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藝師「香消玉殞」前,我們不得不思考的……


在茶藝師“香消玉殞”前,我們不得不思考的……


茶藝師可以說是美女最多的職業。首先習茶的人即使不是第一眼美女,也一定是第二眼美女,與茶為伴的氣質是任何事物都沒法遮擋的,其次要懂茶,還得會泡茶,甚至唐詩宋詞、書法繪畫、插花音律都得會,入門容易,出彩難——

在中國,茶藝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職業,在歷經了2016年12月16日到2017年2月21日的這68天裡的從取消到保留,對於茶行業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掀起了討論巨浪。

有人認為茶藝師培訓的存在原本就是一種社會亂象,“最近有太多所謂的大師拿著證書到處招搖撞騙,開班培訓,借用自己的資質和證書高額收取學費,卻忘了茶藝師是傳承和發揚茶文化,而不是忽悠”。

而各路“大師”的橫行恰恰也證明了社會的普遍需求,從茶藝師資格證最終被保留也說明其重要性,而所謂種種騙局亂象之類,所欠缺的便是需求者分辨的眼光了。

對於一些人來說,按照目前的行業情況,茶藝師培訓班到處氾濫。茶藝師是奮戰在茶行業文化宣傳科普的第一線,自身基礎不過關,會誤導行業發展。以此看來,茶藝師資格證仍是這個行業准入的標準和門檻,能讓行業更加規範和專業,本質矛盾在於標準的高低、質量的好壞,而非它的存在意義。

在茶藝師“香消玉殞”前,我們不得不思考的……


然而反觀中國現狀,茶藝師是有存在必要的。評茶是評,理性為主。茶藝是品,中國文化講究詩意的美。感性的品茶帶動茶的發展,失去則是茶界的損失。並且目前茶藝師的鑑定可以更為嚴格,要求培訓學校盡職。這才培養得出社會認同的茶藝師!

以更長遠和顧大局的眼光來看,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那麼茶藝師的培訓也絕不僅僅是對技能的培訓,它還包括歷史、文化、傳統的禮儀、傳統的手藝等等,這中間也飽含了中國曾經的恥辱和驕傲!真實意義上而言,這絕不僅僅是一紙證書,更是傳承的動力,也是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條紐帶。

茶藝師關係到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可是這個職業卻一直沒有標準、沒有規範,如果真正被取消,習茶的人越來越少,茶藝師的職業當然也不會被取消,那麼在魚龍混雜的行業市場之內沒有一個標準,這是否才是真正的“社會亂象”呢?

在茶藝師“香消玉殞”前,我們不得不思考的……


有人調侃,現在的茶藝師過於著重於表演,搔首弄姿、手舞足蹈、惺惺作態,泡出來的茶反而成了陪襯,隨著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免不了一部分想要倚靠譁眾取寵走捷徑的個體,然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茶藝師的存在是絕對必要的。

如果輕易將其歸於無用,那最後真正佔據市場的便是那些無端混入的“妖魔鬼怪”了,中國茶文化也勢必變得烏煙瘴氣……

我們知道,茶文化的傳播在上下求索中定然任重而道遠,於茶藝師而言,除了自我的認識和提升,外界的理解和認同同樣重要。他們遠不僅僅是看著具備泡茶技巧,只懂得表面功夫的“假大師”,更多的是專注於茶致力於傳承和發展的文化載體,他們懂得展示茶藝的美妙、詮釋茶道的精深,也能對歷史侃侃而談。

在茶藝師“香消玉殞”前,我們不得不思考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不論茶藝師證是否取消,茶藝師的職位始終是不可取代的,茶不像別的消費品拿來即可享用,對於喝茶的人有門檻,那麼茶藝師便是離我們最近的人。凡是社會需求不變,路漫漫其修遠,茶藝師終將不會“香消玉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