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水寧盛唐彩雕全國第一”

“巴中石窟,國之瑰寶”

中國敦煌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敦煌學研究的領軍學者段文傑當年考察巴州石刻造像後,如此題詞讚美。

是什麼讓段文傑作出如此高的評價?巴州區水寧寺到底蘊藏著哪些歷史寶藏?新報記者走進水寧寺鎮,探訪“盛唐彩雕全國第一”的瑰寶——水寧寺石窟。

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水寧寺:

盛唐米倉道上的繁榮重鎮

水寧寺地處巴州區清江鎮、花溪鄉交界處,古為始寧寺。

米倉道支線之一:漢中-碑壩-樓子-平溪-板橋口-涪陽-草池-民勝-火炬-沙回坪-水寧寺-坦溪-江口-重慶,古稱漢壁道,是唐代中原通向壁州(今通江)的道路;米倉道支線之二:洋縣-竹峪-澌波-沙溪-文勝-瓦室-毛浴-通江-大和-水寧寺-恩陽-漁溪-閬中,然後沿嘉陵江水路到重慶,古稱洋壁道,是唐代中原通向壁州(今通江)的另一道路。根據這兩條線路圖,水寧寺是漢壁道和洋壁道進入巴州的必經之道。

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張儀伐蜀,到閬中滅古巴國就是走的這條道路。它是米倉道陸路和水路的重要節點之一,是米倉道通往重慶方向和通往成都方向的交通咽喉。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許多皇親貴戚都曾被派往這一帶任職。可見唐朝的水寧一帶呈現著文化、交通、物流全面發展的繁榮氣象。水寧古鎮歷史上的民居、棧房、祠堂、廟宇等巴山民居風格的建築以及唐代的石窟造像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形成了人神共居的天堂。

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水寧石窟:

倖免於難的彩雕瑰寶

據當地居民介紹,水寧寺大廟毀於1966年,當時“破四舊”,六十多個壯勞力拉了整整一個上午才把大佛拉倒。大佛連同底座高5米,是用整塊香樟木雕刻的,3個小孩子可以同時坐在菩薩的腳板上歇涼。正殿大佛有5米高。有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大廟毀滅後建了拖拉機廠,觀音閣撤除後建了榨油房。文.化.大.革.命.時有人想毀掉水寧寺石窟,省革委會知道消息後,派駐軍予以保護,才倖免於難。

現存造像27龕

多為盛唐作品

水寧寺石窟,現存造像27龕,近300軀,全系佛教造像藝術。主要內容有“釋迦說法像”“藥師三尊變”“釋迦多寶並坐說法像”“五佛”“釋迦真如舍利塔”“觀音菩薩”等。

這些造像多為盛唐作品,少數為晚唐雕刻。水寧寺摩崖造像採用了高浮雕和圓雕技法的運用,使佛、菩薩、飛天的顏面和姿態更為秀美矯健,使護法眾神愈顯氣勢勇猛剛烈。與此同時,豐富的曲線不但加強了立體感,而且取得了近乎柔美的藝術效果。

它出自佛經,主要宣揚的是佛教思想,是石窟藝術古代匠師們在雕造和彩繪中卓越才能的發揮,創造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植物形象,達到了引人入勝的境界,堪稱我國唐代石窟藝術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薩、伎樂天神的雕造和彩繪,“女性化”十分明顯,肌體細膩豐滿,體態婀娜多姿,容顏俊麗動人,衣飾富利堂皇。“這不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氣息。”巴中市文物局局長汪信龍介紹。

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水寧寺的天龍八部像,堪稱四川最漂亮的唐代雕刻之一:他們身著武士裝,手持蓮花或兵器,為天眾的代表,稱“天”;三頭六臂者為好戰之“人非人”的代表“阿修羅”;頭上方伸出一龍頭者是龍眾的代表“龍”;頭上生尖角者是歌神“緊那羅”;鳥嘴者是“迦樓羅”,本為一隻大鳥,當是鳥類的代表;長耳者為樂神類“乾達婆”的代表;戴虎頭冠,或手抓蟒蛇者是獸類“摩猴羅迦”;面目猙獰,手抓小人者為食人的鬼類代表“夜叉”,又叫“藥叉”。所謂“天龍八部”係指生活在天上、地下、水中的種種護法的代表,這些護法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與佛法有緣,可以顯人形,在佛說法時主動護衛於旁,或主動護衛與佛法有關的東西,表現佛法之威力,可以教化天上天下一切人、鬼、獸、人非人、龍類生物等等。

專家贊其“國之瑰寶,全國第一”!巴中這處國寶卻低調千餘年

窟區落實看護制度

將修建觀景看臺和棧道

巴州區文物局局長林金勇介紹,由於造像都是雕刻在崖壁石頭上的,常年的自然風化對其有較大損傷,目前,窟區落實的看護制度,完成了危崖體加固和窟頂的滲排水治理。今年,將修建保護性窟園,減少雨水沖刷和風化,同時將修建觀景看臺和棧道,方便遊客參觀。

記者:吳維義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