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精氣神 比出戰鬥力——雞場坪鎮塘子邊村開展產業「比武」助力脫貧攻堅小記

□王福智 本報記者 顏春勻

夏秋交錯之際,走進盤州市雞場坪鎮塘子邊村,陣陣撲鼻的是果香、花香、蔬香芬芳氤氳,聲聲入耳的是雞鳴聲、蛙叫聲、牛哞聲此起彼伏,鋪陳而出的是這個小村莊的寧靜、美麗。“這個村的幹部有點不一樣,每個人都領頭搞產業,群眾都喊他們‘雞支書’‘蛙主任’‘刺梨產業長’。”一同前往的鎮“三變”辦主任王福智這樣說。

“村幹部不是實行職業化管理,怎麼自己還在搞產業?”記者不禁問道。

“這是塘子邊村的產業‘比武’活動,目的就是比出精氣神,掀起脫貧攻堅新攻勢。”王福智說。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時期,去年2月,市級財政撥付了一筆5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明確要求用於產業發展,帶動該村5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圍繞這50萬元怎麼使用,村支“兩委”與合作社成員開展了大討論。

村幹部們認為,當前塘子邊村已經大面積發展了元寶楓、軟籽石榴、刺梨、精品水果等產業,但牽頭的村合作社對產業管護不到位,導致效果不好、效益不高,加之合作社發展的高效特色項目不多,增收來源較少,對村集體經濟貢獻也較小。

村幹部有抱怨,合作社成員也有委屈。他們說,農林產業收益慢、風險大、融資難、銷售難,品目繁多的產業佈局下去後續管理難度大。

一方說“拿著錢沒辦成事”,另一方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於是,一紙“君子協定”確定:50萬元由村支書、村主任各自領銜,發展林下養雞和石蛙養殖;已經佈置的產業由村幹部、合作社主要成員帶頭承包管護,市級平臺公司對管護結果進行驗收。通過幹部與幹部、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比武”,形成相互比賽、相互促進、相互帶動格局,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加快脫貧攻堅速度。

除了林下養雞和石蛙養殖,全村已經佈局的 341 畝刺梨由合作社理事長敖選龍和寧有禮、1280畝核桃由村文書楊緒靈和邵林燦、592畝元寶楓由合作社理事毛志元和敖選維、772 畝精品水果由網格員羅菊仙和杜澤許、247 畝軟籽石榴產業由合作社理事敖選維和劉小胖分別承包管護。就這樣,3232畝主導產業全部有了責任人。

協定有了,比什麼?

比責任落實。產業承包人即為該項目第一責任人,與合作社簽訂承包協議,負責組織力量進行產業管護推進項目發展,管護工作包保細化到人到地塊,保證產業管護率、存活率,切實做到如期增產增效。

比方法經驗。在產業地發展軟籽石榴、精品水果、牧草、草莓等林下經濟,以種代管,既帶動務工,又為合作社增加收益。同時,在管護中強化經驗總結,村支“兩委”與合作社定期開會共同解決困難,交流總結經驗,相互促進。

比工作成效。管護產業、發展項目就是“責任田”,承包人不僅要履職到位,還要強化與平臺公司對接,積極開展“農超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降低項目風險。

比群眾獲得感。完善“保底分紅+勞務工資+收益分紅”利益聯結機制,在產業管護與項目發展中注重帶動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入股,強化務工帶動,合作社科學確定股比設置,項目見效後,保證群眾分紅,真正讓群眾享受改革紅利。

在村支書何強楓牽頭髮展的林下生態散養雞示範基地裡,4000餘羽土雞或悠閒地在元寶楓樹下“散步”,或在一幢幢“雞別墅”裡“撫育下一代”,吃的山間蟲、喝的清泉水,“首批3000羽雞已出欄銷售,今年入股的25戶貧困戶分紅不成問題。”何強楓高興地說。

50萬元的扶貧資金已經產生了效益,“撬動”林下養雞、石蛙養殖項目收益達10餘萬元,可帶動村集體經濟積累5萬元。

產業承包出去了,騰出手的合作社成員有更多精力拓展業務、做精產業。村裡的人居環境改造、老舊房改造、“三改三化”等工程項目都由合作社成員牽頭實施,在做好各項惠民工程的同時也為合作社大幅創收。

產業發展也給當地群眾帶來大量務工增收機會。2017年以來,通過保底分紅、“特惠貸”分成、產業管護、務工帶動群眾增收達434.12萬元,全村1227戶戶均增收3530元。

“現在塘子邊村幹部不僅服務群眾是親力親為,搞產業也是行家裡手。”何強楓說,通過村幹部參與產業管護與項目發展,進一步建強基層組織,強化村、社協調發展,營造“鞭打慢牛出活力,快馬加鞭強實力”的創業創新氛圍,對塘子邊村的鄉村振興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