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衛」中美科學家新發現有望爲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帶來新突破

新華社天津9月4日電(記者張建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肖志堅教授和該實驗室特聘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腫瘤生物學家黃剛教授共同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七年研究,揭示了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重大發現有望給這一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 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腫瘤領域頂尖雜誌Cancer Discovery。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一種最常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是由於造血幹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後出現造血細胞發育異常所致的髓系腫瘤,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群。30%左右的患者會發展為白血病,被稱為白血病前期。現今常規治療手段無法治癒,是難以攻克的疑難腫瘤之一。 肖志堅說,通過2代測序技術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中共發現有40-60個基因突變,但對這些基因突變如何導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卻知之甚少。不同基因突變是否有一個共同發揮作用的因子存在呢?在這個大膽設想的引導下,科研團隊通過轉錄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分析,在帶有不同基因突變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的骨髓細胞中發現一種叫做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為一共同作用分子,影響了其信號通路下游的代謝和免疫效應分子,從而導致了造血細胞癌變。 隨後,課題組在攜帶不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常見基因突變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中,進一步證實了HIF1A功能異常在MDS發生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並且通過基因敲除HIF1A基因或者是應用HIF1A抑制劑,都能逆轉轉基因小鼠模型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相關臨床表徵,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以HIF1A為靶點的治療有望成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新的治療策略。 肖志堅表示,目前大多數的HIF1A小分子抑制物不適用於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研發HIF1A特異性靶向藥物將是他們接下來主攻的新課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