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策劃的「淮海戰役」如何變成毛主席戲稱的「夾生飯」

粟裕策劃的“淮海戰役”如何變成毛主席戲稱的“夾生飯”

粟裕 資料圖

與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相比,淮海戰役被認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是比較特殊的戰略決戰。根據史料記載,國共雙方在最初都沒有想到淮海戰役會演變為整個中原地區的主力決戰。因此解放軍的戰前準備也不是特別充分,毛主席戲稱為“夾生飯”。

有意思的是,淮海戰役最初設想的提出者、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大將是一位善於打“神仙仗”的傑出軍事家,他最初所設想的淮海戰役並不是後來的“夾生飯”。那麼粟裕大將最初設想的“淮海戰役”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隨著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到了1948年,全國局面對於解放軍已經越來越有利。於是毛主席便讓粟裕大將率領七個縱隊渡過長江,將戰線進一步推向反動派的統治後方,但粟裕大將卻認為留在江北繼續作戰更為有利。

在聽取粟裕大將的建議後,毛主席取消了渡江的命令,但要求華野要在江北多打勝仗,加速解放全國的進程。粟裕大將也沒讓中央和毛主席失望,連續打了好幾個打勝仗,殲滅大批敵軍,在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解放了山東省省會濟南。

華野發動濟南戰役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吸引徐州的國民黨軍主力北上而“圍城打援”。但由於徐州國民黨軍“不動如山”,“圍城打援”的目標未能實現,華野用來打援的三分之二主力部隊也沒參戰。幾十萬官兵乾坐著不是個事,所以粟裕大將立刻考慮下一個作戰目標。

於是粟裕大將決定解放淮陰、淮安至海州、連雲港一帶,即淮海地區。粟裕大將的目標有兩個:一,殲滅駐紮在這一地區的兩個國民黨整編師;二,解放淮海地區可以將蘇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因為戰役目標是淮海地區,所以這場戰役就叫“淮海戰役”。

毛主席基本同意了粟裕大將提出的戰役設想,但認為用華野三分之二的主力殲滅兩個國民黨軍有些大材小用,認為可以將當時在淮海附近的黃百韜兵團也列為戰役的殲敵目標。於是解放軍淮海戰役計劃的目標確定為殲滅以黃百韜兵團為主的國民黨軍,解放淮海地區。

如果只是殲滅黃百韜的話,華野在整體實力上擁有很大優勢,完全算不上“夾生飯”。但解放軍的淮海戰役計劃與國民黨軍的“徐蚌會戰”計劃之間產生了奇妙的連鎖反應,淮海戰役也就從“小淮海”變成了“大淮海”,米放多了自然就成了“夾生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