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姑媽和姨媽到底哪個更親?爲什麼?

天邊那朵相思雲


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覺真的是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大姑子姑姑總是比小姑子姑姑知道疼人,關係著她的父母她的弟弟,所以對弟媳婦和侄子都會多加照顧和忍讓。相對於小姑子姑姑就又不一樣,在家跟嫂子相處幾年的還好些,沒怎麼相處就嫁出去的,姑嫂之間感情會淡甚至沒有。她回家甚至會有被人鵲巢鳩佔的感覺,總覺得父母和哥哥的寵愛被另一個女孩剝奪,或者覺得我回我家,不關你的事兒,你愛高興不高興。遇到雙方都不是省油的燈那就升級成婆媳姑嫂矛盾了,對孩子也談不上親不親了!大多數姑姑普遍還是心疼侄子的,畢竟是孃家人,血濃於水!

咱們再來說說姨媽親不親,姐妹之間脾氣再不合也是世上至親的人,從小一起長大,睡一床被,吃一口鍋裡的飯,姐妹情是任何感情替代不了的。然而別忘了長大後還會有兩個人出現,甚至是兩個家庭,那就是連襟。姐妹親,連襟是沒有關係的,合得來皆大歡喜,合不來在老丈人家就會鬧得不歡而散。當然在一個家庭裡妻子佔主導權的一般姐妹關係都不會太壞😄😄😄

以上我是從悲觀角度解析,不過由此可見姑姑和姨哪個跟孩子親主要還是取決於大人的遠近親疏!現在社會不再男尊女卑,女兒不會再刻意巴結孃家兄嫂,姐妹之間也各自有家、各有各的生活。總之,感情需要維繫,需要雙方相互付出!

以上為本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評語討論。最後祝大家闔家歡樂,姨姨姑姑大團結,相親相愛一家人!



前邊路口見


從親屬血緣角度看,姑媽要比姨媽親的,農村就有俗語,兩姨親不是親,死了姨娘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親不親最關鍵看血緣,在形式上表現的就是姓氏關係,姑媽與侄子是同姓的,而姨媽與外甥就不搭邊了。所以我們看到故事也好,小說也好,一個孩子父母出事成孤兒,往往盡職盡責收養的是姑媽而不是姨媽。

姑媽的奶奶家的,是爸爸的姐姐或妹妹,與侄子是有血緣關係的,因為爺爺奶奶與姥姥姥爺對孩子的關係實際還是有差別的,這是文化傳統的影響,所以也影響到現在的親屬關係,比如,同樣是帶孩子,爺爺奶奶與姥姥姥爺就截然不同的責任。

其實,現在主要看聯繫,親不親就看走動親不親,不走動,親兄弟也跟路人差不多。常走動,鄰居也會像親人。單純的血緣已經不是考察社會關係的唯一標準了。


韓東言


這個真沒有定論!這個跟是否親戚走動密切有直接關係。在農村就有老話“

三年不上門,是親都不親”的說法,非常的在理!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一、一般來說,“姐妹”關係的姨媽要比“兄妹”關係的姑媽來往更密切!

根據這一原則的話,由於姨媽和自己媽媽是姐妹關係,相對來說關係會更緊密一些,例如就會常常一塊回孃家,也會經常走動上門看看!在我們家裡,就是姨媽會更親近一些,一般各方家裡有什麼事,對方都會來幫忙。而且我們家一般也是和姨媽一起回姥爺家。記得小時候,由於和姨媽家的孩子同歲,經常會去姨媽家裡玩。

而對於兄妹關係爸爸和姑媽,在農村會因為婆媳關係而有時候並不怎麼親近。有時候,姑媽回孃家來看看,根本就不怎麼聯繫的。也不會上門看看,也就應證了那句老話“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二、婆媳關係往往決定姑媽是否親近

由於姑媽和自己家裡,中間還隔著爺爺奶奶。如果婆媳關係不好的話,姑媽肯定會向著爺爺奶奶,而疏遠婆媳關係不好的兄弟一家。這其實是很現實的問題。例如,由於我的小舅媽和外公外婆關係不好,我們前幾年基本沒有來往的。

後來小舅媽病逝了,外公外婆也離開了,沒有了阻礙,我們家現在和小舅家關係很好,小舅家的小女兒經常來我們家裡玩,我媽媽作為姑媽,也特別疼愛!


