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不列颠的帝王


杨永泰从小就聪明、好学,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十七岁便中了秀才。青年时的杨永泰接受过西方近代教育,后又考入北京政法学校学习法律。杨永泰积极主张君主立宪,撰写不少文章为立宪运动呐喊,并于1912年当选为广东省议员。杨永泰才华横溢,但政治上却是远见不足,他曾追随孙中山,后又投靠滇军军阀李烈钧,再转投北洋政府,曾先后担任过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北洋政府议员等职。曹锟贿选被揭露后,北洋政府的旧国会也被解散,时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的杨永泰便回到家乡蛰居起来。
杨永泰与国民党大员黄郛和熊式辉私交甚厚,这两人都向蒋介石推荐过杨永泰。黄郛大才,蒋介石曾想让其结束政客工作,来做自己的谋士。时任外交部长的黄郛却对蒋介石说:凡我所能者,杨永泰无不能;凡杨永泰所能者,我有时则不及。
1928年,蒋介石将杨永泰招致麾下,此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对不能消灭四大军阀感到焦虑不已。杨永泰告诉蒋介石:要消灭这四大军阀不难:对李宗仁可采取军事手段;对冯玉祥可采用经济手段;对阎西山可采用政治手段;对张学良可采取外交手段。
蒋介石按照此四法,不久,以军事力量打败李宗仁,使其逃往香港。用金钱收买了冯玉祥的部下韩复榘和石友三,两人通电拥蒋,迫使冯玉祥下野。蒋介石再用政治、外交手段,不久也收复了阎西山和张学良。杨永泰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1932年,杨永泰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成了蒋介石的第一智囊。其时,正是蒋介石率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时期。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剿共须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他认为红军不是军阀,他们不怕苦、不怕死、不受抚、不惧威,是一支有着政治信仰的军队,并与民众打成一片。若想消灭红军,必须先采用政治手段,如:整饬吏治、信赏必罚、整顿保甲、实行连坐,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对困难民众进行救济,加大宣传,使民众脱离红军,再假以强大军事力量进行围剿,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建议,致使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蒋介石故伎重演,不久,也便得中央红军退出苏区,被迫长征。
杨永泰属于新政学派首脑之一,由于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其私欲开始膨胀,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与国民党其它派系矛盾加深,特别是与陈氏兄弟领导CC派矛盾犹甚。杨永泰曾向蒋介石建议,以集中党、政、军力量于“剿匪总部”的方式,将鄂豫皖赣四省国民党组织变更,设立主委,由当地军政大员兼任。这样,CC派在这些地方的实力均由新政学派掌握了。这样,CC派对杨永泰就恨之入骨。
正是由于杨永泰与国民党其它派系矛盾加剧,他们就不断地声讨和打杨永泰的小报告。为了平衡各派系的不满,蒋介石任命杨永泰为湖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赴宴回家途中被中统人员暗杀。
有人说,杨永泰是蒋介石的第一谋士,他的建议有独到之处,也很有效。如果他不死,国民党有可能消灭中共,蒋介石就不会败逃台湾。笔者认为,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有一个天才谋士而逆转。当然,可能在某个地域或某个时域会出现波折。但是,国民党是代表地主、资本家等少数人利益的,它最终会被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这艘臣轮碾得粉碎,蒋介石集团也一定会被打垮,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杨永泰这个人物太厉害了,从其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完全充当着一个谋臣的角色,但在他的早期政治生涯里,却极其不受待见。他早期曾投靠桂系首脑李宗仁,结果李宗仁还看不上杨永泰,后来他在熊式辉的引荐下认识了蒋介石,从而一生为老蒋出谋划策,是老蒋最负盛名的高级幕僚。

在老蒋看来,杨永泰的厉害之处便是对于政治军事在大势上的把握,他的谋略极其出众,而他一生为老蒋出谋划策,帮助老蒋干了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情便是削藩

老蒋在北伐之后并不是一家独大,相反,除老蒋这个总司令外还有其他三位地方实力派军阀,尤其冯玉祥拥兵四十多万,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和李宗仁虎视眈眈。而在中原大战前,杨永泰便对老蒋进言,说道:用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用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用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这便是著名的削藩策。结果老蒋按部就班的实施杨永泰的计谋,使得李宗仁兵败下野,冯玉祥众叛亲离,阎老西至此之后一直龟缩于山西,杨永泰也因此被老蒋极其重用,誉为“当代卧龙”。



