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像劉邦這種地痞也能寫出《大風歌》這樣句子?

朗信文化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只因講義氣而又生逢其時,故而成功逆襲,當了漢代的開國皇帝。

這種看法其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後,其實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他有意識的開始讀書,而且進步很快,《古文苑》中記載了劉邦寫給大兒子劉盈(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的一封書信: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所以,人是會變的,劉邦或許之前不怎讀書,但越老文采越風流,越老越豁達,他其實對死亡看得很開,並且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不求長生的帝王,他甚至在臨死之前還拒絕治療,將呂后好不容易給他請來的神醫趕走,並發表了一段很霸氣的話:“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劉邦能夠坦然接受死亡,死的豁達而又灑脫,光從這一點,他就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強。

所以,在劉邦去世前一年的冬天,他攻打英布時受了重傷,卻不急著回長安養傷,反冒著天寒地凍回了一趟老家沛縣。

十五年前,他在這裡起兵,當時他是沛縣村官亭長劉季;十五年後,他再一次回到故土,他已是天下至尊大漢皇帝;十五年的風風雨雨恩恩怨怨,一時間全部湧上心頭。

劉邦確實很老了,多年的征戰為他換來了整個天下,同時也換來了他滿頭華髮與遍體鱗傷,當年在鴻溝,項王給了他一箭,上個月在淮南,英布又給了他一箭,這兩次箭傷幾乎都要了他的老命。

但是在他心中還有一個隱秘的傷口無可告人,那就是韓信彭越的慘死。

劉邦明白,他雖然在形式上擺脫了韓信彭越,但在內心,他知道他還是欠他們的,他可以欺騙全世界,但他騙不了自己!為了江山社稷,他這輩子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到最後,雖然搞的自己很孤寒,卻總算給子孫留下了一個還算太平的江山。後人雖批評他“業愈高,德愈薄”,但沒辦法,這就是一個帝王的必由之路,沒有一個開國之主能逃的過。

歡樂的同鄉聚會上,劉邦卻莫名的沉溺在了昔日的過往中,不可自拔。

人老了總是愛回憶的,當你經常發現過往種種紛至沓來的時候,你就真的老了。

眼見皇帝似有憂思,沛縣的父老便特意召集了120個少年兒童,為之歌舞助興。

高祖很高興,乃一個勁的與同鄉故舊們乾杯勸酒,大家都知道受傷的人最忌喝酒,但劉邦顧不了那麼多了,人生在世須盡歡,縱情快意有幾回,劉邦越喝越盡興,只覺得胸口有一種夾雜的激情與傷感正欲噴薄而出,忍不住隨手拿起竹尺,撫築擊弦,慷慨高歌道: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人這輩子,能有多少機會看到皇帝表演節目?那120位少年見此情景,著實激動萬分,乃更賣力表現,共舞唱和。一時間,歌聲激盪豐沛山野,聲遏行雲,將酒宴的氣氛推向高潮。

劉邦悲喜交集,乃拖著老邁的傷軀,起而共舞,不住的高唱道: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天下雖初定,然北邊匈奴仍對大漢虎視眈眈,朕已老,時日無多,此生既不能雪白登之恥,而太子又幼且文弱,安可再得如韓信、彭越之輩而鎮四方乎???

想至此,劉邦慷慨傷懷,不由雙淚滾流,泣數行下……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劉邦終於體會到了身為一個帝王的激昂、壯麗、孤獨、無奈與悲涼。

不可否認,劉邦在人生最後時刻這首充滿情懷的壯麗悲歌,給他加分不少,甚至讓有些人對這位流氓天子頓時改觀、而刮目相看,大文學評論家劉勰稱讚這首詩是“天縱之英作”,宋代詩人陳巖肖則說“漢高帝《大風歌》不事華藻,而氣概遠大,真英主也!”朱熹也評論說:“自千載以來,人主之詞,亦未有若是其壯麗而奇偉者也。”我堅信所謂文如其人,一個流氓無賴是寫不出這種文字的,高祖雖出身草莽,但自有其英雄氣,他做的那些可恥之事,也自有其政治上的無奈。

當然,也有太多人不理解他的,千年之後,清代有一詩人黃任言此事而詩曰:

天子依然歸故鄉,大風歌罷轉蒼涼。

當時何不憐功狗,留取韓彭守四方?

