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如果讓我說這輩子釣魚有什麼心得,我肯定會說發酵的魚餌更好使,什麼魚都愛吃。我不但自己做發酵餌,就算用商品餌釣魚結束剩的那一塊我也像寶貝似的留起來,即使回家放到冰箱裡下次再用也會有發酵的痕跡,要是再加入一點點提前做的發酵餌做引子,那麼發酵的速度就上來了,完全能達到理想的程度。

但是,其他人卻很少有人敢這麼幹,他們認為發酵餌更容易招白鰱,白鰱一旦進窩,想釣點好魚就沒戲了。而我卻認為,發酵餌確實招白鰱,但是絕沒有釣友們想得那麼嚴重。只要霧化得足夠快,即便是沒發酵的餌,也比軟黏的小酸麵糰招白鰱。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事實最能說服人,做個試驗一試便知。

我和一個朋友商量好,相約夜釣,同樣用釣底對付鯉魚的辦法作比較,他可以做個見證。

到了水庫,按照事先約定,他用我的魚餌,我則用商品餌,試驗的目的是看發酵餌和普通商品餌哪個更招鰱鱅。如果我用普通商品餌能釣到鰱鱅,而他不能,則說明我的理論沒錯,發酵餌可以放心用。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在不釣浮的情況下想要釣鰱鱅,餌料一定要強調霧化效果,所以開餌很關鍵。對於自帶拉絲粉的餌料,我無非兩種開法,一種是幾乎不揉搓,餌盆中加入水晃一晃,乾粉能夠吸足水分即可;另一種是加水稍微打一打,很稀的狀態,只要能勉強搓成球可以掛鉤即可。這是我個人比較習慣的兩種狀態,但是考慮到魚餌要突破全水層,擺脫小雜魚的封鎖,我故意多打了幾下,這樣魚餌就有了一定的黏稠度,不至於在半路就被小魚截殺掉。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但是新問題隨之出現,大部分魚餌雖然能到達底部,但是水底的雜魚依舊執著,對餌料的攻擊一刻不停。這就是釣鰱鱅和釣鯉魚的區別,釣鯉魚可以再等等,等到餌料消失了再換餌,釣鰱鱅則不行,必須使水下形成霧化帶才能誘來鰱鱅,所以,我依舊保持著拋竿頻率,一刻都不能停,否則勉強形成的小霧化帶就會消失殆盡,之前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還要從頭再來。

天剛黑的時候,第一個漂亮的黑標出現了,和鯉魚標相極為相似,但頂到水面卻是一張誇張的大嘴,大白鰱!鰱魚一旦進窩子,很可能是組團來的,於是我趁熱打鐵,到天徹底黑下來的時候共釣獲三條,其中一條錨到了下巴,儘管不是正口,但是起碼說明這條魚是在釣餌附近遊蕩,否則製造不出標相。那麼,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釣餌附近?一定是被釣餌所吸引。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天黑後,試驗宣告結束。使用發酵魚餌的同伴的魚護還沒下水,鯉魚沒咬鉤,鰱鱅也沒來。這個結果證明我的理論是正確的,庫釣時用發酵的酸餌並不一定會招來鰱鱅,能否招來鰱鱅取決於餌料的狀態。所以,發酵的酸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只要不是過度霧化,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吃了一頓飯後,窩內殘留的少許釣餌一定消失了,白鰱群也隨之不見。這就是靠釣餌抽窩子的好處,餌料少,不持久,難以把鰱鱅長久持續地留住,沒了食物,鰱鱅們自然另尋它處了,這個窩子還是可以釣鯉魚的。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這一夜,我們倆釣鯉魚都以空軍收場,這並不意味著我的發酵餌不好使,因為他的商品餌同樣毫無建樹,這隻能說明這夜鯉魚口不好,並不影響我試驗的目的和結果。

不可否認,酸餌確實對鰱鱅這兩種濾食性魚類有著無可比擬的吸引力,但釣魚是個系統工程,魚餌的味道只是其中一個環節,酸餌不一定都能釣到鰱鱅,正常味道的魚餌未必釣不到鰱鱅,重要的是狀態;即便餌料的狀態和味型都合適,也要輔以一系列技術動作。

所以,僅從發酵餌的味道判定其會招鰱鱅是不科學、不嚴謹的,至少發酵的酸餌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可怕。

釣魚這麼多年,終於知道餌料招白鰱的根源在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