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僞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瓷之美,當推龍泉窯。龍泉青瓷在不同的時代出現的燒造工藝、胎釉變化、造型特徵,反映了龍泉青瓷從北宋的發展期,到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期,以及明清的衰落期三個明顯的歷史發展軌跡。本文主要說說宋代龍泉青瓷如何鑑定與辨偽,給大家參考參考。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北·宋

北宋龍泉瓷的特徵及鑑定


北宋以前的龍泉窯產品,無論燒造工藝、器型、釉色都是越窯瓷的翻版,因此,只能歸類到越窯範疇,是龍泉生產的越窯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儘管生產工藝、胎釉、紋飾等方面仍沒有超出越窯的藩籬,但在產品創新方面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成就。當時除了燒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盤、碗、盒、罐、執壺、盞託等外,梅瓶、多管瓶、盤口壺等獨具特色。

這一時期的器物,胎料採用當地含硅和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體顯得較為厚重,給人以沉穩的感覺。

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較薄,釉色青中帶黃。這是由於當時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溫粘度較低,易流釉,釉面光澤感強。由於當時窯工們對還原氣氛的控制技術還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現泛黃現象。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刻劃花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裝飾,題材十分豐富,常見的有荷花、纏枝牡丹、焦葉紋、蓮瓣紋、水波紋、雲紋、波濤紋等。在技法上,根據題材的需要有直線、單線、雙線、斜線、蓖紋等。

此外,為了使器型更加豐富多彩,在有的器物上盤築、粘貼、鏤雕等技法,如多管瓶、五葉瓶、盤口壺等都採用上述技法。多管瓶是從越窯多角瓶演變而來,"角"與"谷"在南方語言中諧音,"管"與"谷"又近諧音,因此,"五管"與"五穀"的解釋也就順理成章了。五管或多管瓶是盛放糧食的一種冥器,而多葉瓶或盤口瓶則是裝酒的,一般在北宋的墓葬中是成對的出現。

鑑定北宋龍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徵:

  • 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黃現象,其產地集中在龍泉金村和慶元上垟兩縣交界處的溪邊山坡上。
  • 中晚期集中在大窯、金村、大白岸、慶元的上垟,麗水市的石牛等地,約有窯址30餘處。
  • 北宋中晚期,採用含硅和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點高溫粘度比較低,容易流釉,釉層薄,釉面有光澤,由於燒窯技術和還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現泛黃現象。
  • 紋飾特點:以刻畫花為主,碗、盤類多飾蓖紋、摺扇紋,題材以蓮瓣、牡丹、菊花為主,紋飾之間以楞線分隔。楞線分單線、雙線。花葉一般用蓖紋作葉脈。
  • 多管瓶、盤口壺、多葉瓶為這一時期的新產品。多管瓶、盤口壺壺蓋一般飾花苞鈕、花蒂鈕為主。多葉瓶蓋頂以雞、狗等動物作鈕為主。
  • 在工藝上,北宋時期多用支釘支燒,器物多有支釘痕。到了北宋晚期開始採用圈足內放墊餅墊燒。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南·宋

南宋龍泉瓷的特徵及鑑定


南宋初年,金兵鐵騎長驅直入,南宋政府選擇南遷,一路顛沛流離,風雲難測。當時北方大批窯工毅然"隨駕南來",紛紛湧入浙江。這批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落戶龍泉,重操舊業,他們把北方的制瓷技術融合到龍泉青瓷的製作上,再加上南宋官窯對龍泉窯的影響,使龍泉窯產品技藝大進,質量不斷提高。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首先是坯料的改革。原先使用的坯料僅以瓷石一種拉坯成型,由於瓷石中氧化硅含量相當高(7%以上),所產瓷器胎骨厚重,嚴重影響其美觀程度。於是,匠師們採用瓷石和紫金土配成胎料,由於紫金土中含有較高的氧化鋁和氧化鐵,鋁的含量增加,抗彎度大大加強,製成薄胎瓷器,就能在高溫下不易變形,解決了笨重呆板的問題,使龍泉窯產品壁薄如紙,輕盈秀美,以嶄新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如果說,龍泉窯在胎坯的改革中,解決了粗、重、笨的缺點,在質量上完成了一次飛躍的話,那麼在釉色的變革中,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藝術品,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為打開國際市場,併為皇室提供貢品打開了方便之門。

龍泉窯原先使用的是一種含鈣量較高的石灰釉,它的特點是高溫下粘度較小,易流動,因此這類釉一般顯得比較薄而透明,光澤感強。而石灰鹼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大,不易流動,這樣可使釉層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觀更為飽滿。為了獲得最佳效果,匠師們還採取多次素燒、多次施釉的複雜工藝,使釉層變得更加豐厚,色澤更加沉穩。同時,匠師們還熟練地掌握了燒成溫度和還原氣氛,創造出青玉般的粉青釉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考古發掘證明,龍泉窯在燒製工藝上完成了胎坯、釉色、多次素燒、多次施釉以及熟練掌握燒成溫度和還原氣氛等複雜工藝後,其產品結構也作了重大調整,一些以前不見的陳設、祭祀用器大批出爐,如鬲式爐、貫耳瓶、鳳耳瓶、魚耳瓶、八卦爐;文具用品中的筆筒、筆洗、筆架、水盂等,式樣新穎,品類繁多,作為冥器的多管瓶、盤口瓶等此時已不見,為堆塑龍瓶、虎瓶所代替。