第二件事情“围剿”红军

杨永泰这个人是老蒋剿共的实际策划者,他为老蒋的几次围剿都是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得出了所谓的“剿共”方针,便是所谓的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还有上中下三策剿共计划,以土地改革对抗土地革命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杨永泰确实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谋臣,如此智商,也不负诸葛之名。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著名的口号是老蒋的座右铭,但这却是杨永泰对老蒋的进言,是对其一统中国而进行的战略部署,因此老蒋在抗战前并不想打日本人,他想的就是先“围剿”红军,之后再平定各路军阀,来达到他蒋某人的一统,但他却低估了人民打爱国热情,双十二事变使得老蒋不得不抗日。



而杨永泰在国民党中的如日中天也引起了其他派系的嫉妒,因为杨永泰隶属于熊式辉的政学系,但却因为老蒋的宠信在国民党中权力不断增长,直接妨碍到了CC系的利益,这和二陈所把持的国民党内部势力直接产生了矛盾。最终老蒋将杨永泰派出中央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最终在1936年被刺杀于赴会途中,而这一天,离西安事变不足两个月。

在杨永泰死后,老蒋可谓失去了一大助臂,但也是我党的一大幸运。这般人物,确实是一个怪才,堪称智冠天下,而纵观近代谋士,无一能有如杨永泰般的谋略,其被誉为“当代卧龙”,他确实配得上。


历史之绝唱


杨永泰学了西学,但其行事、做人、理想仍然很东方古典,即“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很士大夫的一套做法。他们成立的政学会,“研究政务、实行改进为宗旨”,本质上就是推行赞襄之道,成为管仲、诸葛亮。

1、革命先驱、财务专家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皇权专制基本都是反感的,广东更是开风气之先,杨永泰自然也是如此。参加立宪、辛亥、二次革命、护国、护法等多次活动。

其政务能力也逐步体现出来,先后任两广护国军(第二军)司令部下属财政局局长、军务院财政厅厅长、广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

和王永江一样,是很好的政务专家。在自己的路径发展、实力经营上就差强人意了,也算是“眼高手低”的一种吧。

(杨永泰)

2、三转其家,终遇恩主

杨永泰

政务能力、战略判断力都很强,但就一点结合自己与大势不太准确,所以在寻找恩主路上一波三折。

最初是同盟会革命者,在护法战争中,选择了西南军阀;再后来选择了北洋,北洋陌路,外人加入,自然江河日下,难以发挥才智。

在北伐后,选择新桂系被拒绝。通过熊式晖进入蒋介石幕僚。在此时其才华得到大展,和陈布雷一样。

(蒋介石)

3、削藩集权,贾谊之命

其在做蒋幕僚任上,核心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蒋个人集权。前者是削藩与对红军作战,后者涉及复杂政争。

先后分化瓦解新军阀,确立中央军独尊的位置;在对外上“攘外安内”,在对苏区上“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不得不说,确实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到1935年左右,国府的中央权力是清末太平军兴以来最高。(法币改革、废厘金都是重要集权措施)

(五次“围剿”)

国府内部派系林立,借着江西作战,架空cc在各地的官员任免。蒋的威望与权力自然逐步上升。但杨永泰的末日也就来了,贾谊、晁错、主父偃的命运都是如此。

总结:

在民国史叙事中,对中央与地方应该是重要一环。削藩与集权注定会带来反弹,会对不少人的命运改变。

杨永泰是一个标准士大夫,得君行道是其诉求。其遗言是其真实写照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国祸方长耳。”

参考文献:

贺江枫.无以为继:

黄郛与1935年华北危局[J].近代史研究,2018(03):39-55+160.

叶铭. 湘江之战前的国共双方战略[N]. 团结报,2018-03-29(005).

孙宏云.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段政争中的赣局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06):76-92.

贾钦涵.蒋介石与战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J].近代史研究,2017(04):92-104.

王茜. 南昌行营研究[D].南昌大学,2017.