龍百曉生


在農村,姑媽和姨媽到底哪個更親?為什麼? 姑媽、姨媽作為父母最親近的姐妹,兩者之間都是最親的人,農村所說的“三親”指的就是姑姑、舅舅、姨媽。所以說姑媽和姨媽到底哪個親切,其實並沒有可比性,要知道親情關係是處出來的,“三年不走親,是親也不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是哪個親戚,只要經常走動,那就是最親的。


如果是從血緣關係上來看,自然是姨媽更親近一些,畢竟這個關係的遠親是刻在基因裡的。要知道卵子的遺傳信息相比更多一些,因此姨媽和母親之間的基因相似度很高,這樣一來從血緣上來說自然是姨媽更親近。同時在近親結婚中最忌諱的就是姨表兄妹,因為兩者之間的基因重合度比較高。而姑媽和晚輩之間的血緣關係相比就會差一些。

其實在生活中姑媽相比之下就會更親一些,要知道姑媽是爺爺奶奶的女兒,因此她們會經常回到家裡看望自己的父母,對於家族裡的大事也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畢竟姑媽作為嫁出去的女兒,對自己的家族也會格外的關心。但姨媽和晚輩的聯繫還是因為母親,一旦母親去世,那自然來往就會少很多。在農村姑媽疼侄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姨媽頂多是在物質上獎勵一番,但感情上也就一般般。



當然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姨媽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相比之下農村人對姑媽更親近一些,畢竟 “一堂五百年,一表三千里”,所以說家族關係讓親情更為牢固。當然生活中哪個親,還是要看實際關係,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農村我就不知道了,我姑是老爸的姐姐,對老爸特別好。老爸是爺爺家唯一的兒子,又是最小的,所以老爸那邊的親人普遍重視我父親。老爸又是從小被幾個姑姑照顧,直到現在,他們都是特別的親。對我們也特別的親。我又是獨生子,對我也是非常重視。我姨那邊就不同了。媽媽是最小的,經常去看我姨,我姨從來不來我家,可能是身體不好的原因吧!我偶爾也會去看看我姨,但是沒有親的感覺,也不怎麼想念她。我感覺跟我的舅舅、姑姑親,心裡總是想念他們。跟外公親,跟外婆不親有點怕。爺爺奶奶沒見到過,但是心裡對他們有一種是一家人都感覺,很懷念。雖然沒見過爺爺奶奶,也會逢年過節想著去給他們燒紙。感覺有點微妙。


顏東


從血緣的角度來看,姑媽和姨媽是一樣親的,姑媽與父親是兄妹或姐弟關係,媽媽與姨媽是姊妹關係,而我們體內流淌的血液,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是不分彼此的。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各家的情況又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小孩子不懂事,跟誰親,取決於家庭。如果家庭和姑媽家走得比較近,孩子自然就跟姑媽關係親一點,反之亦然。我的一個親戚,她家就是這種情況,小時候,由於姑媽家條件比較好,嫁在鎮上,有點看不起他們家,所以兩家相處並不愉快,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家斷了來往,所以她對她姑媽沒有一丁點的好感。

很多人勢利,看不起窮親戚,誰家有錢就跟誰家好,所以這種關係也會不斷髮生變化的,小孩子受家庭影響,其好惡也會不斷跟著變化,也許此時跟姑媽親,也許彼時又跟姨媽親。不過總體上來說,對於小孩子來講,還是誰對自己好,就跟誰親,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現實……


