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本週,對中國海軍最重要的新聞自然是901型大型綜合補給艦的下水,這種新一代補給艦被媒體稱之為中國航母編隊的“大奶媽”,在數艘903A型綜合補給艦還未竣工的情況下,”另起爐灶”建造的全新補給艦的獨門絕活究竟在何處?這顯然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與此同時,雖然本週美國發布新一輪對臺軍售清單,但比起這新意寥寥卻價格高昂的竹槓,週六曝光的美軍B-52轟炸機抵近中國華陽礁不到2海里的消息更加引人關注。在年關將近之時,這份“聖誕禮包”到底裝了什麼藥?也是我們必須冷靜對待的問題。

歲末大穿越

美國《華爾街日報》週五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美軍一架B-52戰略轟炸機在南海執行任務時飛進了中國在南海華陽礁上空2海里範圍內,五角大樓目前正調查軍機會如此接近島礁的原因。中國外交部在事發後向美國駐華大使館提出抗議,而國防部則表示,中國軍隊對美軍機活動保持了嚴密監視,守礁部隊高度戒備,對美軍機予以警告驅離。

美軍艦機逼近甚至進入中國在南沙島礁附近12海里原本不是什麼罕見的情形。除了幾處島嶼外,南沙島礁大多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定的低潮高地,由於遠離大陸,因此一般認為不具備主張領海及附屬領空的權利。雖然海洋法公約中還有“群島基線”這一特殊分類能讓其具備領海基線,但中國政府實際上並未宣佈南沙群島的領海基線,也並不承認海洋法國際公約適用於九段線。但自從中國在南海上進行島礁建設成為一個國際事件以來,這些島礁周圍12海里卻已經成為敏感地帶。不僅中國海軍一直在島礁附近進行巡邏,並對逼近島礁的外國軍機進行警告,連美軍也屢次將“進入12海里範圍”作為是否捍衛公海航行自由的標誌。

不過這次美軍的態度,也許要讓不少期望美國“主持公道”的人失望了:美國國防部先是強調這次事件是“無意”導致的,隨後又強調這次進抵“完全是計劃之外的”,“可能是由於惡劣的天氣導致飛行員飛離航線引發”,“並沒有飛到南海島礁12海里內的想法”。最後又認真表示“美國方面正在對相關事件展開調查”。

歸納起來,美軍的表態主要想表達的是——沒有欽定!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美國防部表示這兩架“獨走”的B-52完全是“意外”的

這劇本不對啊!不是在城裡上館子都不問價麼,不小心穿一個12海里又怎麼了?前幾天奧巴馬還強調過新年就要再度派艦機進入南海島礁12海里的,怎麼這回真進入了非但不肯假戲真做,反而遮遮掩掩?

對比前幾次美軍接近或者進入南沙島礁12海里的行動,不難發現美軍僅有的一次“有預謀”行動是在經過長時間宣傳之後才實施的,因此在行動中始終有中國海軍艦艇尾隨跟蹤,而空中行動除了這次“意外”之外,都沒有越過12海里的底線。中國海軍雖然在南沙島礁附近海域部署了配有防空導彈的戰艦巡邏,但因為島上機場尚未竣工,西沙永興島也沒有戰鬥機部隊常駐,如果中國軍隊要派出戰機跟蹤監視,必須從海南島起飛,飛行一個小時才能抵達,這對於攔截方顯然難度過大。從這個角度看,美軍在實踐“自由航行”規則時的謹慎顯然非同一般。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國借“意外”之名,故意試探中國在建島礁的探測和防衛能力的可能。不過筆者認為,對美軍而言,使用這一藉口似乎並不必要。畢竟美軍既然都計劃進入12海里線,那麼精心策劃一次“意外”就太對不起這類行動的國內政治意義了——要不是麥凱恩搗亂,上次美艦行動的最大作用,正是在南海問題上給飽受批評的奧巴馬政府解圍。

