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對於滴滴順風車再次發生司機殺人案件,本來是不想再說什麼了,因為縱使說的再多,也無力改變目前對於滴滴來說一家獨大的強勢局面和自開罰單的處罰,但是,當看到很多人指責滴滴方面不作為甚至集全國正義之士力量將其滅之時,也想站在另一個角度對該事件說點什麼,以示警醒。

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首先,滴滴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為此承擔巨大的責任且付出沉重的代價;

其次,當一個社會事件演變為群體事件時,法律的力量總是不能空缺的,但是每一次這樣的惡性事件又總是抓小放大地視法律如兒戲。制度的保障和各種本應發揮作用的規章制度又顯得無所適從和蒼白無力。

再次,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當然是刻不容緩的,但是討論當下社會現實對犯罪心理構建的影響則是必要而緊急的,然而這種討論往往又會被視為白左聖母。

更可怕的是,事件很快會被忘掉。

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雖然距離事發已經過去了4天,但是讓我們還是回到該起事件本身。

8月24日,溫州樂清市一名女子乘坐滴滴順風車失聯遇害的事件再度讓“滴滴順風車”成為眾矢之的。而就在今年5月初,一空姐在鄭州搭乘滴滴順風車,途中遭司機殘忍殺害的惡聞餘音未消。

案發後,樂清警方高度重視(又是高度重視),立即啟動重大案事件處置預案,全警種作戰,並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全力支持下,於25日凌晨4時許,在柳市鎮抓獲犯罪嫌疑人鍾某(男、27歲、四川人)。

經初步偵查,該滴滴司機鍾元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然揭開,但是縱觀媒體分析與對當事人鍾元及其家屬的採訪整理發現:

鍾元出生於四川金堂縣,住在溫州,27歲,初中未畢業,作案時職業為滴滴順風車司機。之前做過多種生意,包括賣水果、開奶茶店,但是隻有賣水果掙到了一些錢,其他生意都是虧本的;

因為賭博且成癮,過去半年在57個現金貸平臺有申請記錄,成功了56次,最近一個月借貸次數達31次,負債在30萬左右,父母和現任女友總收入過萬,都在為他還債;

有過多次戀愛史,現女友是在開滴滴順風車時認識,也是四川人,16歲;

親人說他性格內向,但女友說他以前內向,後來變得很開朗;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由爺爺帶大,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算是留守兒童;

成年後在外地一家工廠打工,但是難以服從管理,不請假曠工一天,被老闆批評時,和老闆大吵一架,並辭職……

司機鍾元來自底層世界,但是這本身並沒有錯,也不是歧視來自底層社會的人群,只是鍾元在生活中遭遇了種種對於他來說的不公平待遇後,早已有一顆向死的心,但是又想在死之前拉一個墊背的。

尋找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中的點滴故事可以發現,他雖然有父母,但是從小由爺爺獨自帶大,既是留守兒童,又常年沒有父母照顧陪伴,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

長大後,又因為學歷和能力受限處處碰壁,但是內心的自卑與脆弱又讓他不甘心就此庸庸碌碌一生。

他的微信簽名是“大難不死,總會出頭”。一心想要揚名立萬。

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在沒有溫暖和親情的家庭成長環境中,成年後的鐘元受到了父母的過度補償式的關愛,從他賭博借債後父母進行償還以及動不動就向父母索要三四萬生活費便可看出,這種自私的愛又在無形中傷害了鍾元。

這種自私,一方面是父母對鍾元自私的愛,是對他的包容,覺得自己的孩子都成這樣了,生活在社會底層,每天靠出賣勞動力謀生,依然過得困苦不堪,因此就要求全世界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們的孩子同情包容,甚至無私付出。

一方面是對他人愛的自私。潛意識裡覺得別人的所得都是輕而易舉得到的,都是不義之財,就連別人長得帥和漂亮都是犯錯。因此,就會在內心深處對比自己兒子過得好甚至看起來過得好的人展現出愛的吝嗇。

