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花1W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你怎麼看這種職場現象?

拯救賭徒


“職入龍門”觀點:很多職場老人都會遇到職業價值無法通過原公司的升值加薪來體現,反而是“越跳越高”的流動方式更能凸顯自己與日俱增的職場價值。這種看似“病態”實則是人才資源和公司成長的優化方式,是各家公司及人才不斷蛻變的重要進化過程!



1 為什麼我們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反而喪失了職業價值的談判能力?難道各家公司老闆都是“蠢蛋”嗎?其實不然。究其原因還在於很多職場老人被“溫水煮青蛙”的工作環境早已消磨掉敏銳的職業價值洞察力和快速成長蛻變的動力!你無法得到自己預期的待遇和肯定,是因為你的職業價值早已被自己多年總結的“生存套路”給徹底模糊掉!



哪一位能堅守崗位的職場老人,不是從眾多競爭對手的激烈戰場中一路拼殺而來,獲得了今天的位置和職業價值鍍金機會!當年的自己可不是如今安逸的自己。對於未知環境的“恐懼”讓我們時刻有一顆謙卑、上進的心,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面對各種挑戰。即使摔倒也要頑強拼搏,因為你想要到達你看不到的頂峰!當你排除萬難爬上頂峰的時候(比如,進入夢寐以求的BAT公司),逐漸坐穩今天的位置時,你會發現自己奮鬥的動力和目標正在逐漸消失。


唯一可以讓我們打起鬥志去爭取的“升職加薪”的機會,僅是同HR或老闆來進行年薪數字上增值的談判。但當對方需要交換高薪代價的籌碼時,我們卻顯得囊中羞澀。我們既沒有新人(職業新人或新入職的人員)拼搏、謙恭的衝勁,也沒有解決公司核心業務痛點的能力和資源!不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成長為公司和市場真正需要的持續高價值的人才,而是我們太安逸於享受曾經努力打下的“碩果累累”。如今卻連同老闆談判的資本都沒有!


2 為什麼我們通過跳槽可以獲得比原來公司更高的薪水和待遇?是因為曾經在原公司迷茫、消沉後的自己在面對職業瓶頸和技能貶值的真實打擊後,我們再次迫於生計、迫於自我價值實現的終極需求,重拾當年我們面對全新職場環境時的鬥志和決心。



安逸環境中的“死魚”在“生死存亡”的職場危機中,再次變成一條“鯰魚”,攪亂原有固化、沉悶的團隊氣氛後,在“危機”中成就別人也度化自己!


3 存在即是真理!職場老人無法通過原公司升職加薪,反靠跳槽跳出職場新天地,這是職場生存法則中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



人和公司一樣,只有在危機中才能迸發出潛能和鬥志,只要打破原有固化的格局,才能進化到更高級別的存在。對於公司和人才的共贏目標來說都是基業長青的不二法門!


所以,各家老闆都願意高薪招聘新人來做為刺激和推進原有固化團隊的“鯰魚”!看似更高的薪水中,有三分之一是為了提升業績刺激老員工做的“障眼法”!“鯰魚”絕大部分功效只是起到刺激作用。刺激老人也刺激新人,這樣老闆才能隨時掌控自己手裡的棋局。只是百分之九十的“鯰魚”最後都被淘汰(這種“鯰魚”類型的員工,人才市場上一抓一把,沒有刺激作用後就會被淘汰)而剩餘百分之九的“鯰魚”從落網之魚成長為“優秀的魚”,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即將固化的“死魚”。唯獨那百分之一的“死魚”中就有一種老闆視為珍寶的員工哦!


這種被老闆視為珍寶的老員工的特徵為:曾經為公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且現在掌握的職業價值和資源力量仍然可以影響公司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水平。同時,他不搶功勞,凡事把最大功勞都謙恭的獻給大BOSS。自己獲得的職業成長、工資待遇和資源積累已經遠遠高於所謂的“功勞光環”。


所以,我們對照一下自己在職場多年的發展經歷,是否有積累足夠多的資源、技能強項、以及職業道德修為等這些絕對可以同老闆議價的能力呢?真正大智慧的人不是自己主動找老闆漲工資,而是自己的實力對於公司核心業務發展的影響,能夠引導老闆上杆子給你升職加薪!只有解決核心問題的人,任何時候都有議價的絕對實力!我們想要成為各家BOSS都喜愛的老臣,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職業價值議價能力呢?


