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分享?

什麼是好的分享?

我認為,分享基本上都是好的。然而,一個分享,究竟被認為好還是不夠好,判斷標準很簡單:

聽到的人是否覺得有用。

注意,不僅要真的有用,還要當場就覺得有用 —— 以後你就知道了,做到讓人家“當場就覺得有用”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以下給大家分享幾個方法論。注意,不是所謂的技巧,而是方法論。

(一)把聽眾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

拿著準備好的內容,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話我會對我的哥們(即,好朋友)敞開了說嗎?

這個問題很重要,它會讓你更真誠,或者它會讓你瞬間發現自己的不真誠。真誠,是分享的核心,不真誠,那不叫分享,那叫裝蛋。

對好朋友,你會誠心誠意地希望對方好,希望自己的話、自己的存在對對方有價值,不是這樣的嗎?再說,對連朋友都不是的人,分享什麼呢?沒什麼可多說的,不是嗎?

(二)故事永遠是最吸引人的

人就是喜歡故事,這沒辦法。這幾乎是我們的基因決定的。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只不過要看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把故事講好 —— 注意,不是編造故事,而是把真實的故事用一定的方式講出來,用特定的方式編排出來。

把自己真實的故事講出來,然後從中提煉自己的經驗與教訓,然後清楚地告訴你的朋友,這不是我們天天做的事情嗎?

(三)什麼是高質量?

故事就是故事,故事的質量在於它的核心,

  • 它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 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經驗?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教訓?
  • 有什麼道理是不聽這個故事就不知道或者就不重視的?

於是,

  • 如果某個道理是因為聽到某個故事才知道的,那人們就會喜歡這個故事。
  • 如果某個道理之前即便知道也不重視,但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就突然發現值得重視,那麼人們就會喜歡這個故事。
  • 如果某個偽道理之前想當然地接受了,聽過某個故事之後,恍然大悟,那麼人們就會喜歡這個故事。

所以,要從故事裡提煉出重要的和未知的道理。

(四)踐行才是真正的創作

我自己就是個踐行的人,於是我越來越明白這個道理:

故事之所以精彩,完全是因為講者是個踐行的人。

故事的編排也許有技巧罷?但我總覺得那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背後的價值觀。而那核心的價值觀,如若講者不是一個踐行者,那麼終究會被扭曲,會被膚淺地表述,而故事就自然淪為平庸。

最明顯的例子是兩部劇,一個是電視劇,True Detective(真探),一個是 The Martian(火星救援)。真探,講述的是一個理性主義者的故事,火星救援講述的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的故事,這兩個主角的共同特徵就是絕不放棄。仔細想想吧,同樣的故事素材換到你手裡,你會講成什麼樣子?用什麼樣的結構去編排?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性主義者,你自己是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如果是,你自然而然地會突出恰當的細節,使故事看起來格外精彩,如果不是,那麼這兩個原本可以精彩的素材,在你手中完全沒用 —— 如果你從來都是個遇到困難就放棄,動不動就抱怨生活的人,那麼這種故事,即便別人講得無論多精彩,其實跟你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不是嗎?

說到這裡,我的方法論也說得差不多了:

因為我知道“讓對方覺得有用”太難了,很多的時候完全不在我能控制的範圍之內,所以,我就必須把自己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如何真誠地講述一個能夠說明我所踐行的道理的精彩故事”上去。

讓社群裡的人認識你,這是我們創造驚喜的方法論之一,與更多高質量的節點產生關聯。打個招呼,一塊兒吃頓飯,是不可能自動成為朋友的;最有價值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

思想產生碰撞。

在社群裡分享,你事先準備好文字稿,到時間就拿起手機,語音朗讀就好了;說著說著累了,停上個一兩分鐘也沒人覺得你忘詞了,去冰箱拿瓶水喝一口回來再接著講也不耽誤事兒……聽眾也很友善,聽不進去的就直接放下手機幹別的去了,不會讓你像看到一個聽眾起身離去那樣令你心灰意冷…… 所以,這其實是個很好的鍛鍊機會,要知道“當眾講話”是個具備無限價值的能力,這是個很好的自我訓練起點。哪怕只是學會了這個,這一輩子也都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