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題太難家長質疑,教育局說沒有超綱,對此你怎麼看?

月半銳


題這麼難,城市裡的家長們這麼認為,農村裡的家長們怎麼辦?

說點實在的,學生們現在挺不容易的,現在並不單單是二年級的考試題,一年級的考試題也是很難的。這樣,就出現了個問題,也就是說,城市裡素質較高的高學歷父母們,尚能在家裡輔導孩子們,可農村學歷比較低,沒有什麼文化的農民們,如何來輔導孩子們哪?!

像這樣,石家莊的家長們還能質疑,可農民們,都不知道該不該質疑,還怕說錯了被人笑話呢。他們只顧著嚇唬自己的孩子:咋老師講過的,你就學不會呢?!他們不知道,其實老師留的作業,同時也是留給家長的,學生不會做,家長有義務教會孩子,老師可以負責在手機上查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這些作業,還有很大部分離不開家長的努力呢。

題難不難,誰說了算?

其實題難不難,確是有教育考試主管部門在把關,他們認為是正常,那就讓孩子學吧,別人怎麼學,自己孩子也就怎麼學唄。難不難,家長說了不算,學生說了才算,或者老師教育部門說了才真的算。

如果題不難,到了考場上,真正學生們競技的時候,就會高下立見,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會高下立見。競爭是主要的,學習內容必須得服從競爭需要,也即遊戲規則決定了遊戲內容和質量。所以,家長也得認識到,孩子學一些稍難一點的知識,未必是壞事,只要孩子能夠學會,那就可以,是吧。

面對難題怎麼辦?

孩子每天作業像打一場戰役。孩子需要勇氣,父母也需要耐心。有一些難題確是難住了不少人,甚至是一些家長。沒辦法,得求解,父母也需要同孩子一起提高,不行就多從網上查查,多請教一些老師唄。困難得克服,急躁要不得。為了孩子,就得有耐心,一點一點講給孩子聽,讓他能夠接受。家長不能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孩子就更沒有耐心,更容易崩潰。所以,做個好家長,今天開始,當好孩子學習的壓艙石,用良性情緒影響孩子,幫助孩子,才是應該想和做的。


跟我學公文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我的學生下學期才上二年級。題主說石家莊小學二年級的期末考試題太難被家長吐槽說教育局超綱,到底有沒有超綱呢。我把這幾道被吐槽的數學題,在微信上出給了我的一年級學生,讓大家看看他們的答案。

學生快速的給出了答案。






不一一展示了,這足以證明並沒有超綱,一年級都能做上來的題,到二年級期末考試肯定不會是超綱的題。

不過我在此還是說明一下,不過同樣的找規律的題,一年級和二年級找出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比如這道題。

一年級只學過加減法,所以他們找規律也是通過找數和數之間相差多少的規律。

而到了二年級學過乘除法了。就可以這樣考慮了。

可見數學題是非常靈活的,可以有不同的解題思路來完成答題任務。

還有一道題家長吐槽,

這題在我看來題出的很好的呀。孩子們班級裡選班幹部,或者進入社會投票選出啥代表來,不都得通過不記名投票來選擇嗎?這題出的靈活,與生活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很不錯的?不過這題有道小小“坑”,這也是考驗孩子們在審題做題時是否用心了。

!就是()裡那句話。(候選人不參與投票),這句話如果被忽略了,估計第2小題全班人數的答案會出現錯誤。

這題冀教版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單元的考查題。教材上有原題,用畫“正”的方法整理數據,並嘗試著用調查的數據來說明分析問題。

這題也圍繞教材進行訓練,沒超綱呀。

我看是這位家長不關心孩子吧,你有仔細看過孩子的課本嗎?當孩子拿著分數比較低的試卷來給你看,你一看,(⊙o⊙)哇,我都不會,你咋讓我的孩子做這樣難的題,這咋行,我得去教育局反映反映……這位家長朋友,如果想要你的孩子成績以後有所提高,必須你要多加關注自己的孩子。不能孩子學習過程中全然不參與,就只問結果,沒有你精心培育的過程,孩子們可以茁壯成長,不能茁壯成長,你怎麼可能看見孩子開花結果呢。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過程,那樣你怎會錯過孩子開花結果。甚至他永遠也不會有開花結果的那天。

從現在開始,用心的陪伴你的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重新來過吧!


