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

(何培均 文)

在芦山县太平场新街中段之喧嚣的街道靠东侧背后,座落着一处院子,这就是袁家大院。这个院坝如今仍住着三户人家,因有了新居,原居住人户多巳迁出,如今仅几人居住在房内。

这里平日显得十分冷清凋零,人鲜进出。但此处房屋却在近年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文物古董爱好者和记者的造访。它有何特异之处?为何会如此引人注目?

往昔袁家大院曾家道殷实,有过一段财源茂盛、人丁兴旺、日子火红的岁月。袁姓四弟兄,八姊妹三十几口人曾在那里栖息。屋内客来客往,常是人声鼎沸,鸟语花香,一派兴盛景象。

「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这处建筑是中国大地常见的四合院结构。走进院坝,驻足观赏。你会看见整个院落的建筑造型:磉蹬、柱、梁、挑檐、支梁、地角通风、门、窗、墙壁尽由雕刻构成。刀工细腻、造形生动。其雕刻有花、鸟、人物、各种几何图形。件件栩栩如生、精妙绝伦。雕琢花饰品种繁多,生动活泼,各具风彩,不落俗套,无一雷同。古朴精湛的雕刻艺术,至今仍是少见的精品。

袁姓家族分布在太平、宝盛一带。祖上是清朝末年由崇州迁到宝盛定居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民众大多生计艰辛。袁姓祖先也和大多民众一样,原先并不富裕。耕种少许田亩庄稼,勉强为生,打工糊口、颠沛流离。到了袁家昶(又名袁述三,昶:音长)一代时,巳在太平定居,仍家道衰微,日子贫寒。甚至连娶妻都办不到,讨老婆屡受挫折,处处碰壁。此事沉重的打击了他的自尊心。

「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但他并未由此心灰沮丧,而是振奋精神,暗发誓愿,决心改变自巳的命运,力争成为有钱人。于是放弃农活,投入商界。起初,去当背哥,贩卖盐巴。凭着自巳的勤奋吃苦和精明谋划,逐渐积累了资金,当起了老板,雇人帮忙做生意,很快成了小康人家。有了资本后,他又改为经营竹材。收购太平、宝盛的斑竹,将竹扎成竹排从河水中放漂运输。先用小排,到下游汇合大水处,又扎成一个个大排,经青衣江放漂到乐山嘉定五通桥、牛华溪等地盐场销售。竹材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青衣江流域有一处险滩,名叫二郎旋。此处激流旋转,水势汹涌、深不见底。历年不少人放竹、木至那里,竹木常被旋涡吸进深沱,卡在石逢中,不能拉出。竹、木沉入江中,互相交叉卡住,越积越多,谁也没法拉出。水势汹险,无可奈何,老板只得各自认栽。

有一次袁家昶的一溜竹排放漂至二郎旋处,竹排一下也全卷进了旋涡中卡住。他和帮手心急火燎,望着奔腾的浪头发呆,心想这趟生意全完了。但他是个不认输的人,在岸边帮着雇工们用啄钉撬动拖拉,弄了半天,他们拖动一筒园木,使劲一拉,动摇了卡壳的关键部位。奇迹出现了,往日卡在沱中存积的竹、木,突然轰隆隆全浮出了水面,一大片铺满江河。袁家昶一阵惊喜,迅速将这批竹木放漂至乐山销售,一下发了一笔意外之财。

「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有了钱,于是袁家昶在太平置地,并大兴土木,修建房屋,请来名师巧匠,精工细作。木料是从茨竹坪山上背下和中林黄文发山林采伐,人工运抵。雕琢之木尽取柏木和楠木优质材料。

房屋主体建筑结束后,仅雕塑装饰工程就用了三年时间。袁家昶长期在外闯荡,见多识广,审美观念极强,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稍不如意,即责令返工,绝不容许次品上房。民国七年(1918年)袁家大院正式竣工。择日整酒宴席进宅,朝贺人众络绎不绝。

大院正房共五间,两侧偏房五间,正对面五间。整个建筑进深26米、宽21米,加上四檐,占地共594平方米。中间天井长宽各7.6米。是由青石铺垫,原先有一造型优美的花台。花台内植有牡丹等花草。四周有常绿木本花卉数株。整座四合院,一楼一底,古朴典雅,是太平当时最华丽最时尚的建筑。

房屋落成,新居亮堂。四周绝妙雕刻,上漆镏金,富丽堂皇,令人赞不绝口。一些顶墙是用竹编后,上的石灰,平面如镜,上面还有对称的几何图形,十分精美。各门额均有友人赠送的匾额,匾额题词多为赞美祝词。如“宏图大启”,“燕冀鸿图”,“草石清流”,“一串秋水半房山”等。匾额将院落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厅堂有一幅木雕《袁树三客堂铭》横匾。一手行书字清逸潇洒,有此墨宝装饰,厅堂顿显雅致文静。

「芦山地方志-经典芦山」百年老宅—太平袁家大院(何培均 文)

如今近百年过去,几经沧桑,房屋虽毁坏陈旧,所装壁板仍清丝严缝。使人不得不由衷赞叹昔日工匠的高超技艺。

闲暇无事,若有兴趣去欣赏,你会被一幅幅优秀的作品陶醉,窗壁的幅幅镂空雕花、百凤朝阳、宝玉呤诗、黛玉葬花、麒麟走兽、吉祥图案,会将你带回它流光溢彩的过去,让人沉醉于美妙的思绪之中而流连忘返。

时代变迁,大院巳多处损毁,雕刻图形也不齐全了。但如今尚存的这些花饰,仍难掩其曾经夺目的光辉,也透露出此院坝昔日那段辉煌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