此時的龍泉窯因釉色優美造型別致,多數光素無紋。有刻劃花的器物其裝飾手法亦與北宋時期有明顯不同。此時盛行單面刻劃花,以刻為主。紋飾多樣,有蓮花、蓮瓣、荷葉、蕉葉、如意等;動物有鳳凰、飛雁、游魚等。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縱觀南宋龍泉窯青瓷,每一件器物都設計精妙,匠心獨運,造型端莊秀麗,釉色溫潤如玉。即使露胎,出筋,也刻意為之,做到一絲不苟,從不經意中見深意。造型與裝飾,露胎與釉色,互為關聯,自然流暢,妙然天成,表現了一代匠師高超的藝術造詣。

值得一提的是,龍泉大窯、溪口曾生產過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兩種精美瓷器,尤其黑胎厚釉青瓷無論器型、釉色、胎骨都與郊壇下官窯瓷器非常相像。因此,藏界與理論界有人誤認為是郊壇下官窯器,有人則冠以"龍泉官窯"。有人認為,這批所謂的"龍官",其實是龍泉窯的仿官產品,它或許為滿足郊壇下官窯之不足,而上供朝廷;或許是朝廷大臣得不到官窯器而在龍泉仿燒。儘管這批仿官產品,由於在不同地點、不同胎釉、化學成分仍有差別外,其精美程度不亞於官窯器,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同時,白胎厚釉青瓷在燒造工藝上,不但採用了南宋官窯燒造技術,而且還有所創新。如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的紫金土,使胎色白中帶灰;圈足底部或佛像的臉、手等露胎處,呈紅色。釉色光潔滋潤,多數不開片。這些都是南宋龍泉窯的特徵。

南宋的龍泉瓷有早期和中晚期的區別,在鑑定時要加以注意。

鑑定南宋早期的龍泉瓷,必須注意:

  • 坯料仍用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後沒有認真搗練,胎質不夠緻密,有較多的氣孔。胎色呈灰或淺灰色。
  • 釉仍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質感。
  • 紋飾與北宋明顯不同,以刻花為主,劃花、蓖花少見。碗類出現葵口,有圖章式的文字,如"河濱遺範"、"金玉滿堂"等。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鑑定南宋中晚期的龍泉瓷,必須注意:

  • 改進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摻入適量紫金土,使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彎度,高溫下不易變形,使胎坯變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點,使器物造型輕盈秀美。
  • 改進了釉料的配方,由原來的石灰釉變成石灰鹼釉,使釉色出現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黃、蜜蠟、鵝皮黃、烏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較深,墨綠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顏色。
  • 器型豐富多彩,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燈盞、渣鬥、燻爐等。文具有筆筒、筆洗、水盂、筆架等,及多種仿古銅器、古玉器的瓶。這時期的新產品有堆塑龍瓶、虎瓶、琮式瓶、荷葉蓋罐、葫蘆瓶、五管瓶等。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 由於改進了胎、釉的配方及燒造技術的提高,燒造出與南宋官窯相類似的黑胎厚釉瓷器及白胎厚釉瓷器。黑胎厚釉瓷器釉色深沉,開片,釉色透明,表面有浮光。白胎厚釉瓷器釉色淡雅,呈粉青、梅子青、豆青等色。
  • 此時的瓷器通體施釉,光色無紋,以釉色與造型取勝。

  • 器物修胎講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颳去細細一線的釉,燒成後出現硃紅色一圈細線,俗稱"硃砂底",使青瓷顯得特有韻味。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龍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盤口壺。

  • 梅瓶(宋代稱作經瓶,是一種貯酒器),北宋時期肩腹比較豐滿,器型較大,外壁刻纏枝花、蓮瓣。到南宋,梅瓶高度減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蓋倒扣瓶上(可作酒杯用)。

 

  • 鬲式爐系仿商周銅鬲式樣,其肩與腹部的凸楞稱"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種裝飾。
  • 一種用模子成形的水注、小罐、瓜型壺,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蓮瓣、雲紋、龍紋等紋飾的,多數為龍泉溪口窯所生產。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總之,南宋龍泉青瓷,其造型淳樸、器底厚重,圈足寬而矮,紋飾以刻劃花為主,印花、貼花少見。紋飾多見雲紋、水波紋、游魚,還印有"金玉滿堂"、"河濱遺範"等銘文。印花游魚有單魚和雙魚,單魚時代稍早,雙魚為中期,兩魚同一方向者,一般要早於相向者。南宋晚期的蓮瓣紋較前期肥碩,瓣脊明顯清“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足見龍泉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作為中國瓷業史上最後形成的一個青瓷名窯,龍泉窯文化內涵豐富,生產規模極為壯觀,是南北兩大瓷業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範,是官民瓷業相互關聯、相互激盪的結果,是中國青瓷工藝發展的歷史總成。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歲月發展,使龍泉青瓷在今天也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龍泉窯瓷器早已成為國內外藏家們夢寐以求的收藏珍品,在市場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備受歡迎,因此彌足珍貴,市場價值十分可觀。若能擁有一件龍泉窯瓷器,對藏家來說便是極大的幸事,既能品嚐其中的文化韻味,更能坐等其升值,實為典藏珍品。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群星薈萃,重金尋寶。如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鬥彩的知識,或者您收藏有瓷器、玉器、錢幣等藏品,卻又不知其真贗、價值,歡迎您前來名家館,讓《名家說寶》的鑑寶專家為您解疑答惑。如您的藏品夠精、珍、罕,那麼將有機會參與《名家說寶》大型電視收藏節目的錄製,較其他藏品更領先一步獲得節目錄制通行證,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以最迷人的姿態全方位展示藏品。

青瓷中的“太上皇”:兩宋時期龍泉青瓷的鑑定與辨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