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位高权重,为何却想着战争结束后当个教书匠?其实另有隐情

赵刚可谓是《亮剑》里面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毕业于燕京大学,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不仅如此,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很亮眼,五百米外一枪毙命,连李云龙都敬佩不已。

赵刚位高权重,为何却想着战争结束后当个教书匠?其实另有隐情

这样优秀的一个将才,按理来说以后必定飞黄腾达,位高权重。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赵刚却和李云龙说,等全国解放了,就继续回大学教书。这是为何呢?要知道少将军衔,军政委这样的职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我看来,其实另有隐情。

赵刚位高权重,为何却想着战争结束后当个教书匠?其实另有隐情

首先赵刚参军并不是因为想升官发财。众所周知,赵刚参加八路军前是燕京大学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日寇入侵,山河破碎,百姓水深火热之时,华北虽大,却容不下一个课桌。于是赵刚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弃笔从戎,来到独立团和小鬼子拼命。他参军完全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来没想过光宗耀祖之类的。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他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此时功成身退,似乎是他最好的选择。

赵刚位高权重,为何却想着战争结束后当个教书匠?其实另有隐情

其次是因为赵刚热爱教书这个职业。赵刚在剧中的形象就跟个老师一样,主管着教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独立团当政委期间,他对李云龙苦口婆心,动不动讲大道理。解放战争后调任政治部主任,又对国民党俘虏进行思想教育。而赵刚似乎也乐此不疲,擅长并热爱着教化育人的工作。由此观之,不爱慕权势的赵刚,想着战争结束后去当个教书匠,也是很合情理的。

赵刚位高权重,为何却想着战争结束后当个教书匠?其实另有隐情

只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包括李云龙在内很多人的反对,最后赵刚没能如愿,而是在总参谋部当政委。过了十几年后,一场动乱来临,性格刚烈的赵刚最后毅然赴死。要是知道结局如此,估计李云龙当初死活都要让赵刚去当他的教书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