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里,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孤獨的美食家》這部劇開頭說了一句話,“美食,是平等地賦予現代人的治癒

”。其實這種治癒追求的無非是隨便、簡單、溫暖、私密。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1

記得我在考研時,很長一段日子忙於複習和健身,沒有認真吃過一頓飯,每晚黃瓜雞蛋,西藍花配水果配餐,然後跟室友去健身房跑步。

有天晚上,難得想看看電視休息一下,正巧在播《飲食男女》,老朱將魚放到廚房洗碗槽上,用一雙筷子迅速插進魚嘴,刮鱗,再放到菜板上,尖刀一割,剖腹清腸。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爐火熊熊,大灶上的蒸籠冒著大煙,爐上兩樽瓦甕裡傳出陳年老鍋燉滷汁的咕嘟聲……鮮蝦釀香菇,脆皮烤鴨,梅菜扣肉,涮鍋,藥膳燉雞……

看完後,我跑到隔壁小吃店吃了一碗香菇雞絲麵,奶白色的湯端上來時泛著熱氣,咂咂舌,鮮美的味道讓人立刻精神起來,面入口爽滑,居然好吃到想哭。其實,我那陣子的苦撐已經到了臨界,覺得一個身子不夠用,快要急瘋了。吃飯對我來說就是種負擔,每天迫不得已維持點營養吊命。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天天忙著去上課,去工作,被房東趕得狼狽,差點住在大街上;女朋友一氣之下走了,老闆也嫌我胖,形象差,把接洽工作給了別人。在這個城市裡,我已經感覺自己撐不下去了。

不知道為什麼,那碗麵,吃進去,它告訴自己要好好活,待自己好一點。

2

汪曾祺先生在60年的時候,在張家口沽源縣下放勞動。他曾把在當地採到的一枚大白蘑帶回北京,為家人做了一大碗鮮湯,雖然當時家裡再沒有別的好吃的,但孩子們還是興奮無比。誰知他的妻子吃著吃著,卻哭了,眼淚落在碗裡。先生問她,她只低頭答:“太好吃了。”接著又盛了一碗,笑著大口吃起來。

屋子裡只有一張三屜桌,一個方凳,牆角堆著一床破棉絮。他口袋裡小心翼翼揣著一點錢,為孩子們添了個鹽水煮毛豆。下放之前他留下的字條,她還完好保存著,“松卿,等我4年!”施松卿始終守著3個幼小的孩子,在這裡等著他。

過後他回憶說,“我當時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有這碗裡一點是熱的。”

一時之間,兩地分隔的思念,瀕臨絕境的委屈,口袋裡沒錢的落魄,聞著菜香味,都煙消雲散。

在《四重奏》裡這句臺詞引發過很多人的共鳴:“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那時貧困裡鮮香的菌湯,也給生活帶來遐想和奔頭。只覺得認真好好吃飯的人,總是有希望令自己更好生存下去。

熱乎乎的食物,有一種發燙的能量。正是這種溫度,暖了腸腹。

雖然笑著吃飯,暖心,但哭著吃飯也可以暖胃;不管怎麼樣,食物認真吃進去,就能讓你保持著足以奔跑的能量。

3

還記得從前高三的時候,隨著老媽的一聲吆喝:“吃夜宵啦!”全家會有說有笑地圍到桌旁。有時是清潤的百合蓮子羹,有時是清淡味美的山筍烏雞湯、鮮菇魚片粥或是其他。那個橄欖油爆鍋的聲音,彷彿還響在耳邊,我一直忘不了灶臺上氤氳的熱氣。

然而來北京工作後,由於忙,我的晚飯經常吃不上。有時候急著趕車,就拎一份盒飯回去。

每天夜幕降臨,城市的燈火初上,正是我在公交站,地鐵上,被擠得領帶都歪了的時候。人流攢動,每個人都義無反顧面無表情地往前走著。我回到宿舍,已經頭昏腦漲。夜裡十點多鐘,別說夜宵,還一口東西沒有進肚。在冷清清的出租屋裡,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大多數時候,我只能選擇吃外賣,餓了先填飽再說。可是有一天,我終於忍著胃痛衝回出租屋,用剛在樓下買的一點肉和米,給自己熬了一鍋粥。喝完,胃居然不疼了,感覺熱乎乎的,是家裡的味道。

於是,我每晚回去都給自己熬點粥,然後小口喝光,那時覺得內心充滿著堅定,在異地他鄉的這塊簡陋空間裡,也安下心來。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那段初涉職場的艱難時光裡,那些溫熱軟糯的米粥,在某種程度上,讓我不再想家和難過,不再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無能為力。那碗熱粥湯麵,復甦了我在異地他鄉一路踉蹌落魄的靈魂。

美食作家韓良露曾說過: 人生和舒芙蕾一樣脆弱,只有接受生命的本質,不斷地接受挑戰,總有機會暫時遇到完美的生活。

所有破損的傷口,會在食物的貼心調理下,不知不覺重新癒合。生命的本質固然是脆弱的,但卻能不斷在採集能量中獲得新生。

不介懷冷的熱的,一簞食,一瓢飲,認真地享用,這即是食物的治癒。

4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是被生活搞得疲憊不堪,連吃東西也只是應付了事。甚至人也變得了無生機。吃,成了最尋常的可有可無。

在《美好生活》裡,別人都在認認真真吃飯,只有徐豆豆總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吃快餐,或者打遊戲,要麼就是談工作,要麼就是賭氣放下飯碗,沒吃完就撂下筷子走人。

整個劇追下來,大家都覺得這是“沒好生活”,就連張嘉譯也是如此,天長日久,鐵打的心估計都會受不住這樣的折騰。45集,沒有一集好好吃飯。生活徒有美麗的色彩,卻沒有貼心的飯菜香氣。這劇裡演的不正是城市中行色匆匆的你我?

只有蘭芝阿姨,認真地做飯煲湯,用這份對待食物的執著,真正在用心找尋美好的生活。

食物是既暖心又暖胃的東西,無論冬天裡大道邊的烤紅薯,夏天的一路大排檔,冷雨時分的小火鍋,火急火燎趕早班車順便買的一個煎餅果子、烤冷麵、還是一鍋寂寞關東煮,幾卷銷魂厚蛋燒,那些熱氣騰騰的活色生香本應該被認真對待。

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裡,都藏著令人治癒的溫柔

這些安靜的食物,從來不會拒絕孤獨和失敗的人。吃了喝了,寒冷和飢餓緩解了,然後再衝進名利場,搏擊廝殺。把這一生瑣碎和煩惱都當飯菜一樣咀嚼。

當盤中餐一點點吃下去,給疲憊追逐的自己帶來食物的溫暖和力氣,那就是最好的撫慰。人生的美好,果然應該從認真吃飯來做。

蔡瀾老師說過:“好的人生,從好好吃飯開始;好好吃飯,就是好好愛自己。”

這才是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的治癒方式。一蔬一飯,看似稀鬆平常,溫飽之後,才能直奔理想。

所以張嘉佳說:“只有美食,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在每個巨喪無比的時刻,都是食物治癒了我。

食物,跟愛一樣溫柔,人生中所有的難題,只要吃飽了,就都能面對。

作者簡介:於非讓,兩把刷子寫作特訓營學員。新媒體自由撰稿人,雙子座。八卦達人,有生活、有觀點;公眾號:非讓,ID:wupocaid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