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喜剧演员学上台的技巧

跟着喜剧演员学上台的技巧

在台上开口总令人紧张,特别是在上司面前,即使准备充分,但心里压力总让人把脑袋里的东西忘光光。心理学教授Art Markman,透过对于喜剧演员的观察,从中提取出三个能自在沐浴于众人目光中的原则,帮助简报者克服上台开口的恐惧,以及理清简报时的混乱思绪。

1.明白一件事:犯错没想像中严重

在职场上,“上台说话”之所以让人感到压力,多半来自于“害怕失败”的心理,担心失误将会导致失败,从而让自己退却,对准备的简报内容失去信心。但其实,听众可能没想像中那么在意简报者的失误。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 PsycNet)的研究表明,我们常高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这种现象又称作“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听众对简报的关注度可能比想像中要来得少,尽管这不一定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小小的失误影响力没那么大!

此外,美国心理学会也指出,心理压力会影响工作记忆的空间,当对于开口的压力减少时,会有助于更清晰的思考。

2.反复检视内容,帮助记忆与抓出重点

就像是演员在上台前的反复练习一样,针对主题重复地去演练,然后在登台前不断进行调整、修正。不仅如此,多次的模拟演出能帮助记忆表演顺序,减少上台后的失误。

上台简报也是一样,与其默背简报内容,不如针对简报重点进行多次演练,透过不断地重新组织,能更有效地为上台做好准备,且在简报过程中,也能更好提示观众,什么时候该为重点集中注意力。

3.留下印象的三个记忆点

从人类的有效记忆来看,人们比较容易记住3个段落分割,意即演讲中,听众较容易记忆3个重点!因此不妨在准备简报内容时,先理清想传达的3个重点,并对此做准备,引导听众记忆它们。

此外,喜剧演员在表演中经常使用回调机制(Call back)来加深观众对于表演的印象。简单来说,若将表演分为A、B、C三个段落,那么假设重点讯息在A段表演,那么演员在演完A段后,在B段与C段表演中,设计桥段来回应A段表演,使观众的注意力回到A段表演,这个过程之于观众而言,造成了意料外的惊喜,与此同时对于A段表演的印象就会被加深。

同理可证,若是能在简报中,为内容设计点小巧思,不但能掌握整场简报的节奏,还能使简报内容更加吸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