一枚明粉


说实话,我不知道是谁把杨永泰称之为“当代诸葛”的,我只能说他的这个说法我完全不同意。

杨永泰无能从人品,眼光还是谋略上,都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差距甚远,把他称之为“当代诸葛”,我感觉是严重的拉低了诸葛亮的形象。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人品

杨永泰的人品就不用说了,在蒋介石重用他之前,几乎可以用“声名狼藉”这个词语来形容他。杨永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者,毫无信仰和忠诚可言。他的一生中,投靠过北洋军阀,投靠孙中山,也投靠过西南军阀的政客,最后投靠到了蒋介石。

杨永泰的每次跳槽倒戈,并不是因为和原东家的信仰、理想等不同,而是觉得原东家的实力不行,没有前途,所以就见风使舵,风吹两边倒。而诸葛亮呢?选定了刘备之后,不管世事如何,他都坚定的跟着蜀汉走到底,两个人的人品高下立判。


眼光

杨永泰的眼光比起诸葛亮也是差得很远,用“目光短浅”这个词语来形容他毫不为过。他当政治投机者就算了,还是每次都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跳槽反叛,搞得自己声名狼藉,甚至后来无人敢用。


杨永泰最开始是投靠孙中山的,但是后来在护法战争中见孙中山没有实权,转而投靠西南军陆荣廷、唐继尧他们;后来西南军阀失势,他们北上投靠北洋政府;等到北洋政府垮台后,杨永泰又想再次投靠国民党,但是这个时候国民党不要他了。相比于诸葛亮一开始就看中了刘备这个潜力股,杨永泰的眼光可以说是差得很远。


谋略

杨永泰最为人称道的,大概就是他的谋略了。杨永泰在被蒋介石重用之后,确实为蒋介石提出过一些重要的谋略。比如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就是杨永泰的建议,至于这种策略是否正确,我在此不做评论,但是这为后世蒋介石背上抗日不利的骂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杨永泰还提出过“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论断,对蒋介石建议说如果消灭我党,必须要多使用政治手段,因此也造成了后来我党张国焘的叛变。在这一点谋略上,杨永泰还算是有一些水平的。但是总体比较起来,杨永泰的谋略比起未出茅庐就天下三分的诸葛亮而言,还是差很多的。


我的结语

把杨永泰称为一个水平还可以的谋臣可以,但是把他称之为“当代诸葛”,我觉得确实是言过其实了,个人觉得他离诸葛亮还差得很远很远。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戴笠都要感谢这位“卧龙”一样的人物,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本是个意外失火的事故而已,由军事委员会所属邓文仪的“密查组”侦察结案,一直觊觎密查组技术实力的陈立夫突然横插一脚,发动关系将案件大肆宣扬为贪腐灭迹丑闻,致使全国舆论哗然,一并要求由“中统”复查,让蒋介石和邓文仪非常狼狈。

蒋介石首席智囊、“委员长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勘破天机,力主由第三方机构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复查案件,戴笠竭尽全力,甚至亲赴美国调查,终于还原事件真相,平息了汹汹舆情,蒋介石大喜,手谕密查组1000多名人员全部并入特务处管理。

戴雨农一下子兵强马壮,军统基本实力成型,终于有了跟中统分庭抗礼的资本。


CC系偷鸡不成倒蚀米,不但挨了蒋介石一顿披头盖脸的臭骂,还培养出来一个从此以后的劲敌,把所有的仇恨都记在杨永泰账上,两年后的10月25日,杨永泰在湖北省主席任上遇刺于汉口身亡,大约就是二陈收买刺客所为,案件的最后不了了之,只有一种可能:背后的势力和黑幕过于庞大,无人敢揭开真相。

杨永泰,广东茂名人,活跃于北洋政府和广州政府的跨界政客,文采出众,善划多谋,却因政治眼光不准,一直郁郁不得志。曾经上万言书给李宗仁、白崇禧遭拒,桂系错失一大才;再上万言书于蒋介石,同时在蒋的盟弟黄郛和心腹大员熊式辉的极力推荐下,1932年终于成为蒋的帐前军师。以“三分政治、七分军事”的政策献计,使鄂豫皖苏区和江西苏区逐步沦陷,用计不可谓不毒,不是过早横死,也必是革命大敌。

陈宝国《信者无敌》剧情里,那个中央大员“杨云泰”,人物原型就是杨永泰。



红军开始长征后,杨永泰再献“追剿削藩”之计,薛岳率领国民党中央军两个纵队只追不截,名正言顺进入云贵川西南诸省,压服龙云,拿下王家烈,控制四川,使国民党中央的势力终于深入腹地,及至一体控制陕甘和河西走廊,胡宗南这个“西北王”即是杨永泰政略的受益者。

然而蒋介石的言听计从也让杨永泰权力过于膨胀,四处安插要员,隐隐成为“新政学系”的政治领袖,让国民党其他派系通通感受到威胁,开始联合攻讦,为平衡党内,蒋介石不得不将杨永泰调离中枢,出任湖北省主席避风头。

