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時有什麼講究?株行距多大更合理?

李海林177


一畝地應該種多少株馬鈴薯合適?不是種植者的喜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馬鈴薯的品種、土壤類型、生長期長度等因素。



行距和株距過大過小都會影響單產水平。有實驗表明,收穫塊莖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株行距決定的,比如間距越小,塊莖也越小。主莖在田間分佈越均勻,塊莖大小也越均勻。另外,只有當葉片儘快達到最大田間覆蓋率才有希望獲得高產,株距行距要是過大,達到最大田間覆蓋率需要的時間就更長,產量也會大受影響。

到底多大的密植更科學更合理?現在,對馬鈴薯株行距都是用單位面積的主莖數來表示。一般而言,每平方米最佳的主莖數為15-22個,即如果採用90釐米的行距的話,最佳的株距為15釐米左右。這是對商品薯生產的定位。

馬鈴薯種薯生產的目標是獲得足夠多的中等大小薯塊,且中等大小薯塊比大薯塊在種薯市場更受歡迎。因此,種薯生產中提高單位面積的主莖數將有可能收穫更多的塊莖,並且塊莖大小越均勻,越趨於中等。所以,種薯生產最合理的密植是每平方米25-30個主莖。



薯界風雲


這是我的專業領域,實戰也有十年。

這是兩個問題。分別回答。

1,馬鈴薯種植有什麼講究?種植作物,無非是合適的氣候區,土壤,灌溉條件或降水,靠譜的種子,肥料,合理的田間管理措施。馬鈴薯原產於南美高原,對氣候的要求是苗期至開花期溫暖,開花期開始氣候涼爽,平均氣溫22度以下,或溫差足夠大,晝夜溫差達到12度以上,光照要充足。土壤要求排灌良好,透氣疏鬆,PH值6-8之間,總鹽份儘量低,至少表面要不見鹽鹼晰出。有灌溉條件,如種植期降水超過400毫米,則田塊能夠及時排水。種子必須用脫毒種薯,不帶各種病害病毒。化肥和田間管理,要適合本地氣候。

2,株行距。

要看生產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菜薯,要求大中薯率高,就要深溝大壟,增加株行距,行距80公分以上,株距20公分以上,畝保苗數3500-4000株,可少不可多,儘量保持單主莖,叢生的間苗,只留1-2個主莖,可保證大薯率90%以上。

如果是生產加工薯,特別是大西洋等品種,大薯容易空心,因為機械栽培,行距隨機械一般80-90公分,株距15-20公分,畝保苗數5000-6000株,這樣出產的薯塊加工品質好,空心少,產量也比5000株以下要高。


hlj7606


馬鈴薯適肥沃的沙壤土。肥沃的土地適合的密度是獲得品質好高產量的基礎!

馬鈴薯的栽培方式有100釐米雙壟,株距35釐米左右,每畝約4000株,這種模式產量較高,以3兩至6兩的為主。單壟80釐米株距30釐米,畝株數為2700株左右左右,產量稍低但塊莖以6兩以上的為主質量好價格高,足以彌補產量上的損失.目前這種模式比較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