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民企第二代接班 回歸實體老一代才放心交班

“從今天開始,有關企業的事情我就什麼都不管了,全由下一代做主。”9月3日下午,益多集團創始人謝菊寶在“傳承發佈會”上說。

近幾年來,江蘇帶有“蘇南模式”烙印的民營企業創始人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轉為“第二代”接班。

從創業初始,謝菊寶就秉承了江蘇企業家“低調、謹慎、少說話、多做事”的風格,他被公眾所熟悉源於在金融危機時期的一次大膽出擊:在美國曼哈頓核心地區購買了地塊,並建起了一個50層樓的酒店。在當時,這被視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典型之一。

為何要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交班?

“主要是因為企業已完成了脫虛向實的轉型,實體經濟成為主要核心。”謝菊寶對記者說。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前謝曾一度想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但以“直接損失5億元”而徹底放棄了這個想法。

謝菊寶皮膚黝黑,因此他向來以“農民”自居。他講話語速快,回答任何問題都簡單明瞭。創業30年來,謝菊寶先後完成了幾次重要轉型。在與記者交談約半個小時內,謝菊寶快速回顧了他的創業歷程,也正好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記者心中的一個疑惑:為何在本輪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江蘇沒有誕生BAT這樣的企業。

轉型:迴歸實體經濟

1990年進入企業工作,謝菊寶先後完成了幾次轉型,似乎每次都能清醒意識到風險,全身而退。

在1990年入職益多集團前身——無錫市多種經營服務公司之前,謝菊寶援藏12年。

在那個年代,為何謝菊寶能夠從西藏返回無錫。9月3日,退休10年的無錫市農林局原局長周洪庚在發言中道出了原因: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當時無錫多種經營公司揹負鉅額債務,處在瀕臨倒閉的困境。怎麼辦,周洪庚想到了謝菊寶,他認為謝骨子裡有一股勁氣。

謝菊寶回無錫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設法湊了2萬元,給公司所有員工發了年終獎,每人200元。

兩年後,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謝菊寶對周洪庚說,要救活這個企業,不能靠以前的生意,必須做個大買賣,這個買賣就是房地產,註冊時僅比萬科晚了10個月。謝菊寶也因此成為了中國第一批進入房地產的商人,先後在無錫、上海等地開發了多個樓盤。

出人意料的是,2013年在全國房地產業再次猛進的時候,謝菊寶決定收縮房地產業務。“最近3年,我們把涉及到房地產的儲備資源都進行了處理。”謝菊寶的長女謝凌雲對記者說。

之所以要從房地產業脫身,謝菊寶認為,“房地產是一個賺錢機器,是沒有資源、沒有科技含量的產業,開發商就是導演,只要玩轉土地、貸款和銷售就可以了。”就在這個時候,謝菊寶已“玩了10年房地產”,萌生了要做“百年企業”的念頭,而靠房地產是成不了的。

時值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南北掛鉤”的號召,謝菊寶決定投身化工產業。至今,已在江蘇最北部的徐州,完成了40多億的投資,是目前投資蘇北最多的蘇南企業。在當地,也一舉成為了當地三大龍頭化工項目之一、納稅和用工大戶,並且在近幾年的環保風暴中,通過各方考驗,除正常維修外,未停產一天。

“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明察暗訪很多次,我們的排放標準比北上廣深的最低限值還低。”謝菊寶的次子謝鳴宇對記者說,“我們算過了,環保上砸錢永遠不會虧。”比如燒鹼,就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離子膜法生產工藝,主要生產和環保設備均從國外進口,都是請的國際國內的第一流學者和工程師把關,產品供不應求。

謝菊寶的第三次轉型是在2009年,他拿下了美國紐約華盛頓街99號地塊——緊鄰世貿中心、“9·11”紀念博物館,並在2014年建成了一個酒店。2017年,這個被稱為“華人第一樓”的酒店為謝菊寶貢獻了約1.2億美元的營收,其中有1200萬美元的利潤。

在美國建樓與中國有什麼區別?

“比如,酒店是50層高,這會影響到周邊低層業主所謂的領空權。但這處理起來很簡單,可以和業主談,按市場價方式購買這個領空權。”謝菊寶這樣解釋。涉及到的工程招投標等業務基本上都是網上完成的,幾乎不與政府打交道。

同樣,建設酒店時,謝菊寶初始是向美國瑞銀和美國國泰銀行貸款了1.8億美元,但中國銀行得知後,希望能將貸款轉到國內銀行。因提前還貸,謝菊寶為此支付了美國銀行超過200萬美元的違約金,轉從中國銀行貸款。

對這一筆投資,謝菊寶相當滿意,不僅是投資的進出未遇到外匯上的任何問題,而且現在已將當初在美國的投資都已悉數收回。

交班:下一代如何走得更遠

謝菊寶出生於1954年9月3日,已滿65歲。起初,他並不想讓下一代接班。

“雖是民營企業,但說到底仍是社會的企業,再說我也不能強迫下一代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沒有人天生就對企業經營管理有興趣。”謝菊寶對記者說。

到目前為止,益多集團的總資產約60多億元,但有近15億元的經營性貸款。預計到2018年底,債務可降低至12億元左右。

言及企業接班人選,謝菊寶第一想到的是聘用職業經理人,但從實踐中沒有走通。

“我曾聘請某銀行無錫分行的副行長擔任總經理,並希望他能把企業做下去,當年給他的年薪、獎金和分紅總數接近8000萬元,但他卻給我帶來了5億元的壞賬。”謝菊寶告訴記者。

無奈之下,謝菊寶只能告訴子女,“我本來想給你們一筆錢,讓你們舒舒服服過日子,但現在看來這個擔子得由你們擔。”

當天,無錫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總工會主席陳德榮也見證了交接儀式,並做了發言。陳認為,這是一代創業者和二代創新者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早在2016年,無錫就已開始研究非公企業交接班的課題,特別是如何在新時代繼續弘揚錫商的精神。

陳德榮認為,對一個民營企業來說,當第二代創新者從第一代創業者手中接過企業的時候,要發揚光大,至少要在“戰略藍圖、核心價值觀、核心競爭力、人才團隊(產業工人)、穩定的經營體制和國際化的視野”等6個方面具備條件。

兩位“小謝總”目前所做的有三件大事:一是收縮業務不斷向核心實體經濟靠攏,二是如何提升人才隊伍的競爭力,三是創新企業在社會公益中的做法。

謝菊寶認為,蘇南未誕生耳熟能詳的互聯網企業,與創業環境、氛圍、營商環境等關聯並不大,而是與自古以來就崇尚和重視實體經濟有關,與生產“看得見、摸得著”的“讓政府和市場都放心”的產品“務實精神”有關。

南京大學教授陳柳認為,蘇南地區的實體經濟,一直在金融合作上對上海有路徑依賴。但近幾年,隨著蘇南地區逐漸迴歸實體,這種路徑依賴已從“去上海”慢慢轉向“上海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