:因為擠兌資金斷鏈,所以要良性退出。在APP上試了一下,顯示資產正在盤整中,資金已經無法進行任何操作。略略消化了會兒,然後垂死掙扎地進行各種搜索,總結了一下:平臺如果良性退出的話,本金通常是可以保障的,資產核算清楚後,平臺會陸續返回給投資者,只是時間不固定,好一點的個把月,差一點的三兩年。維權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作為一個外地投資者,來回路費加食宿成本基本上就約等於本金了。能做的大概只能是關注官方微博、維權志願者的微博,加入貝米的官方群(不想入維權群是因為感覺人員組成不清,信息太混亂),然後每天定時刷刷信息,除了等待,就是等待,再等待。

一陣兵荒馬亂後,人沉靜下來對這次的踩雷事件進行了覆盤思考。

我有兩件事是做對了的:

1、用閒錢去投資。

在官方群裡,微博上到處可見情緒特別焦慮的投資人,這個錢是未來生活必須的,買房首付款/上學的學費/房屋的裝修款......等等,大家之所以覺得特別的惶恐是因為用於投資的錢不是閒錢,而是生活中必須要用的錢。因為缺錢,所以孤注一擲的把所有的錢拿去投資,這種心情我很能理解。2016年的時候我們家買了房子,購房款、裝修款、雜七雜八的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是一筆鉅款,銀行貸款+熟人借錢也是欠了好大一筆。我家太后就很焦慮,覺得p2p平臺收益高,週期短,一度想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儘快的多賺點錢。當時我沒同意,因為感覺風險太大。

一個好的平臺,即使它有大咖推薦,即使有第三方的高信用評級,即使有好的國資背景......但這所有的一切加起來都只能降低投資遇雷的概率,而不會是100%的安全,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一種現象叫做:黑天鵝,不可能不代表永遠不會發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是閒錢還好,不會影響你當下的生活,但如果是有用的錢,大概率會影響你的生活。維權群裡看到一個極端的事,平臺裡的錢居然是未來住院的手術費,不清楚真假,只能祝他好運可以順利挺過去。

2、風險分散。

網上有一個段子:聽人說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後來十幾個維權群裡都有我的身影。還有米粉變米黑,小米的廣告裡28家平臺,其中雷了18家。我想很多人可能沒有正確的理解風險是什麼。我理解風險包括:本金虧損,流動性。

低風險的投資:要麼流動性低(5年定期存款),要麼收益低(銀行活期),比較折中的是理財通、餘額寶,一直在不停的整頓,現在也開始限額了,好消息是原來高高在上的銀行理財最近也要降門檻了從5萬變成了1萬。

高風險的投資:流動性差,本金容易損失,類似股票基金的,要麼長期持有,不斷的降低成本,等到一個合適的盈利點賣出,要麼就壯士斷腕止損出局,投資這類的產品必須是閒錢,閒錢、閒錢。

所謂風險,就是你能夠接受的最差的結局,換言之就是:賺了開心,輸了也沒什麼大不了。P2P我個人的理解,原本應該是中低風險的,但是因為現在整體的大環境,所以風險係數是上升的。風險分散是針對不同的風險程度,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配置不同比例的資產,而不是在同一個風險級別,配置不同平臺的產品,同一類產品必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好比最近的p2p,一些好的平臺也被拖下了水。

每次跟朋友分享投資的時候,我一定會強調p2p是有風險,不要重倉某一個平臺,生活日常的錢一定不要放到平臺上,哪怕它的收益率再高,流動性再好。問了幾個投了貝米的朋友,他們回答是:不影響生活,慢慢等結果。

我有兩件事是做錯了的:

1、對於大環境的變化缺乏警覺。我剛投資p2p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每天關注各種信息,慢慢的就懈怠了,對於網貸信息缺少足夠的關注,平臺爆雷從6月份就開始了,如果我稍加留意的話,就會知道形式是比較嚴峻,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風緊了就應該撤,遠離高風險,降低倉位靜待時機。

2、沒有定期覆盤,因為慣性產生了惰性。貝米錢包,網上一直有所詬病,因為投資標的不透明,因此我在貝米投的錢一直都很少,但是它的收益率的確高,觀察了一段時間感覺沒事,心就放下來,後來其他平臺陸陸續續降息整改,因為習慣貝米了,所以就追加了貝米的投資,以前也經歷過幾次習以為常了,合規成本上升平臺收益大幅下滑的事情,貝米又去掉了8%的活期標,眼瞅著應該是朝著合規的方向努力的,因為懶,因為慣性思維就得過且過了,其實當時貝米10%的收益率是應該有所警覺的,自己心存僥倖大意了。

最後,如果投資爆雷,最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避免二次損失。官方群會定時關閉全員禁言,讓群裡的投資人提出自己的訴求,每次發言都會有長長的好多頁的內容,但是仔細讀下來,發現這些內容大部分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要麼是抒發情緒,各種恐慌焦躁,或者威脅恐嚇不還錢就如何如何,或者苦苦哀求因為........我現在著急等錢用,再或者憤怒指責.......要麼提出一些沒法實現的觀點,在沒有兌付方案的情況下,先還一部分錢什麼的,後面的人再粘貼前面的話。大量的,重複的無效的表達除了加劇恐慌情緒,增加溝通成本之外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作用,群裡很多人主動提出要開啟全員禁言,留言越看越心塞。

平臺爆雷肯定是大家都不想的,每個人的損失不一樣但也是看得見的。越是迷亂時,越是要保持理性,讓頭腦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自己無能為力的,你的每一次行為會產生哪些結果,它是有效還是無效的。如果你是理性的,你的損失可能會到此為止,反之可能會不斷擴散:自己情緒不好鬱鬱寡歡,跟家人朋友缺少連接,每天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無效的行為上,網上甚至爆出有維權群主騙律師費的事。

對於已經發生事情的態度,決定了未來我們得到的是傷心的故事還是一次成長的經驗,做好我們可以做好的,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告訴自己:我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責任我抗的住,錯誤我犯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