心中百合靜靜開


針對石家莊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題太難,家長質疑,教育局表示沒超綱的問題,下面來談一下看法:


一方面,教育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一定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制定教育計劃,合理安排日常課程的。那麼考試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在課堂上講過,也會有類似的習題供學生練習。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專心致志聽講,課後認真完成課本上的例題,那麼解決考試中遇到的試題還是比較輕鬆的。


另一方面,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他的態度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於試題的認知可能存在讓自己的思維帶入其中的問題。就好比,現在問你個一加一等於幾的問題,你都會懷疑提問人的企圖,好像要是答個等於二都要被人恥笑似的。


但是這時你如果明瞭,他們只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當然不會答這麼複雜的題目。所以其實題本身可能並不難,按小學生正常的認知能力、學力水平來想是可以解決的,可總會有人非要按照個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它。

總之,不管家長的認知、態度如何,考試本身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鍛鍊學生的思維活力,學習、生活能力。尤其現在的題目往往傾向於與生活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因此,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要正確對待。要知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當然以敘述的只是一些意見,只供參考。


石家莊新聞網


教育局說沒超綱,那就是沒超綱唄,你還能怎麼辦?

拿上面2道題來說,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多少是需要一些推理和發散思維的,但要說完全不可能做出來嗎,也不是。比如第一個,兩個白球一個黑球,兩個白球兩個黑球,後面是兩個白球四個黑球,說明白球一直是2個2個的,而黑球是1個1個增加的,我認為2年級的小學生在思考之後是有可能得出正確答案的。

第二道題,主要說的是上面這個數列題,按照大人的思維,一定是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一直到6的平方,所以是36。由於小孩子沒有平方思維,但他們有學過算術口訣,其實也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六六三十六,並不算很難。

其實無論難易,考試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公平的,因為如果真的難,說明大部分人也會這樣認為。

其實我也挺納悶的,一個小學,大家給整的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學的差不多就行了,儘量少給孩子那麼大壓力,小學就算考年級第一,到了初中和高中,基本也是從零開始。

我覺得小學還是要以開心為主,每天把作業寫完就行了,未來的趨勢:學生越來越少,大學越來越多。你覺得10年後考大學是更難還是更簡單?

無論在學業的什麼階段,學習方法永遠是更重要的,這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至於超不超綱,真的不重要。

以上。

可愛的時光,石家莊獨立的吃喝玩樂點評自媒體,一個有趣的靈魂。


可愛的時光


簡單看了一下題,其實不存在什麼超綱的問題,只是家長從自己解題的角度認為有些難,其實一般學生只要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學習,真正掌握瞭解題的方法並不是很難的。這其實也反映了在小學教育中是採用灌輸式教育還是引導啟發式教育的問題。

上面這道題,很多家長認為要用到平方和數列的知識,其實掌握了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99乘法口訣,就很容易解答了,像第一題1*1=1,2*2=4,3*3=9,4*4=16,5*5=25按照這個思路就很容易解答了,所以重要的不是簡單掌握99乘法口訣,而是使用它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這個問題看似複雜,其實就是考驗學生的基本數學知識和觀察能力。

應該說我們傳統的教育還是屬於灌輸式的教育,按照教科書上的提問方法可以輕鬆解答,而如果是換一個提問方式,可能就答不上來了。在掌握知識點的前提下,活學活用,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從這一點講試題出的並沒有問題,而且還是很有水平的。

應該說現在的小學生試題比原來相對難了一些,但也正反映了現在的教育模式的一個轉變,原來的教學主要是提高應試的能力,而現在的教學主要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點還是原來的知識點,只是問題的形式更有助於學生對於知識點的領悟,真正提升思維能力。


從上面的試題可以看出,我們的小學教育已經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啟發式教育,從培養解題能力轉變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提問方式,對於提升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顯然效果更好一些。


智慧新視界


在答問題之前,筆者看了一下題目,沒有發現特難的題目。估計家長當年是個“學渣”,所以好多題目不會做,因而“大驚小怪”了。



數學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訓練思維,家長舉出的幾個“難題”,應該都是和思維訓練有關,而非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所以在部分家長看起來,有點難了。

從上面兩個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明顯的尋找規律的題型,只要善於發現,並熟練掌握乘法計算,並非家長所說的那樣難。

當然,此類考試題對於成績一般的孩子確乎有點難度,


但數學科目就是這樣,應該始終注重孩子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解題講究一個“巧”字,通過對已知條件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最後找到解題的思路。小學數學題相對簡單,有時候並不需要複雜的解題邏輯,但如果不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訓練,那麼在進入初高中之後,課程難度陡增,孩子解題方式卻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成績自然會一落千丈。




考試不是“皆大歡喜”,數學科目更不是。教育應該有自己的定力,不能個別家長的喊難就妥協,只要方向是對的,就應該堅持下去。

至於個別“屁股上掛死耗子”的家長的瞎嗶嗶,大可不予理會!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勇於直言,歡迎關注!


