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讓學生數一億粒米,並且讓家長送到學校,你怎麼看?

TBC三修德


還記得數學家高斯和那個“1➕2➕3……一直加到100”的數學題目嗎?佈置給孩子的數學作業,相信老師有自己的教育目的,比如用重量解決問題的方式,用體積解決問題的方式抑或是一項思維訓練,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這要結合孩子所學的內容去找到作業和教材的關聯。

作為家長,不建議一開始就去質疑老師的題目,說不定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解決方式呢?

同樣的問題,放到人生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解讀。就像太陽落下這件客觀事件在一個3歲孩子的眼裡是“太陽回家睡覺了”一樣的解讀一樣。成年人如果不瞭解學校學習的內容,很容易引出社會式功利化的解讀。

孩子的作業,先交給孩子去解決。如果遇到孩子求助,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的意義並尋求解決之道,必要時候也可以跟老師溝通下。切忌當著孩子的面議論或玩笑化這道題目,給孩子逃避解決問題帶來可乘之機。


成長觀察


老師的苦心,家長的不解,造成了莫大的誤會

剛開始看到這個作業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居然會有這麼奇葩的作業,不是要難為那些學生家長嗎?

但是接著看看四年級學習的內容——《億以內數的認識》,這個“億”的概念並非能夠用實物來表現出來的,也是孩子們想象不出來的,但是這個一億是多少的範疇孩子們還是要有的!

所以這個老師就“煞費苦心”的想到了“1億粒大米”的作業,目的是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這個概念,希望孩子們發揮想象,並不是真要拿出1億粒米。

事情的發生大概就是那種“你說的和我理解的不是一回事

事情一出,不單單是家長都瘋了,網友跟著也是發了瘋:

其實,經過現場採訪該老師,發現她原本的意圖和家長理解的不在一個軌道上,她說:初衷是讓孩子先數出100粒米,瞭解大概有多少,那麼10個100就是1000,如此類推,估算和想象出1億粒米,感受1億是多大的數字,而不是真的去數1億米粒。

而且據說在班裡,已經有10個同學完成該作業。他們就是通過實踐、發散思維加上估算的方法完成了作業。有的同學是用量杯裝完後,數出多少粒米,然後再以此類推出一億粒大概需要多少量杯,還有同學用碗完成任務的。

所以,看事物還是需要多動腦筋,多發散思維,家長跟學生也要一起的進步學習!當然,老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還是要引導到位,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用戶50417439707


四年級第一單元就是認識大數,我想這位老師的初衷是好的,敢於創新作業形式,但具體作業“數一億粒米”確實沒表述清楚目的和要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在實踐活動實在太少了,家長和老師們都可以反思下,小學數學教材配套的教具是發了下來,有在用嗎?孩子作業形式就只能是單調的書面作業?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暫不論作業是否奇葩,如果是王老師,會讓學生結合數位表+查資料,做一份5個大數認知的表格作業。下面講下我的出發點。

數學實踐~大數的認識

老師通過1億粒米,讓學生去實踐,去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是很

難得可貴的。大數的認識,目的其一在於讓孩子通過生活中的大數來進行認知,其二擴展數域,數級增加至億級。

課本也是要求學生通過報紙,雜誌等資料收集一些大數的信息,再小組交流。個人也覺得這種方式比較好一些。

① 通過查資料,加深孩子對於生活中數的認識。

② 綜合複習進位制基礎和擴充數位表

③ 增加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一公斤大米大概52000粒,長春大米算的,一年一產的。算50公斤一袋,需要大概39袋。 老師要玩咱就配合,38袋半送到學校,校方必須當場點清核對,多帶點人,核對不完誰也別想走,全校老師給出來點,點完如果不對,就是懷疑老師偷懶、給老子重點,什麼時候點對了什麼時候算


光明左使之女楊不悔


這位數學老師顯然自己就不識數。

對這件事還有人洗地,說什麼鍛鍊這樣那樣的思維能力。也是同樣的不識數。

但顯然所有洗地的人,沒有真正計算過,一億顆米究竟有多重。

其實數大米粒的作業很多,比如數100,數1000,乃至數10000,或者讓孩子們算出一公斤大米大約有多少粒等等。而這位老師不知道是口誤還是真的不識數,讓孩子們數一億顆大米,而且還補充說明要一粒一粒的數,不過有沒有這個補充說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

一億顆大米有兩噸多,誰家會沒事屯兩噸多大米?至於一粒一粒的數,那更是得數到猴年馬月去了。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相似的作業。

數一萬顆大米

這位傳媒大學附屬小學的小學生,認真完成了老師的作業,數出了一萬顆大米,並稱重發現重量為216克。這答案正確,因為100顆大米就只有兩克左右。大米雖然很輕,但一億顆大米我們也能算出來,有2160000克,即2160千克,2.16噸。按京東上最便宜的大米1千克7元錢,要做這道作業,先得掏一萬五千餘元呢。

人們對大數字缺乏感知能力。

當數字成千上萬人們就很容易喪失對數字的感知能力。

比如,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按光走一秒來算,即大約38萬公里(384401km)。

可38萬多公里究竟是多長啊?我們實在難以直觀把握,但我們可以將它轉換成疊紙,一張普通的紙大約對疊42次就能從地球到月球。不過,你得知道這種翻倍增長是相當恐怖誇張的一種增長方式。同時,你也得知道,不存在一張可以對疊42次的紙。要不然你動手試試。


三思逍遙


第二天扛著一袋子米就說是一億粒,老師要是不信,那就讓她自己查查數量對不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北京手機靚號Vxin2562996369


老師問:“圓明園”誰燒的?

家長答:“老師呀!這‘圓明園’真不是我們家的孩子燒的,您在好好查查”


太平洋97551409


不用數,拿一袋米去,在你能輕鬆拿動的情況下,給老師,說這裡是一億粒米,老師如果說錯了,就請老師示範一下怎麼數出一億粒米,學生可以錯,老師不能錯啊,不管她拿出多少你都要質疑,都讓她當面點一邊算算看


付曉明40203494


這個老師可以在下邊做個簡單說明,不要把什麼都當急轉彎,還以為是鍛鍊大腦,開發思維發散。事實已經證明作業欠考慮,網友和老師說什麼也沒用,事實證明一切。大家就這個接受水平,通過這道題發散什麼思維?


仰望46115547


三斤米夠了吧?交上去就是,老師!這袋是一億三千粒,你數數夠不夠!老師還真數夠不夠?逗家長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