做為職場老人,如果遇到想加薪卻被忽略,公司反而花高價錢重招人,你是選擇憤然離職靠跳槽漲工資?還是努力找到能夠讓自己職業價值增值的資本與老闆談判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分分鐘輕鬆解決職場問題,秒秒間溫暖努力向上的你!關注“職入龍門”頭條號,獲得更多職場升職加薪的實用經驗!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職入龍門”粉絲朋友們獲得高薪工作、升職加薪是我們最開心的動力!

職入龍門


老員工們,別抱怨了!我們來分析下原因:

1.新員工更有工作激情。

新工上任三把火!其實不論你是學生還是員工,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會充滿了鬥志,努力幹活。時間一長,學生會上課玩手機,睡覺,不認真聽。員工也一樣,很多會變成老油條,得過且過的混日子。當然,也會有很多人一直努力奮進,這些人呢,肯定會升職加薪。所以說,如果出同樣的價錢,公司更傾向於招新員工。

2.新員工能帶來新鮮因素。

如果一個工作環境沒有新鮮血液,就會變成一潭死水。需要有人帶來青春的氣息,自然也就需要有老員工走。而且,新人能帶來不確定因素,人類都有投機心理,不會因為招的人不好而不開心,但淘到個寶就會特別開心!

3.不給老員工漲工資,很多老員工也不會離開。

很多老員工即使工資比較低,也不會離開。畢竟很多人喜歡安於現狀而不是去改變,特別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機會,是不會跳槽的。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會給老員工漲很多工資。

如果你是個老員工,不要抱怨公司漲薪少!公司是為了盈利,談感情你就輸了!有時間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如果你很強,要麼會升職大大加薪,不滿意就去另一家公司,有能力就有底氣!

社會在進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時代變了,不能故步自封,以老為尊。資歷在絕對實力面前將越來越渺小。如果你是老闆,在招新鮮血液的同時,也要留下有能力的老員工,畢竟人心最貴!

希望沒有鐵飯碗的工作,年輕人努力奮鬥,老員工不斷升職加薪,資本家們體恤員工,社會進步,生活美好!當然,職場如戰場,有能力才能活得下去。


李家二貓


寧願花1W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這在職場上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每個人都有機會從“老員工”變成“新員工”,要想漲薪,跳槽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了。那麼對於這種現象,該如何看待呢?



一、老闆這麼做的理由

新員工富有激情和幹勁,剛到一家企業,願意無償加班拼命工作,這對老闆來說是省錢又多得勞動力,一舉兩得;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如果老員工多了,整體運行速度有所減緩,不利於長期發展;激勵員工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同時減少老員工不加薪就辭職的風氣,有助於公司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每年行業薪資都有大大小小的調整,公司也是依據行情制定薪資。



二、如何做

雖然職場上確實存在越跳越高的現象,內部調薪永遠都趕不上外部加薪來的快,但不管是辭職還是跳槽,都有風險。 作為員工,始終保持學習力才是職場中的致勝法則。讓老闆看到你對工作充滿熱情,源源不斷的創造力,跟上團隊的進程。在你工作的領域內,做到無人替代。不斷為公司創造價值。



綜上,雖然寧可花大錢招新人,也不願意花小錢留住老員工,這是很多企業的通病。但我們作為員工,要想不被人淘汰,必須保持學習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屁股決定腦袋

寧願花1W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

同樣崗位的老員工表示很受傷。

寧願花1W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

新招進來的新員工表示笑嘻嘻。

每個人都有機會從“老員工”變成“

新員工”。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很大一部分人,在沒買房之前拼命咒罵房價怎麼怎麼高,KFS怎麼剝削老百姓,等他們買好了房子,立刻轉換了嘴臉,“房價絕對不能跌”,跌了就去售樓處砸盤,而完全不管可能幾天之前他們還是“受剝削者”。

找工作/換工作的人差不多也有同樣的心態,輪到自己想跳槽換工作的時候,就恨不得比別人多拿一倍薪水甚至更多,輪到自己部門有新人進來的時候,別人比自己多拿500-1000塊就覺得憤憤不平。

這又何必?

