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方志-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蘆山地方誌-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

(何培均 文)

在蘆山縣太平場新街中段之喧囂的街道靠東側背後,座落著一處院子,這就是袁家大院。這個院壩如今仍住著三戶人家,因有了新居,原居住人戶多巳遷出,如今僅幾人居住在房內。

這裡平日顯得十分冷清凋零,人鮮進出。但此處房屋卻在近年迎來了一撥又一撥文物古董愛好者和記者的造訪。它有何特異之處?為何會如此引人注目?

往昔袁家大院曾家道殷實,有過一段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日子火紅的歲月。袁姓四弟兄,八姊妹三十幾口人曾在那裡棲息。屋內客來客往,常是人聲鼎沸,鳥語花香,一派興盛景象。

「蘆山地方誌-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這處建築是中國大地常見的四合院結構。走進院壩,駐足觀賞。你會看見整個院落的建築造型:磉蹬、柱、梁、挑簷、支梁、地角通風、門、窗、牆壁盡由雕刻構成。刀工細膩、造形生動。其雕刻有花、鳥、人物、各種幾何圖形。件件栩栩如生、精妙絕倫。雕琢花飾品種繁多,生動活潑,各具風彩,不落俗套,無一雷同。古樸精湛的雕刻藝術,至今仍是少見的精品。

袁姓家族分佈在太平、寶盛一帶。祖上是清朝末年由崇州遷到寶盛定居的。那個時代,社會動盪,民眾大多生計艱辛。袁姓祖先也和大多民眾一樣,原先並不富裕。耕種少許田畝莊稼,勉強為生,打工餬口、顛沛流離。到了袁家昶(又名袁述三,昶:音長)一代時,巳在太平定居,仍家道衰微,日子貧寒。甚至連娶妻都辦不到,討老婆屢受挫折,處處碰壁。此事沉重的打擊了他的自尊心。

「蘆山地方誌-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但他並未由此心灰沮喪,而是振奮精神,暗發誓願,決心改變自巳的命運,力爭成為有錢人。於是放棄農活,投入商界。起初,去當背哥,販賣鹽巴。憑著自巳的勤奮吃苦和精明謀劃,逐漸積累了資金,當起了老闆,僱人幫忙做生意,很快成了小康人家。有了資本後,他又改為經營竹材。收購太平、寶盛的斑竹,將竹紮成竹排從河水中放漂運輸。先用小排,到下游匯合大水處,又紮成一個個大排,經青衣江放漂到樂山嘉定五通橋、牛華溪等地鹽場銷售。竹材生意做得十分紅火。

青衣江流域有一處險灘,名叫二郎旋。此處激流旋轉,水勢洶湧、深不見底。歷年不少人放竹、木至那裡,竹木常被旋渦吸進深沱,卡在石逢中,不能拉出。竹、木沉入江中,互相交叉卡住,越積越多,誰也沒法拉出。水勢洶險,無可奈何,老闆只得各自認栽。

有一次袁家昶的一溜竹排放漂至二郎旋處,竹排一下也全捲進了旋渦中卡住。他和幫手心急火燎,望著奔騰的浪頭髮呆,心想這趟生意全完了。但他是個不認輸的人,在岸邊幫著僱工們用啄釘撬動拖拉,弄了半天,他們拖動一筒園木,使勁一拉,動搖了卡殼的關鍵部位。奇蹟出現了,往日卡在沱中存積的竹、木,突然轟隆隆全浮出了水面,一大片鋪滿江河。袁家昶一陣驚喜,迅速將這批竹木放漂至樂山銷售,一下發了一筆意外之財。

「蘆山地方誌-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有了錢,於是袁家昶在太平置地,並大興土木,修建房屋,請來名師巧匠,精工細作。木料是從茨竹坪山上背下和中林黃文發山林採伐,人工運抵。雕琢之木盡取柏木和楠木優質材料。

房屋主體建築結束後,僅雕塑裝飾工程就用了三年時間。袁家昶長期在外闖蕩,見多識廣,審美觀念極強,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稍不如意,即責令返工,絕不容許次品上房。民國七年(1918年)袁家大院正式竣工。擇日整酒宴席進宅,朝賀人眾絡繹不絕。

大院正房共五間,兩側偏房五間,正對面五間。整個建築進深26米、寬21米,加上四簷,佔地共594平方米。中間天井長寬各7.6米。是由青石鋪墊,原先有一造型優美的花臺。花臺內植有牡丹等花草。四周有常綠木本花卉數株。整座四合院,一樓一底,古樸典雅,是太平當時最華麗最時尚的建築。

房屋落成,新居亮堂。四周絕妙雕刻,上漆鎦金,富麗堂皇,令人讚不絕口。一些頂牆是用竹編後,上的石灰,平面如鏡,上面還有對稱的幾何圖形,十分精美。各門額均有友人贈送的匾額,匾額題詞多為讚美祝詞。如“宏圖大啟”,“燕冀鴻圖”,“草石清流”,“一串秋水半房山”等。匾額將院落烘托得更加金碧輝煌。廳堂有一幅木雕《袁樹三客堂銘》橫匾。一手行書字清逸瀟灑,有此墨寶裝飾,廳堂頓顯雅緻文靜。

「蘆山地方誌-經典蘆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如今近百年過去,幾經滄桑,房屋雖毀壞陳舊,所裝壁板仍清絲嚴縫。使人不得不由衷讚歎昔日工匠的高超技藝。

閒暇無事,若有興趣去欣賞,你會被一幅幅優秀的作品陶醉,窗壁的幅幅鏤空雕花、百鳳朝陽、寶玉呤詩、黛玉葬花、麒麟走獸、吉祥圖案,會將你帶回它流光溢彩的過去,讓人沉醉於美妙的思緒之中而流連忘返。

時代變遷,大院巳多處損毀,雕刻圖形也不齊全了。但如今尚存的這些花飾,仍難掩其曾經奪目的光輝,也透露出此院壩昔日那段輝煌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