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被譽爲「當代諸葛」的楊永泰,他的才華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大不列顛的帝王


楊永泰從小就聰明、好學,受過嚴格、良好的教育,十七歲便中了秀才。青年時的楊永泰接受過西方近代教育,後又考入北京政法學校學習法律。楊永泰積極主張君主立憲,撰寫不少文章為立憲運動吶喊,並於1912年當選為廣東省議員。楊永泰才華橫溢,但政治上卻是遠見不足,他曾追隨孫中山,後又投靠滇軍軍閥李烈鈞,再轉投北洋政府,曾先後擔任過財政廳廳長、廣東省長、北洋政府議員等職。曹錕賄選被揭露後,北洋政府的舊國會也被解散,時任北洋政府國會議員的楊永泰便回到家鄉蟄居起來。
楊永泰與國民黨大員黃郛和熊式輝私交甚厚,這兩人都向蔣介石推薦過楊永泰。黃郛大才,蔣介石曾想讓其結束政客工作,來做自己的謀士。時任外交部長的黃郛卻對蔣介石說:凡我所能者,楊永泰無不能;凡楊永泰所能者,我有時則不及。
1928年,蔣介石將楊永泰招致麾下,此時正是軍閥混戰時期,蔣介石對不能消滅四大軍閥感到焦慮不已。楊永泰告訴蔣介石:要消滅這四大軍閥不難:對李宗仁可採取軍事手段;對馮玉祥可採用經濟手段;對閻西山可採用政治手段;對張學良可採取外交手段。
蔣介石按照此四法,不久,以軍事力量打敗李宗仁,使其逃往香港。用金錢收買了馮玉祥的部下韓復榘和石友三,兩人通電擁蔣,迫使馮玉祥下野。蔣介石再用政治、外交手段,不久也收復了閻西山和張學良。楊永泰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1932年,楊永泰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秘書長,成了蔣介石的第一智囊。其時,正是蔣介石率軍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時期。楊永泰建議蔣介石剿共須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他認為紅軍不是軍閥,他們不怕苦、不怕死、不受撫、不懼威,是一支有著政治信仰的軍隊,並與民眾打成一片。若想消滅紅軍,必須先採用政治手段,如:整飭吏治、信賞必罰、整頓保甲、實行連坐,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里,對困難民眾進行救濟,加大宣傳,使民眾脫離紅軍,再假以強大軍事力量進行圍剿,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蔣介石採納了楊永泰的建議,致使紅四方面軍退出鄂豫皖根據地,向西轉移。蔣介石故伎重演,不久,也便得中央紅軍退出蘇區,被迫長征。
楊永泰屬於新政學派首腦之一,由於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其私慾開始膨脹,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就與國民黨其它派系矛盾加深,特別是與陳氏兄弟領導CC派矛盾猶甚。楊永泰曾向蔣介石建議,以集中黨、政、軍力量於“剿匪總部”的方式,將鄂豫皖贛四省國民黨組織變更,設立主委,由當地軍政大員兼任。這樣,CC派在這些地方的實力均由新政學派掌握了。這樣,CC派對楊永泰就恨之入骨。
正是由於楊永泰與國民黨其它派系矛盾加劇,他們就不斷地聲討和打楊永泰的小報告。為了平衡各派系的不滿,蔣介石任命楊永泰為湖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在赴宴回家途中被中統人員暗殺。
有人說,楊永泰是蔣介石的第一謀士,他的建議有獨到之處,也很有效。如果他不死,國民黨有可能消滅中共,蔣介石就不會敗逃臺灣。筆者認為,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不會因為有一個天才謀士而逆轉。當然,可能在某個地域或某個時域會出現波折。但是,國民黨是代表地主、資本家等少數人利益的,它最終會被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共產黨這艘臣輪碾得粉碎,蔣介石集團也一定會被打垮,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楊永泰這個人物太厲害了,從其一生的經歷來看,他完全充當著一個謀臣的角色,但在他的早期政治生涯裡,卻極其不受待見。他早期曾投靠桂系首腦李宗仁,結果李宗仁還看不上楊永泰,後來他在熊式輝的引薦下認識了蔣介石,從而一生為老蔣出謀劃策,是老蔣最負盛名的高級幕僚。

