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今天聊的不是劉若英那部《後來的我們》。

雖然,它是五一檔熱度最高的院線電影。

即使豆瓣現在已經從7分降到5.9分,好評率只有26%,但評價人數已超8萬人。

不管票房造假這些事如何,但不可否認的是:

劉若英,包括《後來》在內的劉若英情歌,卻也成了一種劉若英情懷。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這部電影的相關物料,已經很多了。

我無意再來一遍。

只是,北漂,被錯過/註定無法在一起的愛情,後來的我們,這幾天一直讓我想到另一部經典國產愛情片。

豆瓣15萬人打了7.6分,71%好評率。

電影已經是10來年前的片子了,陣容很強大:

陳可辛執導,主演有張學友,金城武,周迅。

憑藉此片,周迅還拿下了金馬金像雙料影后。

《如果·愛》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這是中國少有的一部歌舞片。

片中,陳可辛打亂了時空。

時間上,過去與現在交織敘述。

空間上,現實與戲中戲穿插進行。

您看這個鏡頭:

《毋忘我》(片中的戲中戲片名)這場戲拍的是張揚多年後遇到小雨的故事;

這場戲以歌舞形式呈現,又時而轉至片場情況,那一幕是:

周迅走出鏡頭外,表情忽變,過了一會,重新入鏡,再度入戲。

《毋忘我》這場戲中,小雨已經忘了張揚;

《如果·愛》中,孫納(周迅)卻是要忘記以往和她曾一起過,如今一起拍戲的林見東(金城武)。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如果·愛》的愛情是狠的,或者說是現實的。

北上廣漂,無論漂在哪裡,能生存下來的人,都很厲害。

其實北漂當然苦過。

我就三個月沒有肉吃,為了省錢不敢坐地鐵,手指受到感染,拔指甲時卻在心痛錢的經歷。

但由於當時不得不熬過去,所以也無暇想那麼多。

反而,覺得最苦的時候,卻是後來回想往事的時候。

那種感覺是:

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啊,現在讓我再來一次,我估計撐不下來了吧。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所以,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愛》中的孫納,就能體會到她的角色設定:

這個北漂,打不死。

她能夠在大冬天,守在麵館門口,就等著撿林見東吃不完的剩餘麵條吃。

也能在三里屯,唱著時髦的廣東歌曲,看到臺下坐著見過一面的林見東,還用笑來示意。

林見東沒錢在北京繼續讀書了,她也能驕傲地說:

現在我成了,你到我那邊住吧,別離開北京。

而實際上住的地方,卻是昏暗的地下室,當你從她的地下室窗戶看出去,能看到的只有行人的腳。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孫納漂著的生存壓力很大,什麼都要靠自己。

所以,這個女人屬於我們所說的現實的女人。

為了實現夢想,她一次次辜負林見東。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她一直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陳可辛兩部愛情片中的女主角,都是這樣的設定。

《甜蜜蜜》中,李翹告訴黎小軍:

你來香港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也不是為了你啊。

《如果·愛》中,孫納當年離開林見東的時候,也告訴他:

最愛你的人,永遠是你自己。

換句話說,孫納是一個不容易hold住的女人。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而林見東,他生存壓力並沒有孫納那麼大。

來北京讀導演的林見東,混不下去了,還可以選擇回香港,他有退路,孫納沒有。

所以,孫納在外面碰壁了回來,林見東可以再接納了她。

他可以義無反顧地愛著孫納。

雪地裡,他抱著受傷回來的孫納,告訴她:

我們什麼地方都不去了,你不去美國,我也不回香港。

可孫納下一次的選擇,卻依然是離開他。

那一年,是兩個世界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相遇了。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當時,是這個林見東口中打不死的老孫,把他留在了北京。

那輛公交車上,已經決定回香港的林見東,是在下車的一剎那,被孫納拉住了。

如果,那份感情能夠定格在公交車門的那一瞬間,該有多好。

只是,孫納卻不可能守著愛情不要麵包。

她為了生存,可以去三里屯唱歌跳舞;可以做倒爺,住地下室,甚至出賣自己的尊嚴。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林見東不一樣。

孫納一開始,順走他宿舍裡一箱泡麵,不重要;