詩人的心永遠無法體會一個帝王的處境與情懷,由是便可觀之也。


千古名將英雄夢


很多人,包括影視作品和一些專家,都把劉邦刻畫成了流氓,劉邦是流氓嗎?劉邦是個小民沒錯,但要說劉邦是流氓,這完全是後世人為了戲劇化而給劉邦帶上的帽子罷了。

劉邦作為一個亭長也是一地方小官員。娶了呂雉這樣的小嬌妻,本來40多歲的人了,如果沒有那次押運勞動力任務失敗,他本就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此期間,劉邦很太平,他就是一個和其他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人罷了。

一個40多歲,為了自己和幾個同鄉的弟兄活命,躲進了芒碭山的人,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慘得生活,就好比你現在工作丟了,還欠了要命的高利貸只能逃一樣。

劉邦哪裡是流氓了?這樣的經歷完全就是一個無奈的被動的選擇亡命生涯得可憐的老百姓,他不是項羽,項羽本就是舊國貴族,本就帶著復國的野心報復一步一步來的。

劉邦能聚攏原來比他官做的大的蕭何,也能吸引舊國貴族張良,亦能讓才華出眾的韓信忠誠。這樣的人,你說他是流氓?流氓有這樣的魅力嗎?如果他靠謊言和陰謀能吸引這些性格迥異,又充滿智慧的這些人嗎?

很顯然,劉邦的偉大,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從真正的老百姓成為一個皇帝的人。他不是舊國的貴族,也不是哪張族譜上的落魄人間的皇室後裔。

劉邦被很多人賦予了戲劇化的臉譜,說劉邦是流氓,流氓戰勝了一代英雄項羽。呵呵,想想吧,一個40多歲的流氓,僅僅一個老流氓,能有這樣的作為?

一個從芒碭山拼死活了下來的大叔,一個沒有自己軍隊一路保著幾個老家兄弟的大哥,一個沒有任何實勢力一點點一點點積攢著積蓄的快要半百的準老人,這樣的劉邦,內心該有多麼強大。

直到他當了皇帝,都已經半百老人了,還為了解決邊境問題御駕親征去到前線打匈奴,可惜這一仗失誤了,被後人落下了笑柄。

都說劉邦殺功臣,韓信是不是謀反了誰都不好說。張良,蕭何,夏侯嬰,樊噲,幾個老鄉好不都好好的躺進了棺材麼。

很多人不喜歡劉邦,因為劉邦沒有傳統英雄那樣完美,因為劉邦的人物形象太過真實,真實到似乎這樣一個2000年前的人,就像我們身邊那個誰誰誰,而我們也總是在說這個誰誰誰肯定不會出息。所以很多人厭惡劉邦,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一個底層出來的小民的努力罷了。而劉邦就是一個縮影,因為人們總是害怕,身邊那個曾經自己瞧不起的人卻成為了最出息的那個。


彧沢爸


那是因為劉邦是一個披著痞子外衣的英雄,沒知識但有文化,悟性極高。


《大風歌》一共就三句,文采上並無太多過人之處,但貴在有氣勢且直抒胸臆。


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寫景,風大雲揚,間斷描摹了酒會上的背景,應該是晴朗的天氣。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這首詞的背景是劉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得勝而歸,打了勝仗,說幾句漂亮話,吹吹牛很正常。何況自己是天子,確實是恩威遠播四海,加之衣錦還鄉,這句話不到八個字,但確實把大丈夫的喜事點明瞭。


安得勇士兮守四方,這裡要說到英布反叛的背景。作為一個異姓王,看到劉邦對其他人頻頻舉起屠刀,英布乾脆也反了。由於他軍事能力很強,逼迫劉邦不得不御駕親征。所以,這場仗勝是勝了,留給劉邦的尷尬和空白卻只多不少,英布是殺了,可他畢竟是難得的將才,少了這麼些良將們,劉家的天下誰來守呢?