在老蔣看來,楊永泰的厲害之處便是對於政治軍事在大勢上的把握,他的謀略極其出眾,而他一生為老蔣出謀劃策,幫助老蔣幹了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情便是削藩

老蔣在北伐之後並不是一家獨大,相反,除老蔣這個總司令外還有其他三位地方實力派軍閥,尤其馮玉祥擁兵四十多萬,還有山西的閻錫山和李宗仁虎視眈眈。而在中原大戰前,楊永泰便對老蔣進言,說道:用政治手段解決閻錫山,用軍事手段解決李宗仁,用經濟手段解決馮玉祥,這便是著名的削藩策。結果老蔣按部就班的實施楊永泰的計謀,使得李宗仁兵敗下野,馮玉祥眾叛親離,閻老西至此之後一直龜縮于山西,楊永泰也因此被老蔣極其重用,譽為“當代臥龍”。



第二件事情“圍剿”紅軍

楊永泰這個人是老蔣剿共的實際策劃者,他為老蔣的幾次圍剿都是制定詳細的計劃,並且在失敗中不斷吸取教訓,得出了所謂的“剿共”方針,便是所謂的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還有上中下三策剿共計劃,以土地改革對抗土地革命等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楊永泰確實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謀臣,如此智商,也不負諸葛之名。



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著名的口號是老蔣的座右銘,但這卻是楊永泰對老蔣的進言,是對其一統中國而進行的戰略部署,因此老蔣在抗戰前並不想打日本人,他想的就是先“圍剿”紅軍,之後再平定各路軍閥,來達到他蔣某人的一統,但他卻低估了人民打愛國熱情,雙十二事變使得老蔣不得不抗日。



而楊永泰在國民黨中的如日中天也引起了其他派系的嫉妒,因為楊永泰隸屬於熊式輝的政學系,但卻因為老蔣的寵信在國民黨中權力不斷增長,直接妨礙到了CC系的利益,這和二陳所把持的國民黨內部勢力直接產生了矛盾。最終老蔣將楊永泰派出中央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最終在1936年被刺殺於赴會途中,而這一天,離西安事變不足兩個月。

在楊永泰死後,老蔣可謂失去了一大助臂,但也是我黨的一大幸運。這般人物,確實是一個怪才,堪稱智冠天下,而縱觀近代謀士,無一能有如楊永泰般的謀略,其被譽為“當代臥龍”,他確實配得上。


歷史之絕唱


楊永泰學了西學,但其行事、做人、理想仍然很東方古典,即“學得文武藝,售予帝王家”,很士大夫的一套做法。他們成立的政學會,“研究政務、實行改進為宗旨”,本質上就是推行贊襄之道,成為管仲、諸葛亮。

1、革命先驅、財務專家

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皇權專制基本都是反感的,廣東更是開風氣之先,楊永泰自然也是如此。參加立憲、辛亥、二次革命、護國、護法等多次活動。

其政務能力也逐步體現出來,先後任兩廣護國軍(第二軍)司令部下屬財政局局長、軍務院財政廳廳長、廣東財政廳廳長、廣東省省長。

和王永江一樣,是很好的政務專家。在自己的路徑發展、實力經營上就差強人意了,也算是“眼高手低”的一種吧。

(楊永泰)

2、三轉其家,終遇恩主

楊永泰

政務能力、戰略判斷力都很強,但就一點結合自己與大勢不太準確,所以在尋找恩主路上一波三折。

最初是同盟會革命者,在護法戰爭中,選擇了西南軍閥;再後來選擇了北洋,北洋陌路,外人加入,自然江河日下,難以發揮才智。

在北伐後,選擇新桂系被拒絕。通過熊式暉進入蔣介石幕僚。在此時其才華得到大展,和陳布雷一樣。

(蔣介石)

3、削藩集權,賈誼之命

其在做蔣幕僚任上,核心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加強蔣個人集權。前者是削藩與對紅軍作戰,後者涉及複雜政爭。