失去蒋委员长护佑的这位重要谋臣,终于死在江汉关码头。


度度狼gg


楊永泰是当日的出色人材,为蔣谋划统一大业,很多都见成效,对当日几大势力,包括東北张学良,西北溤玉祥,山西闫锡山,广西李宗仁,与及西南各实力派,都有提出对付的策略。当时中国的政情复杂,统一举步维艰,出了楊永泰是有点远气,侭管没能在短时间完全解決问题,但对蒋的声望地位提升,仍是有很大作用,对日后合作抗日,共推蒋來领导,有积极的影响,可惜楊很早就被政敌暗杀,没能继续发挥专长,少了这个智囊,对蒋和中国的前景,都有重大的影响,可惜了。


战塲YOK1942419




杨永泰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是过誉了,孔明终生只忠于刘备,杨永泰则是不断钻营,钻过北洋军阀,钻过孙中山,钻过西南军阀,宛如墙头草。

当然,杨永泰作为蒋介石的首席智囊输出,确实很有能力很有谋略,否则也不会得到蒋介石如此重用。杨永泰在投入蒋介石阵营后,为报老蒋的知遇之恩,可谓是不遗余力地为老蒋出谋划策,为老蒋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杨永泰的“墙头草”政客生涯:

杨永泰是晚清秀才,从晚清秀才到民国高官,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近乎完美的转型升级。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中国民国成立,杨永泰于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1914年袁世凯废除国会后,杨被迫离京另谋出路,随后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杨永泰返回广东参加护国运动,随后得到孙中山的赏识,最终因为孙中山是个“空架子”而转投西南阵营,并帮助西南阵营改组军政府。1920年,杨永泰因陆桂系军阀荣廷失势而被迫离开广东北上投靠北洋政府,最终因为没得到重用再次选择离京。1927年,杨永泰想投靠李宗仁,但是遭到李宗仁的鄙视。

1928年,蒋介石决定北伐,黄郛向蒋介石推介了“胸罗经纶,足以佐治”的杨永泰,自此,杨永泰正式加入蒋介石集团,成为蒋的臂膀。如此辗转,杨永泰不仅没倒,最后反而扶摇而上,堪称民国政界的“小强”。



杨永泰献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我们今天谈蒋介石,便绕不过蒋介石那个臭名远播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可是这个政策可不是老蒋自己想出来的,是杨永泰绞尽脑汁帮他想出的“馊主意”。

1932年,蒋介石决定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作为智囊输出的杨永泰看到机会来了,于是赶紧为蒋介石制定策略,最后给老蒋上了份“万言书”,提出所谓的“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政策,这份万言书算是拍到了老蒋的马屁上,让老蒋格外受用。“七分政治”即以政治手段消除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三分军事”则以军事力量围剿消灭共产党,以摧毁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不可不谓之毒计,反正很合老蒋的胃口。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围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34年,中国红军因“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开始长征。蒋介石因此给杨永泰记了大功,甚至让他当了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杨永泰助蒋介石收权:打压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的“CC系”

我们知道蒋介石有着基本的用人标准,用同乡,用黄埔系,用“忠臣”。可是,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则是自成一派,被称为“CC系”。

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出身于“民国四大家族”的陈家,陈氏兄弟掌控国民党党务机构,势力遍布中统局、组织部、地方党务部门,对老蒋有着很大威胁,当时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对于这样的陈氏兄弟,你说“霸道总裁”蒋介石能容忍,能不忌惮?

杨永泰的政学系因为杨永泰受到重用而逐渐在国民党站稳脚跟,但仍然不是黄埔系和CC系的对手。“帝王之术”在于什么?在于平衡。杨永泰深谙蒋介石的心思,黄埔系是蒋介石的嫡系,那么杨永泰的目标只能说CC系。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杨永泰开始对CC系展开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削弱了CC系的势力。杨永泰与陈氏兄弟真正是水火不容了,但是蒋介石很高兴,杨永泰知道只要蒋介石满意了他就会没事,甚至可能还可以往上爬。

杨永泰遇刺身亡:政治派系角逐的牺牲品

1935年,蒋介石将杨永泰调任湖北省主席,这时的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成功”,同时也成功削弱了陈氏兄弟,蒋介石此时调离杨永泰的举动难免显得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在打压完陈氏后当然也要想办法安抚他们,打压他们的“那把刀”往往会成为祭品,这也是古代帝王经常用的手段。

1936年,杨永泰受到日本驻汉口领事馆的宴请,在宴会结束返回武昌途中,遭刺客枪杀。而此案真相如何却没人关心,真凶到底是否真的是CC系呢?