所以,這句話已經把劉邦的隱憂給道破了。


劉邦就是劉邦,當年看到秦始皇出行的依仗就敢說大丈夫當如此,這麼多年了,直抒胸臆的脾氣還是沒改。


再來說說劉邦這個人,這裡不再重新贅述了,貼一篇之前的回覆:


劉邦品性不能說差,可能有品行不端的地方,畢竟是市井混混出身,但歷史證明,往往就是這種人,能夠洞悉人性,團結身邊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 因為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劉邦很有痞氣,這一點在項羽威脅要殺他爸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刷流氓說謊抵賴是劉邦的看家本事,項羽這方面可不是他對手。


劉邦之所以能團結那麼多能力超強的人,是因為他能,他比項羽有自知之明和容人之量,是一個天生的領袖,懂得籠絡人心,任用賢才。


首先,劉邦對人才很大方,放手任用,不加干涉,只要你有本事,我就任你發揮,要錢要官都給,非常大手筆。 最好的例子是韓信,蕭何推薦了劉邦就給大將軍之位,從無名小卒一躍而成為三軍統帥,這氣度也只有劉邦能有。 換位思考一下,你要是個人才,遇到個對你用人不疑的領導,要錢給錢要地位給地位,就算他脾氣不好愛罵人,也願意跟著他混。因為你追求的他都給你了呀。


其次是不貪功,不裝大尾巴狼。蕭何、曹參、張良都批評過劉邦,或是說出很傷領導面子的話。 比如韓信就說劉邦的統帥能力遠不如自己,但就是能將將,也就是控制將軍。 這話要是對項羽說,項羽分分鐘會把你給砍了。


但劉邦就不會,他很實在甚至實際,他的目標就是奪取天下,其他的都可以捨棄,甚至老婆孩子親爹親孃,你要是能把事給我辦了,你隨便罵我都行。而且事辦成了,要官要錢我都給你,沒問題。


劉邦的最大優點在於自知之明,他從來都能清楚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只要自己搞不掂的事,統統放手讓別人幹,而不會瞎指揮,這一點讓他節省了大量人力資源的浪費。


再次是仁德,我懷疑劉備就是學的這手。約法三章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劉邦對百姓仁愛秋毫無犯是出了名的,盡最大可能團結群眾,體恤民力。 這一點哪怕是到了他一統天下即位天子了,也還是沒變,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蕭何主建宮殿,規模大了點還被他罵了。 項羽太殘暴,所到之處幾乎都要屠城,實在太失人心。 從這點上說,劉邦是很清楚人民群眾力量的領導者,並因此勝利。


最後就是悟性,劉邦沒受過教育不讀書識字,但不是不懂文化,相反,劉邦是個天賦極高的人。 張良、韓信,蕭何這些人在彙報工作建言獻策的時候,都承認劉邦的天賦很高,很多事一點就透,而且馬上會去行動,反應能力超群。 要知道,很多話,張良、韓信這種人在項羽面前是說不通的,他就是沒gai到那個點你也沒轍,但這在劉邦那從來都不是問題,人才們自然可以知無不言,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長才。


綜上,劉邦其實是一個很棒的領導,團結人才也不奇怪了。


大蔥侃侃侃


你對劉邦的評價太低了點 老百姓都喜歡傳奇和故事性 但你知道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僥倖 劉邦是中國最偉大的封建皇帝 毛主席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btulo


為什麼像劉邦這種地痞也能寫出《大風歌》這樣句子?