先後分化瓦解新軍閥,確立中央軍獨尊的位置;在對外上“攘外安內”,在對蘇區上“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不得不說,確實給紅軍造成了很大困難。到1935年左右,國府的中央權力是清末太平軍興以來最高。(法幣改革、廢厘金都是重要集權措施)

(五次“圍剿”)

國府內部派系林立,藉著江西作戰,架空cc在各地的官員任免。蔣的威望與權力自然逐步上升。但楊永泰的末日也就來了,賈誼、晁錯、主父偃的命運都是如此。

總結:

在民國史敘事中,對中央與地方應該是重要一環。削藩與集權註定會帶來反彈,會對不少人的命運改變。

楊永泰是一個標準士大夫,得君行道是其訴求。其遺言是其真實寫照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許國,為國而死,夫復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國禍方長耳。”

參考文獻:

賀江楓.無以為繼:

黃郛與1935年華北危局[J].近代史研究,2018(03):39-55+160.

葉銘. 湘江之戰前的國共雙方戰略[N]. 團結報,2018-03-29(005).

孫宏雲.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孫、段政爭中的贛局問題[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7(06):76-92.

賈欽涵.蔣介石與戰前中國農民銀行的紙幣發行[J].近代史研究,2017(04):92-104.

王茜. 南昌行營研究[D].南昌大學,2017.


一枚明粉


說實話,我不知道是誰把楊永泰稱之為“當代諸葛”的,我只能說他的這個說法我完全不同意。

楊永泰無能從人品,眼光還是謀略上,都跟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差距甚遠,把他稱之為“當代諸葛”,我感覺是嚴重的拉低了諸葛亮的形象。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人品

楊永泰的人品就不用說了,在蔣介石重用他之前,幾乎可以用“聲名狼藉”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楊永泰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投機者,毫無信仰和忠誠可言。他的一生中,投靠過北洋軍閥,投靠孫中山,也投靠過西南軍閥的政客,最後投靠到了蔣介石。

楊永泰的每次跳槽倒戈,並不是因為和原東家的信仰、理想等不同,而是覺得原東家的實力不行,沒有前途,所以就見風使舵,風吹兩邊倒。而諸葛亮呢?選定了劉備之後,不管世事如何,他都堅定的跟著蜀漢走到底,兩個人的人品高下立判。


眼光

楊永泰的眼光比起諸葛亮也是差得很遠,用“目光短淺”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毫不為過。他當政治投機者就算了,還是每次都是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跳槽反叛,搞得自己聲名狼藉,甚至後來無人敢用。


楊永泰最開始是投靠孫中山的,但是後來在護法戰爭中見孫中山沒有實權,轉而投靠西南軍陸榮廷、唐繼堯他們;後來西南軍閥失勢,他們北上投靠北洋政府;等到北洋政府垮臺後,楊永泰又想再次投靠國民黨,但是這個時候國民黨不要他了。相比於諸葛亮一開始就看中了劉備這個潛力股,楊永泰的眼光可以說是差得很遠。


謀略

楊永泰最為人稱道的,大概就是他的謀略了。楊永泰在被蔣介石重用之後,確實為蔣介石提出過一些重要的謀略。比如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策略,就是楊永泰的建議,至於這種策略是否正確,我在此不做評論,但是這為後世蔣介石背上抗日不利的罵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楊永泰還提出過“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論斷,對蔣介石建議說如果消滅我黨,必須要多使用政治手段,因此也造成了後來我黨張國燾的叛變。在這一點謀略上,楊永泰還算是有一些水平的。但是總體比較起來,楊永泰的謀略比起未出茅廬就天下三分的諸葛亮而言,還是差很多的。


我的結語

把楊永泰稱為一個水平還可以的謀臣可以,但是把他稱之為“當代諸葛”,我覺得確實是言過其實了,個人覺得他離諸葛亮還差得很遠很遠。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戴笠都要感謝這位“臥龍”一樣的人物,1934年南昌機場大火案,本是個意外失火的事故而已,由軍事委員會所屬鄧文儀的“密查組”偵察結案,一直覬覦密查組技術實力的陳立夫突然橫插一腳,發動關係將案件大肆宣揚為貪腐滅跡醜聞,致使全國輿論譁然,一併要求由“中統”複查,讓蔣介石和鄧文儀非常狼狽。