對於中國而言,此次“意外”的意義與美艦進入島礁周圍12海里一樣,就是再次證明了南沙島礁進一步軍事化的必要。儘管華陽礁只是一個小礁盤,不可能修建機場部署戰鬥機,但在南沙中國大陸控制的島礁中,已經有三處正在修建機場,雖然南海的高溫、高溼、高鹽度氣候不適合大機群長時間駐紮,但只要在這些機場輪流駐紮少量幾架戰機,配合空情雷達和海上巡邏的水面艦艇,便能在和平時期對威脅島礁安全的軍機進行監視、跟蹤和必要的驅離。雖然部署防空導彈也能達到保衛島礁的目的,但戰鬥機能夠應對的情況顯然更加多樣化,應對方式也更加靈活。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降落在永興島機場的我海軍航空兵殲-11B戰機

無獨有偶,本週一,英國廣播公司也播發了其下屬記者租用民用飛機接近中國南海島礁拍攝,遭遇中國軍艦警告的新聞報道。這位去年曾經坐漁船逼近島礁拍下建設照片的記者反覆在報道中強調,中國南沙島礁不具備領海和領空,因此任何的接近都是合法的,試圖以此證明中國海軍對其的警告無效。不過不知這位英國記者有沒有用這樣的方法接近採訪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畢竟美國航母作為一艘船,同樣也無法主張領海領空,但是所有他國軍機艦船甚至潛艇逼近航母或者飛越航母的事情,都無一例外地會登上國際新聞的頭條,引發美國政府的指責。單純用國際法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作為一個資深記者,要是真有這樣的想法,才是圖樣圖森破。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美太平洋艦隊日裔司令員哈里·哈里斯關注永暑礁建設情況

本週一,三名美國國防官員表示,美國海軍今年不太可能再赴中國南海“人造島礁”12海里以內水域航行,這與美國海軍指揮官此前希望最早12月就再次在該地區執行“航行自由”任務的想法不同。看來2015年中美圍繞南海的爭端,倒此算是劃上了句號。不過這還沒完,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海軍下次近距離駛過中方島礁可能會在明年1月,這也將是美方“第二次直接挑戰中方對7個人造島嶼周圍海域的主權聲索”。既然如此,不如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新一回閤中美南海“鬥法”究竟會如何?

“大奶媽”到底長處在哪

本週,國產901大型綜合補給艦下水的消息和照片在網上傳開。與中國海軍正在建造和服役的多艘903/903A綜合補給艦相比,901型綜合補給艦雖然在佈局上與前者相似,但無論尺寸還是噸位都比脫胎於出口泰國“錫米蘭”級綜合補給艦的903型大得多。這也正是媒體盛傳該艦將要用於航母編隊的補給之用的主要理由。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建造中的901大型綜合補給艦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準備下水的901大型綜合補給艦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901大型綜合補給艦下水

中國海軍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一支以近海作戰為主的艦隊,在赴南太平洋參與遠程運載火箭(東風5型洲際導彈)試射之前,對大型綜合補給艦幾乎沒有需求。為了替前往南太平洋的“580”任務艦隊提供油水給養的補給,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的“718工程”內,開建了3艘905型補給艦(後又建一艘出口巴基斯坦),但脫胎於油輪設計而來的905型補給艦實際只具備油水補給能力,幾乎不具備補給武器彈藥的能力,且因為80年代中國海軍缺乏遠洋任務,最後只有2艘還在海軍序列內作為補給艦。隨後中國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先後發展了2代3艘補給艦,但補給艦規模一直與艦隊不成比例。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580任務”中的中國海軍艦隊,前方為905型X615號補給艦(現為882鄱陽湖艦),後方為162艦

直到中國海軍前往亞丁灣護航執行例行護航任務後,海軍嚴重缺乏綜合補給艦的缺陷才凸現出來。由於缺少可以替換的補給艦,當時現役的2艘903型補給艦經常要在執行一次護航任務後不到兩個月就再次出海執行任務,造成艦艇和艦員都十分疲勞。由於當時中國海軍同時開始增加前往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的次數,缺少補給艦的問題更加突出。2013年“遼寧”號航母在南海進行戰鬥群綜合訓練時甚至不得不用071型綜合登陸艦代替補給艦進行演練。因此海軍很快建造了新一批的903A型綜合補給艦,作為中國海軍快速擴張期的補給主力。