敞開心態,擁抱變革

職場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薪水可以更高,每個人都有十足的理由證明這一點。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一個人的薪水高低取決於多種因素,有的時候能力的高低並不是絕對薪酬的主要標準。

  • 按部就班永遠比不上奮力一跳

大部分公司有自己完善的薪酬體系,每年的加薪幅度可能在5%-10%之間,內部升職的加薪幅度可能也就是在15%-20%之間,這些遠遠比不上跳槽帶來的25%-30%的薪資增幅,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現狀,如果作為優秀員工的你,在和老闆爭取加薪升職無果之後,就應該考慮跳槽,用市場來衡量自己的真才實學;

  • 不要有“鐵飯碗”的心態

的確有不少人還沉迷在好好工作,在一個公司長期發展,希望穩定,希望生活比較少的變動這樣的思維模式之中。擁有這種思維,其實是很危險的,我們每個人要清楚自己的身份,我們就是一個打工仔,公司是老闆的不是我的。老闆待我如心腹,我就全力報答知遇之恩;老闆待我一般般,我就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對得起我的工資;老闆苛刻刻薄,也就不要怪我跳槽無情

。我們要以華為的34歲被裁的員工為前車之鑑,要以中興跳樓的42歲員工為前車之鑑,合理付出,獲取合理的回報,而不是相反;

  • 要有長遠的眼光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職場的道路也有幾十年。如果沒有5年,10年的發展眼光,斤斤計較於一時的薪水高和低,這種人通常走不遠。在職場上,鍛鍊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人脈,增加自己的經驗是第一位的。也許你暫時比別人少賺一點錢,但是通過你的努力,你鍛煉出來了能力,增加了經驗。

你也可以一鳴驚人,跳槽拿別人羨慕不已的高薪。

小結

無論是老員工也好,新員工也好。千萬不要用停滯的眼光來對比自己和別人,人在職場,要學會發展自己,和提高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越走越寬。


談者無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並且還是普遍?

一個是很多老闆認為,在公司越久的人,大多都很老油條。很會偷懶,不如新員工有激情有動力,而且新員工更容易管理。所以很多老闆覺得,老員工走就走了唄,反正我能找到新的替代的。

所以很多老闆都不想給老員工漲工資,要是迫於生活壓力的,很多人就會選擇忍耐,不漲就不漲了,出去一時半會也找不到一個好工作。還不如湊乎待著唄。

第二個是給老員工漲工資不能只給一個老員工漲工資,老闆不想一下子都漲工資,開銷大。

給你一個人漲工資,和你一起來的老員工會不會有意見?所以給員工漲工資,不是個,個別的行為,而是群體行為。

一個人漲工資沒什麼,但是一群人漲工資,那麼開銷就大了。

所以很多時候老闆就不願給一個老員工漲工資。

可能有人說,那一群人要求漲工資,不漲就離職,老闆會漲工資嗎?

其實吧,總有不願意離職跳槽的人只要有人工資不變,老闆一般還是不願意漲工資。而且你們集體因為工資離開,說明對公司的忠誠度不夠,所以,老闆就想,走就走,我就招更有能力的新人了。

有時候,其實,員工和老闆說工資就是一場博弈,你面試的時候,不談工資老闆說虛偽,談的過了,又說你不現實。在工作中,工資想漲,和老闆談,老闆說你自己先提高能力,新人比自己工資高,想加薪,老闆說你不要和別人比較,我也很為難,不止你一個老員工。

所以,真的談工資傷感情,但是不得不談。

智聯校園 謝蕊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當我們到一個公司待得太久,覺得自己勞心勞力,為公司付出了很多,理應漲點工資。但是我們提出漲工資的請求時用的方法不對,我們應該用價值換取報酬,而不是用威脅去逼迫別人。

一是人都有種反叛心理,你越是逼迫,對方越是反抗;二是這種方法只會讓自己貶值,讓我們的無理取鬧掩蓋了自己所做的業績。所以,老闆們寧願再多花點錢僱個新員工,也不願意再讓你留著。畢竟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案例,就會有第二次。尤其是其他的員工都效仿你怎麼辦。

還有一點就是你所說的“老員工”三個字,那麼肯定是在這個公司工作了有幾年了。人都有種求安穩的心理,更喜歡待在熟悉的環境中,覺得換工作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老闆就是料到有這樣的人,不加工資你照樣會留下來,如果你走了再換一個也行,而且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兩個,於是就採取這種方法。

再有就是新員工,新氣象。多花1000塊更新一下公司血液也是值得的。我們都知道不管是經驗豐富與否的員工剛來到一個公司都是謹言慎行、賣力幹活,拼命地想要表現自己,自然付出的努力較多,創造的業績很是斐然的。而老員工呢?環境熟悉了,臉皮也厚了,就只是想著完成工作就好了,結果好與不好根本不關心。兩相比較,自然還是新員工好。