文軒閣


難嗎,沒覺得啊?

可能你說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我們家孩子今年考試恰恰就是考的這張卷子呢。

就是這張,沒錯吧?

我們孩子考了98分,數學在班裡算是中上,有幾個考了100的。這些題都不算太難,相關題型也都見過。

至於某家長說的超綱的問題,主要針對的是這個題吧?

第一小題,我當時初一看也有點蒙,但也是馬上就想到答案了。有家長說,這個涉及到平方,二年級學生不會。

然而並不是這樣,這個題考查了兩點:一是找規律;二是乘法口訣。

二年級上學期,孩子上數學課,有一個大項就是背乘法口訣,老師要求要背到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如果,孩子乘法口訣掌握得好,這個題其實並不難吧?家長所謂的平方,不就是特殊的乘法口訣嗎?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老師經常佈置的一項作業:根據乘法口訣列算式。

比如二三得六,可以寫2×3=6,3×2=6。但是三三得九就只有一個算式,如果經常做這樣的練習,這個找規律的題根本不難是不是?

那個畫球的也是如此,沒要求必須畫3個,但必須符合規律不是?

倒是我們這邊的家長一致認為,最後一道題是最難的,因為這樣的題有迷惑性,俗話說“有坑”,事實上,好些孩子都是在最後一道題上失分了――算學生總數的時候,沒有加上三個候選人。

我把這個完整的都給你們傳上來,大家看看,是不是像某些家長說的,真的就那麼難。


伴讀大叔


近日,一些家長反映,石家莊橋西區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期末考試題有點難,自己可能都做不對。有的題雖然不太難,但覺得似乎有些陷阱,或不明白在考什麼,不能讓人果斷作答。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似乎有陷阱 家長表示不好答

石家莊橋西區某小學的學生家長王芳芳(化名)對記者說,今年小學二年級數學期末考試不知道是不是超綱,一些題自己都不能明確知道如何作答。

王芳芳覺得第一道比較難的題是這樣的:題目中給出了五個數,要求考生按照規律寫出第六個數,這五個數分別是:1、4、9、16、25。王芳芳認為,孩子們想要快速地答對這道題需要會平方,小學二年級似乎不該教這個。雖然自己家的孩子用別的方法,也做出了這道題,不過通過這道題,家長再也不敢認為一二年級的題簡單了,以後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盯緊點兒。

在另外一道按規律畫圖的題中,一串珠子被一個長方體隔開,家長們表示不知道長方體是什麼意思,更不知道如何畫,畫在哪兒?

讓王芳有些納悶的是一道判斷題:把六個蘋果放在兩個盤子裡,每個盤子只能放三個。這道題的答案是“錯”,因為題目中沒有要求六個蘋果必須平均放在兩個盤子內。家長微信群裡,有些人覺得這樣出題不夠嚴謹和明確。

選擇題中,也有一道題被家長們認為“不知道想考什麼”,這道題是:一個箱子裡裝有紅球和白球,任意摸出一個,摸到的球的顏色是()

A、可能是紅色的 B、不可能是白色的 C、一定是白色的。“答案肯定是A,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而在最後一道有疑問的題中,家長們表示孩子可能太小不明白“候選人”是什麼意思。這道題的題幹是:

光明小學二年級(2)班競選班長,三名候選人的得票如下(候選人不參與投票)。考生被要求算出二年級(2)班有多少名學生,一位家長表示這道題難住了不止一個人。他們只是將得票累加,算出來的結果比正確答案少三人。

教研室表示沒有超綱

2月7日下午,記者與橋西區教育局教研室取得了聯繫。一位教研員解答了家長們的疑惑。她表示,這些題沒有超綱,而且這些題在數學課本中有類似的習題。這位教研員告訴記者,在考試前,老師會帶著學生們複習各個考點,如果認真做課本上的例題,學生們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比較輕鬆的。

比如按規律寫數,這道題並不是像家長們理解的,考察學生們數的平方,而是後一位數減前一位數,所得的差是一個等差數列,按此規律就能得出第六個數是幾。

那這道題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會不會太複雜?這位教研員表示,這道題沒有超綱,這部分知識,在課堂上老師應該講過。一些家長覺得困難可能是將自己的思維帶入了其中。

而被家長們吐槽“不知道想考什麼”的題,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每道題都有自己的考點”,這位教研員介紹,分蘋果考察的是平均數的意義。“我們不可能直接考孩子們平均數是什麼意思”,這位教研員表示,題幹中沒有說要將六個蘋果平均放在兩個盤子中,一些不太細心的孩子可能因此犯錯,這道題同時也提醒考生要認真讀題。