蔣介石首席智囊、“委員長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勘破天機,力主由第三方機構戴笠的“復興社特務處”複查案件,戴笠竭盡全力,甚至親赴美國調查,終於還原事件真相,平息了洶洶輿情,蔣介石大喜,手諭密查組1000多名人員全部併入特務處管理。

戴雨農一下子兵強馬壯,軍統基本實力成型,終於有了跟中統分庭抗禮的資本。


CC系偷雞不成倒蝕米,不但捱了蔣介石一頓披頭蓋臉的臭罵,還培養出來一個從此以後的勁敵,把所有的仇恨都記在楊永泰賬上,兩年後的10月25日,楊永泰在湖北省主席任上遇刺於漢口身亡,大約就是二陳收買刺客所為,案件的最後不了了之,只有一種可能:背後的勢力和黑幕過於龐大,無人敢揭開真相。

楊永泰,廣東茂名人,活躍於北洋政府和廣州政府的跨界政客,文采出眾,善劃多謀,卻因政治眼光不準,一直鬱郁不得志。曾經上萬言書給李宗仁、白崇禧遭拒,桂系錯失一大才;再上萬言書於蔣介石,同時在蔣的盟弟黃郛和心腹大員熊式輝的極力推薦下,1932年終於成為蔣的帳前軍師。以“三分政治、七分軍事”的政策獻計,使鄂豫皖蘇區和江西蘇區逐步淪陷,用計不可謂不毒,不是過早橫死,也必是革命大敵。

陳寶國《信者無敵》劇情裡,那個中央大員“楊雲泰”,人物原型就是楊永泰。



紅軍開始長征後,楊永泰再獻“追剿削藩”之計,薛嶽率領國民黨中央軍兩個縱隊只追不截,名正言順進入雲貴川西南諸省,壓服龍雲,拿下王家烈,控制四川,使國民黨中央的勢力終於深入腹地,及至一體控制陝甘和河西走廊,胡宗南這個“西北王”即是楊永泰政略的受益者。

然而蔣介石的言聽計從也讓楊永泰權力過於膨脹,四處安插要員,隱隱成為“新政學系”的政治領袖,讓國民黨其他派系通通感受到威脅,開始聯合攻訐,為平衡黨內,蔣介石不得不將楊永泰調離中樞,出任湖北省主席避風頭。

失去蔣委員長護佑的這位重要謀臣,終於死在江漢關碼頭。


度度狼gg


楊永泰是當日的出色人材,為蔣謀劃統一大業,很多都見成效,對當日幾大勢力,包括東北張學良,西北溤玉祥,山西閆錫山,廣西李宗仁,與及西南各實力派,都有提出對付的策略。當時中國的政情複雜,統一舉步維艱,出了楊永泰是有點遠氣,儘管沒能在短時間完全解決問題,但對蔣的聲望地位提升,仍是有很大作用,對日後合作抗日,共推蔣來領導,有積極的影響,可惜楊很早就被政敵暗殺,沒能繼續發揮專長,少了這個智囊,對蔣和中國的前景,都有重大的影響,可惜了。


戰塲YOK1942419




楊永泰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是過譽了,孔明終生只忠於劉備,楊永泰則是不斷鑽營,鑽過北洋軍閥,鑽過孫中山,鑽過西南軍閥,宛如牆頭草。

當然,楊永泰作為蔣介石的首席智囊輸出,確實很有能力很有謀略,否則也不會得到蔣介石如此重用。楊永泰在投入蔣介石陣營後,為報老蔣的知遇之恩,可謂是不遺餘力地為老蔣出謀劃策,為老蔣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

楊永泰的“牆頭草”政客生涯:

楊永泰是晚清秀才,從晚清秀才到民國高官,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近乎完美的轉型升級。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中國民國成立,楊永泰於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會議員,1914年袁世凱廢除國會後,楊被迫離京另謀出路,隨後加入孫中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1916年,楊永泰返回廣東參加護國運動,隨後得到孫中山的賞識,最終因為孫中山是個“空架子”而轉投西南陣營,並幫助西南陣營改組軍政府。1920年,楊永泰因陸桂系軍閥榮廷失勢而被迫離開廣東北上投靠北洋政府,最終因為沒得到重用再次選擇離京。1927年,楊永泰想投靠李宗仁,但是遭到李宗仁的鄙視。

1928年,蔣介石決定北伐,黃郛向蔣介石推介了“胸羅經綸,足以佐治”的楊永泰,自此,楊永泰正式加入蔣介石集團,成為蔣的臂膀。如此輾轉,楊永泰不僅沒倒,最後反而扶搖而上,堪稱民國政界的“小強”。



楊永泰獻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我們今天談蔣介石,便繞不過蔣介石那個臭名遠播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可是這個政策可不是老蔣自己想出來的,是楊永泰絞盡腦汁幫他想出的“餿主意”。

1932年,蔣介石決定發動第四次“圍剿”,這時作為智囊輸出的楊永泰看到機會來了,於是趕緊為蔣介石制定策略,最後給老蔣上了份“萬言書”,提出所謂的“剿共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政策,這份萬言書算是拍到了老蔣的馬屁上,讓老蔣格外受用。“七分政治”即以政治手段消除共產黨的群眾基礎,“三分軍事”則以軍事力量圍剿消滅共產黨,以摧毀共產黨革命根據地,不可不謂之毒計,反正很合老蔣的胃口。

楊永泰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圍剿”中發揮了很大作用,1934年,中國紅軍因“反圍剿”失敗而被迫開始長征。蔣介石因此給楊永泰記了大功,甚至讓他當了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楊永泰助蔣介石收權:打壓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的“CC系”

我們知道蔣介石有著基本的用人標準,用同鄉,用黃埔系,用“忠臣”。可是,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則是自成一派,被稱為“CC系”。

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出身於“民國四大家族”的陳家,陳氏兄弟掌控國民黨黨務機構,勢力遍佈中統局、組織部、地方黨務部門,對老蔣有著很大威脅,當時甚至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對於這樣的陳氏兄弟,你說“霸道總裁”蔣介石能容忍,能不忌憚?

楊永泰的政學系因為楊永泰受到重用而逐漸在國民黨站穩腳跟,但仍然不是黃埔系和CC系的對手。“帝王之術”在於什麼?在於平衡。楊永泰深諳蔣介石的心思,黃埔系是蔣介石的嫡系,那麼楊永泰的目標只能說CC系。於是在蔣介石的支持下,楊永泰開始對CC系展開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削弱了CC系的勢力。楊永泰與陳氏兄弟真正是水火不容了,但是蔣介石很高興,楊永泰知道只要蔣介石滿意了他就會沒事,甚至可能還可以往上爬。

楊永泰遇刺身亡:政治派系角逐的犧牲品

1935年,蔣介石將楊永泰調任湖北省主席,這時的蔣介石第五次“圍剿成功”,同時也成功削弱了陳氏兄弟,蔣介石此時調離楊永泰的舉動難免顯得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在打壓完陳氏後當然也要想辦法安撫他們,打壓他們的“那把刀”往往會成為祭品,這也是古代帝王經常用的手段。

1936年,楊永泰受到日本駐漢口領事館的宴請,在宴會結束返回武昌途中,遭刺客槍殺。而此案真相如何卻沒人關心,真兇到底是否真的是CC系呢?

