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此地起兵,被稱爲「帝鄉」,諸葛亮躬耕之處,劉備曾三顧茅廬

中原大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片土地見證了眾多朝代的更迭,也流傳下來了無數的歷史故事。古語云:有龍則靈,很多地方都在拼命證明自己人傑地靈,但是“帝鄉”這個更高級的稱號卻給了一座四、五線城市—河南南陽。想必很多人有疑問,為何這個稱號給南陽而不是北京、南京等城市呢?

劉秀此地起兵,被稱為“帝鄉”,諸葛亮躬耕之處,劉備曾三顧茅廬

此事要從東漢說起,西漢末年王莽篡奪劉氏江山,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創造了光武中興的東漢盛世,不僅如此,追隨劉秀起兵的28位將領,也多數為南陽人。由於三面環山,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親筆撰寫《中原我軍佔領南陽》的新聞稿,介紹了我軍佔領南陽的重大意義,凸顯南陽在在戰爭爭奪中的重要性。

劉秀此地起兵,被稱為“帝鄉”,諸葛亮躬耕之處,劉備曾三顧茅廬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中藥材的生長,且多為無汙染的有機藥材,被人稱為“天然藥庫”,這裡還誕生了醫聖張仲景,在南陽市內還有醫聖祠等紀念場所。

劉秀此地起兵,被稱為“帝鄉”,諸葛亮躬耕之處,劉備曾三顧茅廬

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此處生息繁衍。不過南陽真正的建城歷史是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據記載,禹把南陽境內的鄧州作為都城,在東漢,南陽作為陪都,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湧現出張衡、張仲景等歷史名人。此外東漢末年,道教最先在南陽傳播,一位日本學者曾經這樣說過:“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開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而研究漢代文化只能去河南南陽。”

在南陽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南陽有‘三寶’,玉器、烙畫、《出師表》。”這玉器指的就是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陽玉,《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征前寫給劉禪的建議信,其中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也就是在這裡,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才有了後來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鼎立局面,魏晉時期人們為了紀念這些事件,人們在此修建了武侯祠,有1800多年曆史的武侯祠現已成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劉秀此地起兵,被稱為“帝鄉”,諸葛亮躬耕之處,劉備曾三顧茅廬

此外這裡還有世界第九大奇蹟—西峽恐龍遺蹟園,主要展示西峽恐龍蛋化石,為大家進行科普教育。也許南陽真的很有靈氣,除了帝王劉秀、智聖諸葛亮等之外,還出現了商聖”范蠡、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據《二十四史》記載,南陽籍歷史名人數量位列中國地級市之首,有800多位,且不包括近現代名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南陽雖不復昔日的輝煌,但是“帝鄉”的稱號還是擔得起的。關於南陽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