打虎拍蠅


不曉得別人傢什麼樣,但是我家姑姑最親。

我幾個姨媽小姨,聚在一起不是說我舅媽的壞話就是各種抱怨各自的家庭,所以我很煩她們。

我姑姑比我爸大了十幾歲,從小寵到大的那種。我爸說那個年代沒飯吃,他去上學了我姑姑把生產大隊分的午飯,一顆紅薯,藏在自己的棉襖裡面,等我爸放學回來,紅薯還是熱的。

我媽脾氣很好說話溫柔又對我姑姑的孩子很疼愛,我和我弟有的零食玩具我姑姑的孫子都有,從小也是走的很親近。家裡殺了雞,我媽也是用飯盒裝著走兩三公里的路去給我姑姑送。記得有一年我家在地裡種西瓜,要24小時看著,剛好是暑假怕小孩子去破壞。我姑姑在家裡做好飯炒好菜還煮了稀飯,用保溫飯盒裝得整整齊齊,走了三公里多才到我家田裡,那個年代沒有手機的,有也沒用我姑是耳聾,我姑也不知道我們在哪一塊地裡勞動,她是一處一處找的,夏天的天真熱呀,我姑姑看到我們那個滿是愛意的眼神至今還難忘。後來我父母做生意,把我和我弟丟在家裡,我外婆照顧了三個月就回去了,她放心不下我舅舅也怕我舅媽生氣。我姑姑接手過來照顧我們姐弟兩個,怕我們拘束沒有接回去她家,直接搬進來我家住,我姑丈一個人丟在了家裡,這一照顧就是好幾年,連我爸給她的生活費,都一分不少的存著,過年我爸媽回來的時候偷偷塞給我爸,我爸一邊抱怨我姑捨不得花錢一邊難過。姑姑一定是用她自己的零花錢來貼補我們了,她也沒工作也沒退休金,一個農村婦女,經濟來源就是家裡的田。後來也是在我家病倒的,就再沒能起來。我很感激我的姑姑這麼愛我們,她去世這麼多年,我爸一直不能釋懷,總覺得是在我家讓我姑受累了才會生病,一到過年就跪在我姑的墳前,必定要哭個一上午才能緩過來。聽村裡人說,我奶奶和爺爺過世的時候我爸都沒哭。

好了,眼淚忍不住了,希望我的姑姑來世能幸福安康一輩子。


Maggie2613


在我的家鄉湖南,姑媽比姨媽親。

姑媽是父親的姐妹,爺爺奶奶的女兒,一年之間,經常會回家看望爺爺奶奶,,順便也會到自己兄弟,或者我這樣的侄兒家看看,聊聊天,拉拉家常。我有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姐妹,其次就是姑媽,從來不會想到姨媽。再有,就是湖南女子嫁出去以後,很多事情靠孃家,比如建房、兒女上學、兒女婚嫁,沒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孃家兄弟,其他人靠不住。就連自身夫妻百年離世,兒女擺酒席,埋葬自己,也是孃家人做座上賓,要是孃家人不來,那喪事會使主家感到特別沒面子。

反觀姨媽,雖說是母親的姐妹,一年就來往一兩次,想親近都難。我這個外甥,有困難不敢找姨媽,找也白找。要是母親沒有親兄弟,只有姐妹,那就比較好,姨媽也堪比姑媽。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農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是指姑媽、姨媽,姑媽是父親的姐妹,姨媽是母親的姐妹。在農村常說是“走親戚”,親戚不常走動不親。

1、在以前農村姑媽比姨媽更親近一些。

在農村老人的思想中,重男輕女比較嚴重一些。姑媽是父親的姐妹,姨媽是母親的姐妹,在傳統觀念中更重視男方的親戚關係,所以姑媽相對來說更親近一些。“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姑媽是跟父親同姓,不管是否從出嫁,是被認為同一宗族的人。而母親是外姓,姨媽是母親的姐妹,姨媽嫁人後,關係又疏遠了一層。姑媽與自己同姓氏,姨媽不與自己同姓氏,姓氏在農村老人看著非常重,認為是一種香火的延續,所以姑媽比姨媽更親近一些。還有很多女人出嫁到外地後,由於路途遙遠,就很少和孃家走動,姨媽就更少聯繫了。

2、現在姑媽和姨媽地位差不多

以前農村子女多,姑媽、姨媽也多,現在很多農村家庭只生一兩個,很多姑媽、姨媽、舅舅、叔叔伯伯等稱謂和關係交集越來越少,這些都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不過現在經常被小姨子刷屏,給人一種姨媽越來越更親近的錯覺。其實現在父母的兄弟姐妹少了,姑媽姨媽的關係也大幅提升,這些親情關係都比較重視了。這些親戚關係的維持,還主要靠平時的關係維護,經常走動才會更親近。

結語:走親戚就是親戚之間相互走動,親戚才會越走越親。不常走動再親近的人關係也會疏遠。


昕瑞生態


誰關係走的近就和誰親!我爸爸兄弟姐妹7個,我媽媽也兄弟姐妹7個,我有4個姑姑,4個姨; 從我們家的情況看,從小就和姨家的關係更好,因為小時候條件差,糧食都都不夠吃的,小時候的印象就是姨家給錢給糧食,從來沒見過姑家給錢給糧食,小時候只要是走親戚,不是舅家就是姨家,有時候還會住上一段時間,除了紅白事很少與姑家走動的,更別說住親戚了。 當然,每家的情況都不同,拋開血緣關係,真的是靠走動的! 不過現在大了,幾乎很少再去走姨家的親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