其實吧,這個很正常,不過是幾句話的感嘆,然後被後人流傳下來而已。

別以為什麼詩詞歌賦只有文人可以玩,岳飛的滿江紅看看?


這是一種感悟,當人達到一定的閱歷,便會有不同的感悟。


其他且不說,就說寫網文的。

很輕鬆的便可以通過寫出的網文,判斷作者的大概年齡段。

十歲的小孩可不可以寫小說?可以!

但是,他寫出的東西,肯定和二十歲的青年無法比。


而二十歲的青年肯定和四十歲的中年無法比。

這是一種沉澱,一種感悟,一種社會的閱歷。


有時候農村一個老人說出來一句話,可能會讓你醍醐灌頂。

為什麼會這樣?連字都不識,那是因為他們的閱歷,他們的感悟,他們的人生。


我們人生很短,區區不到三萬天,都在追尋屬於自己的路。

又是偶靈光乍現,隨便的幾句話便足以讓後世人銘記。


反而,真正咬文嚼字,天天賣弄的人,或許可以有好作品,但也很容易江郎才盡。

君不見乾隆帝寫詩那麼多,又有多少好作品?

一個是質量,一個是數量。

慢工出細活,這話還是有道理的,誰一輩子不會說出幾句很有道理的話呢?


而劉邦到了那樣的地位,有這樣的感悟稀奇嗎?

貌似一點也不稀奇吧。


司暢Ailan


說劉邦是地痞的人一定對劉邦不瞭解,甚至還討厭劉邦。可以想想,如果劉邦就是個地痞流氓,一無是處。那麼為什麼會有蕭何,韓信,張良,陳平,酈食其,周勃,灌嬰,樊噲,盧綰等人死心塌地跟隨劉邦。為什麼會有紀信,周苛等義士為了劉邦不惜犧牲性命。

劉邦是四十三歲起的兵。在他年輕的時候,劉邦四處遊歷,好俠任。曾經以信陵君為偶像。在投奔信陵君的途中得知信陵君已經死了。於是就投奔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的門下。張耳非常欣賞劉邦的為人,於是和劉邦結為知己。

試想一下,如果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地痞流氓,那麼天下聞名的張耳怎麼會看得起劉邦。

在這段遊歷的時間裡,劉邦看到了許多,也學到了許多。有了很豐富的人生積累。這個時期,劉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江湖豪傑。

後來魏國被滅。張耳出逃,手下門客也紛紛散去。

劉邦回到家鄉之後,當了個亭長,在秦朝,能當亭長,怎麼著也不會大字不識。

劉邦起兵後,整天和蕭何,張良,酈食其等人混在一起,心些人可都是大儒,耳濡目染之下。怎麼會沒有絲毫長進。

其實我覺得現在演義中最符合劉邦形象的是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里的劉邦,玩世不恭,重義氣,好俠任,瀟灑大度,有急智。這樣的人值得去追隨。

至於說大風歌,本就是楚辭,劉邦又是楚人,整日耳濡目染。稍微渲染一下,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守仁看劇


誰告訴你劉邦是地痞的。人家上過學,遊過俠,頂多有個流氓的名聲,但這個流氓的稱號估計也是遊俠過的緣故,和現在的流氓不是一個意思。最次、最次,他好歹也是一個亭長,有點文化不行麼?除了大風歌還有竹皮冠、鴻鵠歌呢,正經史書裡的提到沛公時的劉邦可都是稱之有“長者之風”、“忠厚長者”的(史記裡也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有說劉邦是流氓殺功臣什麼的,隨便看看史書,劉邦稱帝后年年打仗那麼忙,哪有那麼多閒功夫啊。上百個侯除了陳豨一個沒殺,臧、韓、彭、瓊,除了彭越多少冤枉,哪個還無辜了麼。


