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今天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此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贏得這場氣壯山河、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勝利,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今天,新語君和您再次重溫一篇文章,讓這段不屈抗爭的歷史成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源。
1945——2018。抗戰勝利73年。
那個同仇敵愾、熱血激昂的年代雖已日漸久遠,但時間不老,記憶彌新。紀念這段崢嶸歲月,新語君不能不說統戰。
贏得這場氣壯山河、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勝利,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
覺 醒
“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處於危亡關頭。
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旗幟,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口號,得到全國人民擁護。那篇慷慨激昂的《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那呼喚各黨各派、各界同胞、各個軍隊“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真摯感召,言猶在耳,振聾發聵。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在全黨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這一方針的提出,即在社會各階層、各黨派、各界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促使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統 戰
團結聯合,統戰大義。
瓦窯堡會議一項重要決策,就是確定了“上層統戰工作和下層統戰工作相結合、以上層統戰工作為主”的工作方針。下層統一戰線主要是在城市各行業組織救國會和在西北戰場上通過釋放俘虜、陣前喊話、聯歡等形式開展爭取國民黨士兵的工作。上層統戰工作如何搞?
其一,爭取各界愛國領袖。像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何香凝、許德珩、蔡元培等,毛澤東代表黨中央曾先後給他們寫信,支持他們的抗日愛國主張與活動。
其二,爭取地方實力派。如陝西張學良、楊虎城、鄧寶珊,兩廣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山西閻錫山,華北馮玉祥、傅作義、宋哲元,西南劉湘、龍雲等。“兩廣事變”後,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滿,打出“北上抗日”旗幟,出兵湖南,同南京政府對立,贊成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派人到陝北商談聯合事宜,並向中共中央提交了擬請雙方訂立的《抗日救國協定草案》。毛澤東致函他們,從此他們與我黨建立了合作關係。毛澤東還親自給傅作義、閻錫山、宋哲元寫信,爭取他們合作抗日,比如閻錫山同意地下黨成立的“犧盟會”,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山西建立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
其三,直接做蔣介石的工作。周恩來分別致函蔣介石、陳果夫、陳立夫和張伯苓,希望他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特別是“西安事變”發生後,針對國內外異常複雜的局勢和黨內對蔣不同的認識,黨提出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並委派周恩來為中共代表,以第三者的身份赴西安進行斡旋,迫使蔣介石做出“只要我生存一天,中國決不致再發生反共的內戰”的承諾,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時局的根本轉折點。
“十年爭戰後,國共合作又。回念舊時人,潸然淚沾袖。”陳毅的詩篇,印記著中國共產黨人顧全抗日大局,以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情懷。
那時,黨的幾乎所有工作都是圍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進行的。正如鄧小平所講,剛到陝北時,“黨把一些最好的幹部派去做統戰工作,那時甚至對一個碉堡的偽軍,都拼命地去做統戰工作”。
於是,我們便看到這樣的場景:
——許多國民黨愛國將領和官兵主動請纓殺敵,保衛國土,血灑疆場。國共兩黨拋開舊怨,並肩作戰,抵禦外侮,共鑄民族大義。
——宋慶齡、何香凝、蔡元培、沙千里等文化界、教育界、婦女界人士建立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組織,宣傳抗戰,教育民眾。
——民族工商界人士踴躍捐獻,認購救國公債,將自己的企業內遷西南和西北後方省區,繼續從事生產,以支持長期抗戰,成就了抗戰史上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
——僑居世界各國的華僑不惜毀家抒難,傾囊捐獻,捐獻國幣50多億元。
——人口總數只有300餘人的赫哲族人民抗日鬥爭;馬本齋為司令員的冀中回民支隊奮勇殺敵;藏族、白族群眾團結一致,共運抗日物資的古道之情。
——佛教界領袖太虛的《告全國佛教徒書》,上海基督教全國性團體的《告全國基督徒》,西安天主教徒勉勵300萬教友“奮勇援助前線抗戰”的長篇宣言……
民 主
抗日戰爭與愛國民主運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民主是抗日的保證,抗日是民主運動發展的條件。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沒有民主自由,便不能鞏固已經取得的國內和平,不能增強國內的團結;沒有民主自由,便無從動員人民參加抗戰。”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國民黨儘管不願意放棄一黨專政,拒絕一切有利於抗戰的根本改革,但不得不承認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合法地位,不得不作出一些民主的表示,使中國民主力量日益活躍起來。
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和救國會、職教社、鄉村建設派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主力量得到空前擴大……中國共產黨充分尊重他們的利益,注意教育和引導他們與國民黨頑固派作堅決的鬥爭。特別是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政治主張的提出,得到了全國人民和各中間黨派的高度贊同和擁護,成為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進一步團結合作的政治基礎。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統一戰線性質的“三三制”政權。這一政權以抗日和民主兩大精神為施政方針,以一切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人們為社會基礎,民主合作的精神得以彰顯。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了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為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準備了重要條件。
領 導
中國共產黨從抗日戰爭實際出發,制定並形成了一整套政策和策略思想。比如:
提出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及一整套的作戰原則;
提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保持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相對獨立性;
提出又聯合又鬥爭的策略和“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
提出“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原則和“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鬥爭方法,等等。
這些政策有力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黨在敵後廣泛發動和組織各階層群眾,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特別是進入相持階段後,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更是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8年中,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餘人,其中日軍52.7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餘支,各種炮1800餘門,使大量侵華日軍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同時,黨始終把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與各民主黨派、各方面愛國進步人士和各階層人士一道,堅決反對國民黨的妥協、分裂、倒退,使國民黨頑固派儘管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始終不敢公開投降,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反共內戰,繼續留在抗日陣營之內,從而維護了全民族抗戰的局面。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地位得以確立,成為全民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一部抗戰史,一部中國共產黨建立和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抗戰勝利的歷史;
一部抗戰史,一部中國共產黨成功運用統一戰線,不斷髮展壯大的歷史——120多萬黨員,132萬人民軍隊,260萬民兵,近100萬平方公里、1億人口的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抗日戰爭時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歷史畫卷。
今天,這畫卷依然亮麗!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並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閱讀更多 統戰新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