兩個人在地下室,用電飯煲做出一份並不豐盛的火鍋,對林見東來說,不重要;

孫納總是離開他,不重要,他願意守著;

尤其是他看著她離去的這個鏡頭,看得多心疼:

林見東從地下室的窗戶看出去,是孫納的腳;孫納知道林見東在看她,於是,她踢起一腳雪,打到窗戶,林見東本能地避開,再回去看,孫納已經跑遠了。

對林見東來說,重要的是孫納。

你只要回來,我就會等著你。

可對孫納來說,與林見東曾經的共患難,微時迸發的愛情,可以一時,卻只能過渡。

與其說孫納現實,不如說她很清醒。

那是1995年的事了。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漂著的那種生活,註定了很多戀情,總是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相識相愛,卻又無法相守。

就像孫納的一次次離開,對於很多這樣漂著的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不過,大家的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但卻也不知不覺形成了這樣一條規律:

當年,我什麼都沒有,但有你;

後來,我想要的有了,但已沒有你;

只是,因為當年沒有了你,所以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直到10年後,孫納和林見東都成了明星,因為一部戲,兩人才又相遇。

林見東是因為孫納接的這部戲的。

這,就是後來的他們。

在現實中,大多後來的我們,再次相遇後的場景,並不是一見面很戲劇化地熟絡,充滿感懷的。

更多的,卻是相對坐著,一肚子話不知道從何說起,卻只能用客套來掩飾尷尬。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所以,在林見東和孫納這裡,也類似。

曾經的過去,沒有化為鏈接劑。

而是演化為林見東一個勁地纏,孫納一個勁地躲。

有了後來的她,想要和從前的過去說再見。

包括林見東。

她說:

你都往前走了,你不要把我再往回拉嘛。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但因為10年來,一直沒有孫納的出現,所以,林見東卻一直忘不了她。

他的感情是很複雜的,有愛,有恨。

但心裡的那個人,卻一直是10年前的孫納。

當年的孫納,本來就和他不在同一條路上走,只不過兩人剛好在一個岔路口相遇罷了。

只是,這段相遇,卻造成了一段糾結的過去。

所以,後來的林見東,為了報復孫納而回來。

他一直對孫納說要找到那時候的她,是假的。

10年後,片中第一次,我們看到林見東離開孫納。

離開前,在當年那個地下室,在那部舊隨身聽裡面,林見東為還在熟睡的孫納錄下了這樣的話語:

你知道我這一輩子,最失敗的是什麼?

就是我竟然愛上一個我鄙視的人,結果連我自己都鄙視自己。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可是,在那1995年,兩人卻也留下了東西在北京。

孫納在北京為林見東留下的,是在他心中揮之不去的身影。

而林見東在北京為孫納留下的,是十年的等待。

10年來,他每年都要回到過去兩人曾經一起待過的地下室,在那部破舊的隨身聽裡面,錄下當時的心情:

1995年,你沒有回來!你到底在哪裡,回來吧。

1996年,兩年了,兩年了,你可不可以回來一次?只回來一次就好?我答應你我不會留你的。你可以走,好不好?

1997年,我覺得我好了,今年回來,沒有那麼難受。忘記你,原來不太難。

1998年,你是不是死了?為什麼不回來!

1999年,我也當演員了,真的,你不要笑我,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合作演一部戲。

2001年,你還好嗎?外面下著很大的雪。。。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只是,這一切,卻在林見東的報復之後,畫下一個不完美的句號。

不完美在於:

過去的種種糾結,終於在那一刻,落下帷幕。

他不再記掛過去,他可以正視自己和孫納,他也可以和孫納各自走向各自的路。

後來的林見東,通過這次報復,完成了對自己那段北漂歲月的情感超度。

終於,完成報復後的他,在離去前,卻又回頭找到孫納,兩人再次相擁。

於是,那1995年的北京,那1995年的他們,從此就被擺進他記憶櫥窗中光亮的角落。

所以,《如果·愛》的最後,林見東,孫納,聶文各走各的路。

林見東離去前,在電話裡告訴孫納:

老孫,我走了,不要忘記北京。

而孫納,收到了別人為她所寫的一本自傳,名為:

《走過的。。。》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後來的我們,不要忘記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