“現在的題目傾向於與生活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這位教研員表示,第七題中的“候選人”一詞,如果有學生不明白,可以向監考老師提問,但監考老師不會解答過多。“在不說答案的情況下可以給學生解釋”,這位教研員介紹,學生們在班級裡也會選班長,這道題和他們的生活比較貼近。即使不明白候選人是什麼意思,在看到“三名候選人的得票如下”,也能理解候選人共有三名,再將得票相加後要把候選人加上。

這位教研員告訴記者,他們很願意聽到來自學校裡、社會上的意見,如果有學校集中出現學生認為題太難,可能是教學上的問題,家長可以與教研室聯繫。

延伸 按生活本來的樣子去答題就好了

不久前,網上有一道外地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引起了網友的爭論。這道題是:樂器商店新進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價合理的是()。A.498 元/把 B.400 把/元 C.498 把/元 D.400元/把。不少網友選了D,但正確答案是A。

一些網友認為這道題對於三年的孩子來說太複雜了,小學生可能沒有這麼複雜的思維。而且,選項A和選項C的迷惑性太強,稍不注意,孩子們就會選錯。有部分網友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接觸掙錢的事情,孩子們需要簡單純淨的生活環境。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這道題與生活相結合,非常好。考察了學生們的讀題能力和生活能力。這道題讓學生們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追求利益並不可恥,這道題很有現實意義。

也有家長感嘆,以後遇到模稜兩可的題,勇敢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去答就好了。


河北青年報


這題真不難,

只要堅持每天管孩子作業,瞭解課本內容和延伸擴展內容,應該會做。

這樣的題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屬於書本上內容的延伸擴展,用來考察孩子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利於老師家長掌握孩子的實際情況。

如果考題只是書本例題的難度,根本無法衡量出孩子實際水平。

現在很多省級示範化小學在考試時會有副卷,其目的就是為了測試孩子的能力。


理性生活029


一位陪孩子走過小學的寶媽告訴你,二年級考試試題家長看不明白很正常。如果你不是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就陪伴孩子寫作業,或者是有段時間沒有陪孩子寫作業,那你看不明白孩子的作業題目很正常。

很多家長都覺得我上了那麼久的學,或者最不濟也上過中學,教教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還是綽綽有餘的。等拿起孩子作業才發現,這是什麼啊?這麼難?怎麼可能是一二年級孩子該有的作業?

拿這道題舉例:

如果你沒有跟孩子課本輔導,第一反應是,數字平方規律,那麼問題就來了,二年級的數學題怎麼會有平方考試?實際上呢,人家考的是數字之間的差。這就是問題的根源,家長因為學的東西多了,所以考慮問題,會從多角度考慮,也會被第一角度固化,因為那麼多年的積累,做題無數,多多少少在腦海裡還是留存了不少的。

但是孩子們不同,他們就學過那些東西,自然做題時會用那些方法。這也是前幾年一直在提的一種現象:大學生卻不會做小學的題。有時懂得太多了,反而是一種禁錮。


針對這樣的情形怎麼改變呢?

首先,家長如果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也翻翻孩子的課本。

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期,即使不輔導孩子寫作業,也有必要陪伴孩子,在他旁邊及時糾正他寫作業時坐姿不端正的毛病!陪他養成專注寫作業的習慣!等等。

很多幼時的好習慣,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其次,家長如果有段時間沒有輔導孩子,脫節了,在輔導孩子時,不建議直接教孩子怎麼做題。

建議最好問問孩子這是考的哪一段的內容,問問孩子這段內容會不會?如果孩子不太明白,你就讓孩子指出課本上是哪兒不明白,這樣你有機會看看課本,也會知道孩子哪裡不明白,還可以保持家長的威嚴。

如果孩子課本上都會,也可以把自己姿態放低一點,告訴孩子時間太久了,你已經記不清,讓孩子給你講一遍,這樣他又複習了一遍,而且很多時候他在給你講的時候,他自己就有思路了。

切記:

1.不要說老師的壞話。

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也會多多少少受點影響。因此,家長只有在心底尊敬老師,說的做的,孩子才會從心底尊重老師。

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相信每個上過學的人都有體會。

2.不要以一次考試論孩子的學習水平。

小學是基礎階段,好習慣的養成,知識的儲備,都不是一次成績可以代替的,不要因為一次考遭了就彷彿到了世界末日,也不要因為一次考了第一,就好像飛起來了。

求學是一條漫漫長路,找到學習的樂趣,引導孩子學會堅持,最重要!

根基紮實,風雨無阻!你說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