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战:为什么十万军队不退守海南?而是选择跳海,原因很简单


宋朝当初被大败于崖山,崖山是今天广东江门的一个小镇。在被蒙古大兵追至此之后,十万军民选择了跳海而亡。可是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我们中华一直地大物博,宋朝时期海南也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十万军民宁可选择跳海而亡,也不退至海南,谋求东山再起呢。

这里就要先介绍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蒙古的铁骑大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几乎战无不胜,扫荡亚洲,甚至差点占领欧洲。在攻打南宋的时候,鉴于两方的实力差距,南宋的军队一直节节败退,当时领兵的陆秋秀带着南宋的小皇帝领着十万军民一直退守到了崖山,选择了跳海而亡。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咱们中华的文人历来讲究民族气节,以陆秀夫为首的南宋将领是不可能投降于蒙古大军的,所以为免受辱,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宁肯跳海。当时的海南也已经被蒙古的军队占领,尽管蒙古只是在海南驻守了部分大军,以南宋的剩余力量是可以夺回海南的。但是海南除了蒙古的部分军民,其余的几乎是全部来自被南宋朝廷流放的主战派。所以南宋剩余的这些官员并无脸去面对曾经的同朝为官的官僚们。


二是,海南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不毛之地,蛮夷之所。南宋朝廷不并认为退守海南之后可以东山再起。说白了,其实对海南当时荒凉的岛屿并没有任何信心。要知道,当时的海南并不是现如今的风光美景旅游胜地。当时的海南到处是未开垦的原始森林苍茫大山。虎虫蛇蚁到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因此海南才一直以来被各个朝廷选做罪臣的流放之所。

三是,尽管宋朝的科技在当时的时代来说名列前茅,但是以当时的造船条件,在有敌兵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想快速的造出大船乘船过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崖山仅仅只是广东的一个小镇,物资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造船所需的材料也不是在被蒙古大军包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

崖山战争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十万军民跳海而亡的勇气,直到今天依然为世人所震撼。战争的最后关头,陆秀夫带领南宋军民誓死抵抗永不服输的精神也为后人所赞赏。中国的历史或许布满坎坷,但是其中无数人的风格骨气值得后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