如果追本溯源,903/903A系列補給艦當然也能為航母戰鬥群進行補給,畢竟其最初設計的樣本便是中國建造的、為泰國航母“查裡克·納呂貝克”號編隊提供補給的“錫米蘭”級綜合補給艦。但作為一艘滿載排水量2萬多噸的補給艦,其搭載的物資勉強能勝任補給1萬噸小航母和2、3千噸護衛艦的任務,要滿足一艘6萬噸航母及其護航艦艇的需求顯然是杯水車薪。從這個意義上,901型補給艦變大的首要原因,正是為了滿足航母戰鬥群的巨大需要。

不過除了噸位和運載能力變大,901型相比903型的最大特點,在於其具備更快的航速。使用2臺大型中速柴油機的903/903A系列綜合補給艦最大航速不足20節,為常年要維持20節以上的航母編隊進行補給顯得力不從心。考慮到為航母補給需要數個小時甚至幾天來裝卸大量的物資彈藥給養,要一個航母編隊為補給連續幾天維持低航速自然是不能接受的。這時候,大型補給艦的高速化,就顯得十分必要。

在中國海軍之前,嚴格意義上說,美國海軍是世界上唯一發展快速大型補給艦的國家。從第一代的“薩克拉門託”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到現在的“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其滿載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龐大身軀和最大26節的航速就一直是其保障航母戰鬥群作戰的關鍵技能。蘇聯海軍除了“別列津納河”號外,大多補給艦航速都在20節以下,“別列津納河”雖然航速到達了22節,勉強可以伴隨快速航母編隊作戰,但其航速指標依然不太理想;類似勉強“合格”的還有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幾型補給艦,他們與美國補給艦相比最大的差距主要在兩點:一是噸位不夠,二是航速不足。

觀察者網一週軍情:B-52在南海迷路了?

“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要驅動一艘4-5萬噸的大型補給艦達到25節左右的航速需要很強的動力,903型上12000馬力的柴油機顯然難以滿足其需求。雖然目前已經有照片展示了901型補給艦的煙囪部分,但我們還無法準確認定該型艦使用的是燃氣輪機、大功率中速柴油機,還是更為傳統的蒸汽輪機。不過從噸位上,柴油機最難達到要求,而從煙囪的造型和結構看,筆者更傾向於901型綜合補給艦使用的是燃氣輪機。

關於901型在實戰中的運用,跟隨航母編隊進行補給自然是其標準的做法。有了901型,中國航母編隊與美國相比,就又有一塊短板被補上了。不過在欣喜之餘,我們還要注意到另一點:為了縮短快速戰鬥支援艦往返航母編隊與港口的週期,提高快速戰鬥支援艦的運作效率,美國海軍採用的是所謂的二級補給體制,即在建造少量高價格高性能的快速戰鬥支援艦的同時,建造更多廉價的低速艦隊油船和乾貨彈藥船。這樣快速戰鬥支援艦隻要通過與油船和乾貨彈藥船在低威脅海域補給後,就能前往航母編隊所在地為航母補給(當然油船和乾貨彈藥船也可以在低威脅海域為航母編隊進行補給)。中國雖然有了快速的大型綜合補給艦,但在其他補給艦的建造上與美國的差距依然巨大。雖說中國海軍不需要執行全球部署,但如果將快速綜合補給艦的時間耗在從港口向編隊的長時間航渡上,無疑是一種不小的浪費。

由於只有美軍有大規模長期使用快速戰鬥支援艦的經驗,未來一段時間裡,中國海軍在大型快速補給艦的建造和應用上參照、學習甚至是模仿美國海軍幾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中國海軍還有多艘903/903A型這樣適應驅護艦編隊的2萬噸級綜合補給艦,因此這兩型艦的搭配使用,將成為中國海軍與美軍在遠洋補給形式上最大的不同。

施洋

外交與軍事觀察者,獨立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