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爲他人作嫁衣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所有的輿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罷了

目錄:

1、何為曼松?

2、曼松因何而貴?

3、誰在背後推動曼松?

4、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關於曼松的輿論及矛盾的激發。

5、曼松維權的真正意圖。

6、松維權最終結果導向如何?

在普洱茶界,聽過老班章,聽過冰島,知道易武,是不是?業內更有一種說法,班章為王,易武為後,冰島為妃,當然還有其他說法,比如冰島為後或冰島為皇云云;還有一種相對半隱半顯的說法是:班章為王,易武為後,曼松王子……同樣還有這種說法,如曼松為皇;可見,曼松被和班章、冰島等相提並論,“等量齊觀”,並且“王子”一詞更是凸顯了其被商家宣傳和鼓吹的高貴血統地位,當然,倚邦曼松本就有明清兩朝皇家御用貢茶的相關歷史記載,無可厚非,只是今非昔比,箇中微妙,茶友自己看待。

其實,稍早一點的時候,關於“曼松”,更多的是為做茶製茶人、茶企茶商,以及部分普洱茶客所知,而且,在做普洱茶生意的圈子裡,其實則道註冊“曼松”商標二字是早有耳聞的,當然還有很多,哪怕是喝普洱茶的人以及相當多的從業人員是不知道“曼松”的,遑論則道與曼松之間的關係。

所以,今年關於所有種種則道與曼松字眼的眾說紛紜和媒體報道,實質上是則道想要的一個曝光效果。因為其終極目的無非是在消費者心智中搶佔“則道=曼松”這個制高話語權:買曼松,請認準則道!

1、 那麼,何為曼松?

在雲南普洱茶界,以產地、茶區、山頭等命名產品是個普遍的現象,業內人士也已接受了這種共識。如產自老班章村的茶,就叫老班章,產自冰島的茶就叫冰島,那麼,理所當然的,產自曼松村委會的茶,同樣也就叫曼松。這個茶友是知道的,小白也應該懂了吧。

坊間記載:曼松位於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鄉內,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曼松茶葉質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解放後,政府組織在曼松茶園栽種了1萬多畝的曼松茶,漸漸的,曼松茶園才重新繁榮起來。

2、 曼松因何而貴?

如上述所言,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

皇家指定,因此而貴。

商家抓住這一點“皇室”血統,更結合當地的各種生態環境等獨特的地理優勢,以及資源的稀缺性(某茶界自媒體上如此宣傳報道:據統計,曼松留下來的古樹茶一共327棵。為了有效保護這些古樹,已經全部掛牌編號了),對外打造品牌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更顯彌足珍貴。然後有“普洱茶界,‘一泡難求’的代名詞”,還有諸多的幾百萬一筒拍賣的話題等,不說造勢,不說噱頭,不說設局,反正就這麼出現了,這麼存在著,難以不吸睛。(某茶界媒體上如此報道:2017年12月3日,在一場秋季拍賣會上一款“圓筒曼松凍頂(7片,2436克)”拍出400萬-450萬元的高價,令眾多茶客為之咋舌。)

3、 誰在背後推動曼松?

如果說曼松茶早期是因(產量)“年貢茶解100擔”而名噪天下,那麼後期是因普洱茶熱,尤其是山頭熱而再次出現在世人的視線裡,根據筆者向業內的老前輩資訊得知,2008年山頭茶在專業小圈子興起,2011年出現山頭熱,2013年達到狂熱現象,2015年後山頭不好玩,但價格依然在高漲,直至現在山頭已經變成一個稀缺性的炒作市場。

所以,山頭熱的出現,讓更多的商家趨之若鶩,合力把“曼松”品牌推了出來。只是,這其中,則道以其財大氣粗的資本氣勢,在相關渠道及權威媒體力推曼松,大有我才是大力士,你們都是撓撓癢的感覺。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4、曼松維權來龍去脈,及相關輿論、矛盾的激發。

直到2018年5月16日,則道在天貓淘寶悄然上線其官方旗艦店,並打出了一則公告: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2007年,則道收購曼松貢茶山,2013年則道註冊“曼松”品牌保護商標,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在其產品、包裝、宣傳中使用。

擅自使用“曼松”註冊商標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並收回侵權產品。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則道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啟動行政、民事法律程序,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則道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5月16日