如此結局,讓人不甚唏噓。


吾與吾國


恕我直言,蔣介石在三顧茅廬請出楊永泰前,真的不怎麼樣,成績乏善可陳。

楊永泰其人生就天資聰穎,早期參加過報社運動,民國護國運動,倒過袁世凱,追過孫中山,創過黨派,但是楊眼光獨到,認為當時天下還沒有能夠治世的聖主,自己始終不過是文人,沒有槍桿子,自己的理想抱負不過是烏托邦,難以實現,需要緩緩圖之。



於是楊永泰開始閉門不出,專心治學,終於造就能夠安邦定國的經天緯地之才。

楊永泰在蔣介石二次北伐之後,憑藉自己此前的朋友黃膺白的推薦,進入了蔣的視野。

黃對蔣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經天緯地,王佐之才,凡我能者,其必能,其所能者,我未必能,國家大事,公可商之。”

於是蔣見了楊永泰,突然發現楊果然是大才,楊意氣風發,分析了內外在形勢,給出了“安內攘外”的國策。

蔣就像當初劉備見到諸葛亮、朱元璋見到劉伯溫一樣,如魚得水,一請再請楊出山,楊最終抵不住蔣的盛情,出山做了蔣的幕僚。

北伐之後,蔣雖然無人能出其右,但是當時天下軍閥混亂,隨時有聯合逼迫自己的可能,於是蔣問策楊,楊對這一切早已經瞭然於胸,對蔣說“總司令,依我看,當今天下,廣西的第七軍橫在兩湖,李濟深負隅兩廣,白崇禧收編了唐生智三個軍的殘部,桂系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他和馮玉祥、閻錫山勾結,那麼總司令你就岌岌可危了。好在桂繫有能夠拆李宗仁臺的俞作柏,唐生智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三個軍,必定會找白崇禧麻煩,我們再用重金去收買馮玉祥手下貪財的石友三等大將,那麼李宗仁與白崇禧的勢力就不難土崩瓦解。如果再收買陳銘渠,陳濟棠,那麼就可以如束虎般扣留李濟深於廣州,到時候桂系的一分天下就變成了蔣公您的三分天下了。”

事實證明,後來事態發展,全如楊永泰所料,絲毫不差,足見其謀不差於當年諸葛亮三分天下。

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對付“我”的策略,如“七分政治,三分軍事”,都是他的提議。

換一句話說,楊當初如果還在,西安事變基本不會發生,蔣根本不會去西安,整個歷史都會被還寫。


不書公子


從楊永泰死後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楊永泰的作用和功勞,一,正是因為剿匪,國民黨中央政府才能把手伸到大西南,才有抗戰失利之後轉移到大後方的機會,這是中華民族逆轉慘勝的原因,二,正是楊永泰把國民黨組織內嘗試推行黨政軍系統戰時一體化的運作嘗試,加強了統治力和凝聚力,才有了抗戰時期中央軍和大西南軍隊相對較強的戰鬥力和精神面貌,看看國民黨哪些投降的軍隊的區域屬性就可以看出,馮玉祥、張學良的軍隊投降的人太多了,他們可是承擔東北、華北、中原、山東這一代的轄區的戰鬥使命的,國土淪陷速度最快的就是他們的防區,三,正是楊永泰助蔣剿匪,給富庶的江南地區贏得了工業發展的機會,為後續抗戰打下了經濟基礎。四、陳誠在臺灣主政時期推行的社會經濟改革的很多做法,包括土改、包括減負、包括福利,就是楊永泰在剿匪時期在江西的做法,可見說楊永泰是諸葛亮不為過。楊永泰不僅是軍事人才,也是政治人才,楊永泰不死,國民黨不至於在抗戰和後續的三年內戰那麼被動,核心人才與人才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深度思考,楊永泰是具備極強的深度思考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也是國民黨內極其少有的人,他的戰略思維能力明顯比陳誠、戴笠、胡宗南等人要強很多。


啊嚟小畫


蔣介石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即此公傑作。以“兩桃殺三士”之策挑起“中原大戰”在中原大戰中楊永泰憑三寸不爛之舌,能用錢解決的絕不用槍。從內部瓦解了馮閻聯軍,使蔣介石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在蔣介石圍剿紅軍中獻“驅虎搏狼”之計對紅軍追而不殲,企圖讓紅軍與地方軍閥相殘,以坐收漁人之利。獲得了很大成就。楊永泰在為人處世上更接近縱橫家蘇秦、張儀。眼中只有目標。心中沒有道德正義界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早年遊走投機於各方勢力之間,很為主流社會所不恥,曾經欲投靠李宗仁之桂系,遭拒。稱此人為現代蘇秦比較貼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