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措施提高雛鴨鵝成活率

對於剛進的雛鴨鵝,從種鴨鵝群考慮:遺傳性疾病的檢查;孵化過程:孵化場所有沒有被汙染;商品代鴨鵝舍是否徹底消毒;養殖環境是否良好,周圍的疫情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三個方面考慮影響雛鴨鵝死亡的原因,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提高雛鴨鵝成活率。

1. 加喂糖水和多維(黃芪維它和魚肝油)

雛鴨鵝孵化後15小時內,讓其飲用5%的葡萄水和多維魚肝油,可使雛鴨鵝死亡率降低50%。

2.藥物預防

鴨鵝白痢和漿膜炎是造成雛鴨鵝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須做好全程用藥和預防!

我們的鴨鵝全程用藥防疫配置是根據以下幾點配製:

1.全程用藥的目的是讓藥物對鴨鵝機體機能有增強或減弱的效應,增強機體機能活動包括增強食慾,提高採食量,促進消化和排洩。

2.每一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症。在用藥過程中必須根據適應症的範圍,選擇性的用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藥物吸收的速度快,藥物的吸收過程是鴨鵝機體鴨鵝機體從用藥部位經細胞轉運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3.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

對孵化室、育雛室、種蛋及各種用具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可防止雛鴨鵝感染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

4.調劑密度,防止擠壓

室內大批量育雛,應隨著鴨鵝逐漸長大而調劑鴨鵝群密度,防止鴨鵝群堆疊擠壓。

5.精心管理,平衡營養

不要將飼料和農藥放在一起;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搞好室內通風換氣。育雛期供給全價平衡飼料,避免營養失衡或營養不良。

6.嚴加看管,防止敵害

嚴禁狗貓等偷吃雛鴨鵝。堵塞鼠洞,防止老鼠危害。

7.掌握好育雛的溫度和溼度

育雛溫度,育雛開始時第1-2天溫度35℃為宜,4-7天為32-34℃。但在實踐中育雛溫度要靈活掌握,及時調整。育雛溼度,前三天鴨鵝舍溼度越大越好,相對溼度最好達到80-85%,第4-6天,相對溼度60-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