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老八敗北!雍正晚年才明白,自己爲何最終奪得皇位

要說清朝最成功的皇帝,非康熙莫屬。他擒鰲拜,平三藩,收服噶爾丹,文治武功顯赫。然而,一世英名的康熙,平生最頭疼的反而是家務事,他的兒子之間的皇位爭奪戰持續白熱化,精彩程度不亞於"狸貓換太子"。

最初,康熙心中的皇位繼承人是皇二子胤礽,因為胤礽是自己最心愛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正是因為生胤礽,赫舍里氏難產而死,康熙覺得虧欠了赫舍里氏,因此胤礽未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而且深受康熙疼愛。只可惜胤礽自己不爭氣,屢犯大錯,令康熙對他失望至極,最後被貶為庶人。

九子奪嫡,老八敗北!雍正晚年才明白,自己為何最終奪得皇位

康熙這一舉動,讓其他的兒子們樂開了花。皇位繼承人變成了未知數,人人可競爭。老八胤禩成了登大寶的大熱門。胤禩素有"八賢王"之稱,人緣非常好,生性大方灑脫,待人寬厚,跟康熙的性格也最為相似,因此得到了皇室內部以及朝中大臣眾多人的支持。

但是,胤禩卻遭到了康熙的嫌棄,因為他的生母是賤婢出身。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康熙認為,當時朝廷的形勢,並不適合讓胤禩來當皇帝。

康熙晚年,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血氣方剛,只想給自己留一個明君的名聲,生怕留下暴君的惡名,因此放鬆了吏治。貪汙腐敗盛行,康熙也只是稍微懲戒,無法遏制勢頭,導致百姓怨聲載道。這個時候,若讓與自己性格相似的胤禩繼承皇位,並使貪腐更甚,危及大清王朝。

九子奪嫡,老八敗北!雍正晚年才明白,自己為何最終奪得皇位

正因如此,老四胤禛入了康熙的法眼。胤禛生性寡言,外表冷酷,做事卻十分有原則,素有"冷麵王"之稱,從不拉山頭。康熙認為,在這個節骨眼上,只有老四胤禛才能一改朝廷的貪腐風氣。因此,康熙最終選擇了胤禛,即後來的雍正。

後來的事實證明康熙的選擇是對的,雍正十分重視吏治,從來都是鐵血反腐,絕不手軟,很快遏制了朝廷的頹勢。晚年的雍正,看著了風清氣正的朝堂,才明白康熙為何最終選擇了自己。

九子奪嫡,老八敗北!雍正晚年才明白,自己為何最終奪得皇位

在雍正的勵精圖治下,清朝經濟繁榮,國庫充盈,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雍正,就沒有"康乾盛世"。但"康乾盛世"卻在字面上忽略了雍正,不得不說,這是歷史對雍正最大的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