綜上所述,用“不漲工資就跳槽的論調”威脅老闆漲工資,基於老員工求安穩的心理,再加上新員工做事比較積極這三個原因,老闆寧願多付1K的工資招聘一名新員工。這裡就提醒我們,跟老闆談加薪要講究方式方法。


——END——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寧願花1W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的現象一定是普遍存在的。

出現這一現象的背後因素較多,我們將主要原因羅列如下:

第一,企業不願意在薪資方面被職員脅迫。

基於這一點,所以雖然公司明明知道職員希望從目前的XK月薪提高到9K就可以留下,但是卻無力承擔因此造成的系列負面影響——老員工動不動就拿離職(有時候不會說出來)來脅迫企業加薪;

第二,老員工雖然有優勢,但是也有著一些劣勢,所以公司寧願花1W來換血。

老員工的劣勢表現為,拒絕改變,思維模式固化,對企業過於瞭解因為很容易採取一些軟抵抗行為,還有就是老員工在可塑性方面遠遠不及新人。

第三,按照一定比例用新人來替代老人,避免組織僵化也是一部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之一。

第四,技術崗位並不歡迎年齡偏大的老職員。這一點大家都懂,無需作過多解讀。


歷史作家煮史問道


題主所提到的現象,聽起來有點不合情理。

但是,現實情況貌似如此。現在我試著站在僱主的角度吐槽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夠破解一下這個“不可理喻”的問題。

薪酬管理策略

一般來說,稍有規模的公司都會有清晰的薪酬管理政策去應對紛繁複雜的人力資源市場,如合法合規,內部公平性,市場競爭力。合法合規,比較直觀,就無需贅言了。下面就市場競爭力及內部公平性的方面針對員工挽留的做法做一些解釋。

市場競爭力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會把工資標準定在市場的中位,績效考核達到要求的員工一般來說工資就會定位在這一區間內。如果績效更好的“超級”員工,工資水平會更高, 但是那個群體不會超過總人數的25%左右。

對於那位在其他公司拿到一萬元的offer的員工,如果他的職位也有提升,那我由衷的為他高興,同時我也為自己公司感到驕傲,因為我有能力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來。但這並不說明我一定需要一萬元才能找到替代的人。我完全有可能用原來的中位薪酬水平找到我要的人,因為這個價位區間的人才是最多的。

內部公平性

咱們中國人一直存在患均不患貧的傳統觀念,對於公司來說,保持內部薪資水平的公平性尤為重要。這並不是說團隊裡所有人員的薪資都完全一樣,有很多考慮因素。

如果那個員工拿著外面給的一萬元的offer來要我加薪,我如何面對其他忠心耿耿工作的部下,我到底在鼓勵什麼?


那麼,員工離職要不要挽留?

  • 從公司的良性發展的角度來說,保持10%左右的流動率,讓公司不斷有新鮮血液輸入,並非壞事。我認為公司的人才挽留機制應該做在前面。
  • 一般來說,我是不會挽留提出離職的員工的。如果我認為他找到了我給不了的更好的機會,我會鼓勵他抓住機會,如果我沒有看出他為啥離職,我會跟他好好聊一下,幫助他看清楚他所做出的選擇,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能力也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老實說,我個人並不認為拿著一萬元的offer來請老闆漲到九千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作者Laura:
中國首批本土人力資源高管, 現為職業生涯及領導力導師,追求“自在自得、充實從容”的生活狀態,熱愛體驗世界各種文化,享受著幫助職場朋友成長獲得的幸福感。

親愛的讀者,你遇到這種情況,作為老闆你會如何選擇呢?


蘇珊職場進化論


一、從企業方來說:

1、這是老闆或管理者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這種現象就是,總是覺得外面的人好。

也就是往往看到的,是內部員工的不足。總以為更厲害的人在外面,更厲害的員工還沒招到,或是總想著要招到更厲害的員工。

可是從來沒想過,現在的員工,也不都是從外面招來的嗎,怎麼招了這麼多這麼久,還沒找到?