也就是說,則道在2018年年中,第一次發力,寄希望於以法律手段,將曼松的話語權掌控在自己手中。

當時,業內並無太多的人關注到則道的這則公告,而讀茶記無意中看到,率先寫了一篇文章,質疑這則公告的真實性:

猜想一:如果上述公告屬實,那麼無數發燒茶友在其他商家買到的曼松都是假的;無數個其他商家出產的曼松也是假的,這其中只有一個事情是真的,那就是“曼松”兩個字。

猜想二:如果上述公告的真實性不可考(注意不是不可靠),那麼其他商家出產的曼松貢茶的真假性有待商榷,也許有真有假。不過,按照當下混亂的行業現狀,百分之百可以確定的是,絕對有售假的。

猜想三:如果上述公告本身就是假的。那麼,茶友不必較真。但看過熱鬧後,值得思考和慎重。

猜想四:如果公告本身就造假、虛張聲勢,那麼到底是什麼能量支撐了公告發布方敢與那麼多茶企為敵?

猜想五:各路茶企鋪天蓋地進行春茶預售,截止當下,想必諸君已經收到不少2018年春茶預售品——曼松貢茶了吧~~~

此事還是並未引起軒然大波。到了六月份,則道回應讀茶記的質疑,並且正式聲明維權活動將全網開始進行,並在茶語網等權威媒體做了相關的商標產權所屬及即將維權的報道。由此才帶來了小範圍內的熱議。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當此之時,在更多的旁觀者眼裡看來,此次維權事件是則道與其他生產並注有曼松二字的產品商家之間的矛盾,曼松茶農還遠在茶山,安靜地與山為伴,與茶為伍。就在這時候,相關老茶鬼等自媒體口誅筆伐了一通則道的行為,認為其於理於情於法都不合。

直到,2018年下半年,雲南茶界突然跳出個石一龍,號稱:“普洱茶獨立批評者,我不是老中醫,但專治老牛逼、老騙子。”從戳破“88青”謊言、批判相關普洱茶之父、某父、教父,到小“青柑最好不要喝”、“有病的人才喝小青柑”等石破天驚之語,引來幾十萬茶友圍觀及熱議(注:加上今日頭條公號等全媒體,相關小青柑的熱議,已達70萬+的曝光),並和各路茶友隔空論戰;再到撕開大益迷之“軒轅號”及“千羽孔雀”等產品,實乃孔雀開屏,一轉過身來,真相不言自明等等,製造一波又一波的話題和爭議;再到《則道意圖將曼松據為己有——老百姓不答應》一文的推出,將曼松與則道話題推向了自則道自己主動維權以來,最大的曝光度及白熱化的討論階段,焦點也轉到曼松當地村民與則道之間的“農民與資本”之間的矛盾。(至少在讀者看來,對峙的雙方是茶農與則道之間)

綜上,我們並不難看出,則道的維權之路,從最初的產權商標之爭,與各路侵權商家的明爭暗鬥,到現在的把矛盾激化為“則道要維權曼松,佔有曼松,曼松茶農不答應”的對峙上來。

5、 曼松維權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很簡單,無非一個“利”字。搶佔曼松制高的話語權,包括曼松二字的佔有,以及資源的壟斷等等。

首先,2007年則道收購曼松貢茶山,2013年則道註冊“曼松”品牌保護商標。這些都有法律上的證明,白字黑字。那麼,不論坊間如何批評、如何批判,如何議論,如何不滿,這個商標註冊的成功,已經是法律允可的範圍內的事實。說再多的口水話,也許毫無意義可言。

(1)曼松註冊商標及王子山“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與使用權權利人登記表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2)曼松背陰山“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與使用權權利人登記表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其次,則道收購曼松貢茶山王子山、背陰山,多年來投入大資本,人力物力,規劃、種植,宣傳,雖說是“公共區域”“公共品牌”,你們憑什麼坐收漁利?更何況,所謂的公共區域、公共品牌,要看特殊情況,是否是法律規定的範圍內的,還是法律規定的範偉之外的?

關於曼松維權的來龍去脈、真實意圖及其他,無非是為他人作嫁衣

6、曼松維權最終結果導向如何?

那麼,曼松維權最終的結果導向如何?不知。不過,雲茶品牌即將進入知識產權保護階段。這是未來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