如此结局,让人不甚唏嘘。


吾与吾国


恕我直言,蒋介石在三顾茅庐请出杨永泰前,真的不怎么样,成绩乏善可陈。

杨永泰其人生就天资聪颖,早期参加过报社运动,民国护国运动,倒过袁世凯,追过孙中山,创过党派,但是杨眼光独到,认为当时天下还没有能够治世的圣主,自己始终不过是文人,没有枪杆子,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过是乌托邦,难以实现,需要缓缓图之。



于是杨永泰开始闭门不出,专心治学,终于造就能够安邦定国的经天纬地之才。

杨永泰在蒋介石二次北伐之后,凭借自己此前的朋友黄膺白的推荐,进入了蒋的视野。

黄对蒋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经天纬地,王佐之才,凡我能者,其必能,其所能者,我未必能,国家大事,公可商之。”

于是蒋见了杨永泰,突然发现杨果然是大才,杨意气风发,分析了内外在形势,给出了“安内攘外”的国策。

蒋就像当初刘备见到诸葛亮、朱元璋见到刘伯温一样,如鱼得水,一请再请杨出山,杨最终抵不住蒋的盛情,出山做了蒋的幕僚。

北伐之后,蒋虽然无人能出其右,但是当时天下军阀混乱,随时有联合逼迫自己的可能,于是蒋问策杨,杨对这一切早已经了然于胸,对蒋说“总司令,依我看,当今天下,广西的第七军横在两湖,李济深负隅两广,白崇禧收编了唐生智三个军的残部,桂系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他和冯玉祥、阎锡山勾结,那么总司令你就岌岌可危了。好在桂系有能够拆李宗仁台的俞作柏,唐生智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三个军,必定会找白崇禧麻烦,我们再用重金去收买冯玉祥手下贪财的石友三等大将,那么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势力就不难土崩瓦解。如果再收买陈铭渠,陈济棠,那么就可以如束虎般扣留李济深于广州,到时候桂系的一分天下就变成了蒋公您的三分天下了。”

事实证明,后来事态发展,全如杨永泰所料,丝毫不差,足见其谋不差于当年诸葛亮三分天下。

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对付“我”的策略,如“七分政治,三分军事”,都是他的提议。

换一句话说,杨当初如果还在,西安事变基本不会发生,蒋根本不会去西安,整个历史都会被还写。


不书公子


从杨永泰死后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杨永泰的作用和功劳,一,正是因为剿匪,国民党中央政府才能把手伸到大西南,才有抗战失利之后转移到大后方的机会,这是中华民族逆转惨胜的原因,二,正是杨永泰把国民党组织内尝试推行党政军系统战时一体化的运作尝试,加强了统治力和凝聚力,才有了抗战时期中央军和大西南军队相对较强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看看国民党哪些投降的军队的区域属性就可以看出,冯玉祥、张学良的军队投降的人太多了,他们可是承担东北、华北、中原、山东这一代的辖区的战斗使命的,国土沦陷速度最快的就是他们的防区,三,正是杨永泰助蒋剿匪,给富庶的江南地区赢得了工业发展的机会,为后续抗战打下了经济基础。四、陈诚在台湾主政时期推行的社会经济改革的很多做法,包括土改、包括减负、包括福利,就是杨永泰在剿匪时期在江西的做法,可见说杨永泰是诸葛亮不为过。杨永泰不仅是军事人才,也是政治人才,杨永泰不死,国民党不至于在抗战和后续的三年内战那么被动,核心人才与人才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杨永泰是具备极强的深度思考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也是国民党内极其少有的人,他的战略思维能力明显比陈诚、戴笠、胡宗南等人要强很多。


啊嚟小画


蒋介石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此公杰作。以“两桃杀三士”之策挑起“中原大战”在中原大战中杨永泰凭三寸不烂之舌,能用钱解决的绝不用枪。从内部瓦解了冯阎联军,使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在蒋介石围剿红军中献“驱虎搏狼”之计对红军追而不歼,企图让红军与地方军阀相残,以坐收渔人之利。获得了很大成就。杨永泰在为人处世上更接近纵横家苏秦、张仪。眼中只有目标。心中没有道德正义界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早年游走投机于各方势力之间,很为主流社会所不耻,曾经欲投靠李宗仁之桂系,遭拒。称此人为现代苏秦比较贴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