而這種冷漠,則來自於孩子在從出生到成年階段,父母因為種種原因而疏於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愛,照顧和溫暖,於是,很容易讓孩子在幼小的心靈裡種下孤獨的種子,這顆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就會變成仇恨與抱怨。而且極易被社會上一點輕微的誘因點燃,從而爆發出極強的破壞性和摧毀力。

雖然這種破壞性和摧毀力是當事人所不自知的。

在這種孤獨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太少家庭氛圍的溫暖與親密,太多親情的匱乏與冷漠,並從幼兒時期就體驗過可怕的孤獨與來自周圍同齡人和大齡人的歧視與欺凌。

一旦仇恨的種子在他們有能力進行反抗的時候,就很容易被點燃。

但是他們又不甘心飛蛾撲火,自己孤單一人赴死,就會拉一個墊背的。

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就是典型的破碎人格。對應的是健全人格。

這種破碎人格多半來自於破碎的家庭,縱使很多家庭中的父母沒有離婚,但是也因為感情破裂或者一方出軌但是為了孩子而分居生活在一起,這同樣都屬於破碎家庭,都會對孩子造成無可挽回和根深蒂固的心靈傷害。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在性格上顯得孤僻、冷漠、不合群、沉默寡言。

對待愛情和異性,表現為不會表達愛,不知道如何相處,不懂得付出,只有最原始的性衝動,但是又總覺得這種愛無法給他帶來滿足感和安全感,於是表現的相當冷漠和見異思遷。

不是他們不懂愛,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究竟該如何去愛。

他們內心其實比任何人都渴望愛——親情與感情的愛——可是他們又總是害怕這種愛。

對於女性來說,更加容易變成愛的奴隸,總想用自己卑微的愛去補償對方,願意為對方做一切。

之前報道的譚蓓蓓因為出軌而內疚自責,竟然利用自己懷孕和別人善良去引誘單身女孩供丈夫姦殺的惡性事件,雖然是典型的個例,但是卻在心理學中早已有過分析。

在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中,因為小時候孤獨和遭受的冷漠,她們會變得如譚蓓蓓一樣,內心極度匱乏愛與被愛的能力,當有人關注和關愛她們時,就會輕易被俘,發生關係;結婚後遭遇丈夫的指責,就會很內疚,甚至同意和原諒丈夫的出軌進行補償。

儘管這種補償在外人看來,早已超出了道德和人性的範疇。

每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背後,都有一個自私冷漠肆意縱容的家庭

也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過一些家庭,那些將孩子從出生直至上學乃至成年都放在農村老家由老人照顧撫養的父母,等到他們將孩子接到身邊時,孩子已經完成了性格以及人格的塑造,改正不僅來不及也沒有多大作用,父母補償虧欠孩子的方式就是用金錢讓他們享受衣食無憂和吃喝玩樂。

這就更加導致這樣的孩子利用金錢帶來的便捷和快感為所欲為,加之網絡上充斥的色情、暴力、遊戲以及賭博誘惑,讓他們無法分辨且很快在虛擬世界裡找到一種新的渠道和彌補少年孤獨和被欺凌的方式,從而得以宣洩。

一旦這種宣洩由網絡轉至現實社會中時,他們就會無意識的犯錯。

凌亂的人生,讓他們根本沒有目標,也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對他們性格和人格的重塑,縱使接受了高等教育,也容易一受挫就放棄,無論對待工作還是感情。

當然,這不關智商的問題。這樣的故事幾乎在中國的各個地方,尤其是越貧瘠的地方越容易發生,破碎的人格已然無法成長為健全的人。

他們的內心其實並非惡,只是一念之間,善就變成了惡,惡就足以讓他們墮入地獄。

正如該起滴滴順風車姦殺案中的當事人鍾元一樣,當他的惡累積到一定程度和極限後,就想要有一個宣洩的渠道,如果不是這個乘坐順風車的女孩,就會是另一個女孩,或者也許會是他身邊對他無微不至替他還賭債的女朋友甚至是父母。

萬惡淫為首,淫只是一個誘因,冷漠的家庭環境和親人的肆意縱容造成的當事人對自我的不滿和想超越自我的那種無力感和挫敗感,最終讓他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主編,心理學愛好者。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情感、家庭教育、心理學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