所以這是企業的問題,對員工的判斷和認識的偏離問題。

如果企業老是覺得自己的員工不夠好,其實應該檢討是不是沒把員工給管理好,培養好,利用好。

而不是整天眼巴巴地望著企業之外的人。

2、缺乏良好的培養機制的一種表現。

因為企業缺乏良好的培養機制,不能很好地把現在的員工培養起來。

所以總是覺得,好像員工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其實這可能正反映了企業員工培養的不到位,要檢討的是管理人員對員工的培養,公司的培訓是否到位的問題。

如果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就一直不能很好地挖掘現有員工的智慧,老想著外面有更好的員工的想法就不會變。

3、企業薪酬反饋機制的滯後性。

企業薪酬反饋機制的滯後,就是企業的薪酬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做靈活的調整,沒有關注市場的薪酬信息。

當外部市場的薪酬信息,行業的薪酬行情發什麼變化的時候,企業卻無法主動掌控,及時調整。

薪酬的滯後性帶來的是員工的怨言或流失。

因為在這個時代,員工知曉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也更容易知曉外部世界的變化。

如果員工都看到了,而企業卻遲遲未動,好的人才也就這樣流逝了。

不是你企業留不留他的問題,而是他會主動離企業而去,尋找自己的發展。

4、企業無法更好評估員工能力的結果。

一家企業或員工的管理者,如果無法正確評估員工的能力,對那些好的員工進行薪酬的及時調整,那麼員工出現怨言,企業出現流失也就在所難免了。

因為員工無法接受與自己同等能力的人,或是自己的能力還要高於對方的人,對方卻能夠在企業之外拿到要高於自己較大甚至很大幅度的薪酬。

我們說各家企業的薪酬高低很正常,因為不可能你給這麼多,我也給這麼多大家都一樣。

但是問題在於,企業的行業一樣,發展水平也差不多,但是別人的薪酬福利卻要優於自己很多,那麼選擇離開也就變得很正常了。

所以企業方應該合理地評估自己企業的員工能力水平,特別關注到那些高能力者。

讓員工的薪酬,能夠更好地和自己的能力相對應,和自己的付出相對應。

企業人才的流失,可能反應了雙標準的缺失,也就是企業內部薪酬與外部薪酬對比的缺失;企業員工能力與自身薪酬水平對比的缺失。

也就是自身薪酬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與此同時,又缺乏對員工能力做出正確的評估。


二、從員工方來說:

從員工方來說,如果員工不能在企業內拿到對應的薪資,雖然可能自己的能力水平評估足夠,但是企業方還是不願給到對應薪酬,可能和自己下面的原因有關:

1、對工作沒有足夠地上心。

如果不太把工作放在心上,即使有好的能力,也無法達成好的結果。

這個時候要反思的,是這份工作對自己的吸引力和挑戰性問題了。

如果工作的吸引力不夠,可能自己會有所懈怠。

如果覺得工作不夠挑戰,也可能不能用心去做。

所以,當對工作不上心的時候,需要慎重考慮的是,是不是要換一份工作,通過內部調崗的形式?

或是如果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應對更高的工作,是不是可以申請晉升?

2、個性方面存在需要轉變的地方。

可能在個性上,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雖然你能力很好,但是個性上經常不能取得主管的認同,那麼也難以合作下去。

因為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工作,而是一個團隊的工作。

工作上很多需要配合的地方,個性無法融合,這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每個人在工作當中,都要留意自己怎麼和他人去相處。

不要特立獨行,不要給團隊帶來麻煩,不要影響到別人的工作。

你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團隊當中的角色,然後去優化它。

3、工作技巧等方面存在需要提升的地方。

工作上缺乏技巧,做事死板不靈活。

對於問題不善於思考,比較容易沉在自己覺得舒適的工作方式裡,不去思考改進。

或是明明感覺到工作方法的吃力,卻沒有想著怎麼去改善,怎麼去提升。

就有的工作方法,就有的模式,可能無法跟上工作的變化。

特別是在變化如此快的今天,企業的很多東西都不斷在變,更何況是我們做的事情。

唯有隨變化而變化,靈活運用工作技能,才能進行突圍。

不管怎樣,唯有企業和員工之間達到對等的狀態,才能對等地對話。

任何一方出現偏差,都會造成問題的產生。

而企業的管理,就是努力消除問題的產生,達到內部的某種均衡。


郭求立


身為HR,特別感同身受。同時公司內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你說,這是公司老闆或管理層缺心眼嗎?寧願高成本找一個替換,而一切還是未知,不確定文化的融入、不確定能力如何。



那麼你錯了!

如果公司對於一個員工離職申請,未作出實質性挽留,只能證明你是可以替代的,哪怕更大代價。

那就意味著,你的工作,你的人一直沒有得到真正認可。哪怕你的工作能力強,可能你的關係不到位,也是不認可。

所以沒什麼看不慣、想不開,離開就離開了,留下的得過且過吧。現實就是這樣。

唯有武裝自己的能力,隨處有飯碗,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