晝冕


你可能對劉邦有什麼誤解。

劉邦確實有流氓氣質,比如去武大娘、許大娘那裡喝酒經常不買單,比如去呂公宴會上虛報禮金,比如要在儒生帽子裡撒尿,比如接見英布的時候還在洗腳,比如讓項羽分一杯自己老爹的羹,等等。這些都反映劉邦絕對不是什麼正人君子,連偽君子都算不上。這當然和他平民出身的社會地位有關係,自己沒皇帝樣,手下也沒大臣樣,建國時大家喝醉了酒,用劍在宮殿的柱子上亂砍。直到後來叔孫通制定禮儀,大家才規矩了。

但是,有流氓氣質不代表就沒文化。“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劉邦家境不差,在當地也算是個小地主。劉邦和盧綰從小一起學讀書寫字,所以也是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絕非大老粗之流。而且,真正的大老粗也只能做打手了,又怎麼會懂治國的道理呢?這些大智慧肯定需要很強的天賦,但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文化素養。否則他又怎麼判斷手下的才能,使其各安其位呢?

再有,《大風歌》雖然豪氣沖天,但藝術方面也不見得非常高明。《大風歌》《垓下歌》這種楚歌主要就是民眾唱的,特點是比較淺顯直白、朗朗上口,和《楚辭》這種文人詩歌當然不能比。如果劉邦能夠寫出《楚辭》這樣的,那才叫厲害吧。而且當時他的吟唱對象就是父老鄉親,可見《大風歌》也達到一般民眾文化水平,劉邦唱出來當然也不奇怪了。這正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林屋公子


首先劉邦是不是地痞不論,但我想能諦造出大漢王朝的人大概也不會真的就是個完全沒有心胸的地痞。

其次,不要用現在的眼光標準去看劉邦的《大風歌》。對於現代人來說,《大風歌》是古詩文,對於兩千多年前來說,《大風歌》只能算是一首詠唱的歌詞。它唯一的不同是,詩中充滿了一代帝王的志向、胸懷。

劉邦所處的秦漢時期,像李斯《諫逐客書》那樣的政論文、像賈誼《過秦論》那樣的鴻文大賦,類似如此才能算得上是文學作品。

詩歌誕生得很早,《呂氏春秋*古樂篇》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可以想見,最早的舞蹈就是手持牛尾手足而動,最早的詩歌就是有感而發即興吟唱。

《詩經》記錄的三百零五首詩,從西周到春秋,都是吟唱的歌詞,有民歌也有雅樂。秦代有北宮樂府,應該也有樂府歌辭。漢代的樂府流傳了下來,現在讀起來都是相對簡單易懂,不像政論散文或是鴻文大賦那麼精緻,而是充滿了感性。

劉邦之所以和戚夫人合得來,很可能就是兩人是玩起來和協的好夥伴。戚夫人擅長跳舞,很有可能劉邦也愛好樂舞。這樣看來隨口吟誦歌詞也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沅汰


劉邦是有點地痞無賴的秉性,

但是,要清楚他並不是沒有文化。

無賴只有有了文化,那才是可怕的。

在秦漢之交那個遠古的年代,

沒有文化想討個官職來是不可能事。

劉邦也是讀過書的人,在他青年的時候,

他也是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

他的偶像是有戰國四公子之稱的信陵君。

他追隨過楚國名士張耳(曾經做過信陵君的門客)。

當然,這些都是劉邦早年的經歷。

這段經歷讓劉邦結實了大量的豪傑,

同時他也積累了大量的學識。

在一點就是劉邦起義之後,那時候跟著他在一起的都是天下頂尖的人才。

比如,張良,蕭何,陳平,酈食其......。

這些人每天都是跟著他討論國家大事的。

跟著這些人尖時日長了,劉邦造詣也會直線上升上來的。

所以說,劉邦若是想寫東西,真的能寫出很多來。

也只有像他那樣,經歷過那麼多大風大浪,

才能寫出大風歌這麼豪邁的詩句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