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准入的困惑与投资中的陷阱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携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18)在苏州金鸡湖畔拉开帷幕,直击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聚产业创新之力,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随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的上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生长期。本届高峰论坛紧跟国内外局势,以“聚产业创新之力,论国械发展之道”为主题,聚焦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与突破。

9月8日下午,在同期举办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分论坛上,在上海思嘉建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金克文博士的主持下,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时占祥博士、广州柏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陆遥博士、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肖国华博士、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武凯围绕“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准入的困惑与投资中的陷阱”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概要:

主持人:除了影象技术以外,还有哪几个领域比较热?

武凯:新药研发上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据清理和数据挖掘上。举个例子,医生今天看到的病人是5岁的男孩,根据血常规做一个判断,大概率可能是急性白血病,但是90%还是95%?我们的数据做学习以后,可以非常准确的告诉你,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血液指标及特征,92%的可能性是急性血液型白血病,由此可见,在数据挖掘上AI是走在比较前面的应用。

陆遥:非常同意武总的说法,我们公司的定位是做影像智能分析,其实我们主攻的不是影像科,而是放射科。要做手术方案,对鼻咽癌我们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用计算机算的话可以控制在1分钟之内,这是真正临床需求的一个例子,只有这样的产品,医生才有付费的意愿。

观众: AI现在的估值超高,各位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样?以后的趋势会怎么走?

武凯:今年对投资界而言是比较糟糕的一年,首先就是银行的去杠杆,很多市场上的基金募集已经呈现断崖式的下跌,二级市场比较糟糕,已经给一级市场传递了非常差的市场信心,很快就会传达到基金的投资端。

现在很多创业者还不一定有这个感受,因为现在很多的压力是我们VC自己在扛,我相信很多基金在大幅度收缩投资的节奏,特别是对高估值的项目。对医疗AI的项目我自己也在思考,2017年的时候加上AI两个字,公司估值应该是双倍,在今年这个时间点上说医疗AI,我认为是一个减分项了,我觉得对整个的市场,医疗AI投资可能不是一个特别乐观的思考。

金克文:去杠杆也好,中美打贸易战也好,实际投资者的钱包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但还是有些焦虑,觉得太贵又不太靠谱,因为这个器械绝大多数还是比较传统。创新应该要热,但估值确实有点冲的过快,我们觉得比较传统的医疗器械设备检测好像还是挺好的,不要中了邪似的往别的地方走,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肖国华:我们做AI,其实我的公司已经做了一定的规模。打个比方在美国做胶囊胃镜,医保给医生150美金到200美金的阅片费,我的AI出来以后,医生原来要花半个小时拿150美金到200美金,我让他只花5分钟,他很开心。咱们做创业重在怎样卖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有什么优势。

主持人:李开复说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竞争AI市场,他认为中国一定赢,美国一定输,原因之一,中国政府与企业能够资料分享,在美国就有很多法律限制,你们几位对这一点怎么看?这一点是否适合我们医疗方面?这在竞争上面是优势还是中国的一个短板?

陆遥:中国医疗AI市场有两个优势,第一是数据本身的优势;另外一个是需求的优势,AI真正能够落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需求。

肖国华:其实不光是美国有法案,我们中国也有,不是说中国人不喜欢隐私,这是不对的,医院方很小心,因为很害怕打官司,他的数据出去以后控制的很严,我们中国的厂商还是很小心的,数据都是清洗过的,病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都是要拿掉的,而且是要签知情同意书的,我们在拿数据的时候要说明数据有可能做一些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东西。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历经十余年发展,以“专注、联合、创新”的态度,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目前有460余家企业入驻,10000余名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就业,其中集聚了6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而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9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占苏州市的82%,占江苏省的50%。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60张产品注册证,21张产品生产许可证。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转载需得到授权。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