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爲一代明君的祕密

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為一代明君的秘密

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為一代明君的秘密

登基之後的唐太宗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留下來的殘餘勢力。

雖然這兩人已經在“玄武門之變”中喪生,但他們的死並不代表著太子集團勢力的最終消亡。這些勢力依舊分佈在全國各地,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秦王府的大部分將領都認為應該將太子的這些餘黨全部處死,以免放虎歸山,日後難以處理。尉遲敬德卻認為,如今最重要的是安撫人心,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濫殺無辜只會喪失民心,弄得天下大亂。

唐太宗也認為如此甚好,於是便以唐高祖的名義頒下詔書,大赦天下,表示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其餘人一概不予追究。

對於唐太宗的和解態度,大部分太子和齊王的舊部都“心術豁然,不有疑阻”,馮立、薛萬徹等人在政變後很快就歸順了李世民。

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李建成在各地的殘部中,勢力最強大的當屬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和涇州總管羅藝。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派崔敦禮作為使者前往幽州召李瑗回京,以免他在幽州製造出什麼事端。崔敦禮的到來讓李瑗慌了手腳,在和王君廓商量之後,李瑗決定先將崔敦禮扣押起來,再找燕州刺史王詵前來商議大事。

李瑗手下的兵曹參軍王利涉這時對他說:“大王您如今不奉召入京又拘押來使,已經如同謀反。現在各州的長官都是朝廷命官,未必都會肯聽從您的指令,如果徵兵不齊的話,該如何處理呢?”李瑗聽後也覺得有理,便向他詢問具體事宜。

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為一代明君的秘密

王利涉說:“山東之地是竇建德的故地,現在還有很多竇建德的部下。大王您應當使他們官復原職,在當地鎮守,如此河北之地就沒有後顧之憂。之後再聯合燕州刺史王詵北連突厥,您再親率大軍開往洛陽,不出兩個月便可以平定天下。”王利涉還認為王君廓曾經跟隨李世民東征並頗受寵信,所以並不可靠,應該先將他除去而讓王詵掌控兵權。

李瑗和王利涉的談話被王君廓得知,他決定先下手為強,王君廓首先找到了王詵,將他殺死並砍下其頭顱。

隨後,他又帶著王詵的首級向眾士兵宣佈:李瑗和王詵私自扣押朝廷來使,意圖謀反。如今逆臣王詵已被我除去,你們跟著李瑗只有死路一條。何去何從,你們自己考慮。

眾人見局勢已定,便跟隨王君廓將崔敦禮從牢中放了出來。雖然大勢已去,但為了自保,李瑗還是帶領手下的幾百將士手持兵刃意圖反抗,被王君廓當眾勒死。

李瑗死後,唐太宗的目光又落到了涇州總管羅藝的身上。羅藝和李建成關係密切,曾經幫助他招攬了大批將士駐紮在東宮,號稱“長林軍”。

但這件事後來被高祖發現,李建成受到了嚴厲的譴責。而羅藝卻因為勞苦功高,得以赦免。事後,羅藝被高祖放了外職,鎮守涇州。

太宗即位之後為了安撫住他,便下令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但區區開府儀同三司並不能滿足羅藝的野心,他借檢閱軍隊之機召集了大軍來到了幽州,意圖謀反。

太宗聞訊後大驚,馬上派大軍前去鎮壓。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朝廷的討伐大軍還未到達,當地的太守趙慈皓便聯合統軍楊芨將羅藝趕出了幽州。

兵敗之後,羅藝拋棄妻子向突厥逃去,卻在到達寧州之時被部下所殺,首級被傳到了京師。至此,李建成殘留下來的兩大武裝力量迅速潰滅。

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為一代明君的秘密

除去了李瑗和羅藝兩大武裝力量,唐太宗還對消除山東和河北之地的隱患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太宗派魏徵出使河北。魏徵到達河北之後,按太宗的旨意將一些太子原來的殘部釋放,以此來獲得當地地主豪強的支持。除此之外,魏徵還主持減免了當地的賦稅,百姓對此感恩戴德,人心漸趨平穩。

天下安定之後,唐太宗便開始著手於民生、軍事、法律等各個方面的治理,在幾年時間內,便使得天下富足,社會穩定。

對於李世民的治國之能,後人一直頗為稱許,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他天賦異稟,具有常人所無法比擬的政治才能。

其實與生俱來的智慧和後天培養的治世才華確實是唐太宗的長處,但卻不是他能夠創造貞觀盛世的唯一原因。

事實上,在李世民的內心深處有著強烈的治世願望,這種深刻的願望來自於一種恐懼,那便是隋朝的滅亡和發生在玄武門那一場血案。

他和隋煬帝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不願重蹈隋煬帝的覆轍,所以只有努力控制住自己安於享樂的慾望,反其道而行之。

看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的事,我明白了他成為一代明君的秘密

“玄武門之變”雖然是唐太宗一生無法平復的傷痛,也是他唯一為世人所詬病的事件,但這“一日之惡”卻成就貞觀的“三年之善”。這些因素在無形之中制約著、鞭策著唐太宗,使他最終成為了一位獨步古今的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