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鼎盛時期,兩宋,金時期古陶瓷鑑定學術講堂

古陶瓷鑑定學術大講堂 2020-03-04- 頭條今抖雲吳老師編輯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鼎盛時期,兩宋,金時期古陶瓷鑑定學術講堂

①宋代的民窯和官窯>名窯非常多,產品種類豐富,劃分為若干窯系官窯制度的正式形成一、宋代的“窯系”和民窯五代時耀州窯產青瓷、景德鎮生產白瓷,已經打破了“南青北白”格局,宋代進一步打破。窯系強調的是產品特徵。八大窯系:越窯系、龍泉窯系、耀州窯系、定窯系、景德鎮窯系、磁州窯系、建窯系、鈞窯系。二、宋代的官窯“官窯”,即御用窯。核心特點為非商品性生產。與民窯的區別主要為產品流向不同。

②越窯系青瓷唐末至宋初達到最高峰,延續至北宋的窯場並不多。胎釉沒什麼變化,造型更加精巧,裝飾更多。唐末流行細線劃花,到了北宋更多見。北宋流行在碗外壁刻蓮花瓣五代末至北宋初足微外撇或往上卷在上林湖周圍發現南宋時期的窯址,但帶有比較強的北方風格,因此傳統越窯的下限放在北宋中期。景德鎮、耀州窯均受越窯影響,龍泉窯間接受影響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鼎盛時期,兩宋,金時期古陶瓷鑑定學術講堂

③耀州窯系北方青瓷的再度興起一、分期特徵集中於陝西銅川黃堡鎮、陳爐鎮1、唐、五代創燒於唐代,有少量青瓷。五代時受越窯影響開始生產青瓷,質量迅速提高。進入北宋,自身特色越來越明顯,青中閃黃的顏色穩定。胎釉較粗,注重花紋裝飾。2、宋代分三期北宋早期:比越窯粗,釉色青中閃黃,但不穩定北宋中期:開始走向鼎盛。釉色趨於穩定。刻花北宋晚期:更小巧,胎壁薄。印花

特點:釉色青中閃黃,有冰裂紋、橘皮皺。時代越後,胎壁越薄,製作越精。3、金代質量有所下降,另有黑釉、醬釉。金代晚期出現澀圈疊燒。胎釉顯粗糙,釉色更顯黃。二、汝州窯產品特徵分為官汝窯及民間窯場“臨汝窯”。臨汝窯以嚴和店最為代表。特點:器壁稍粗,修坯較草;釉層較厚,青中閃綠,氣泡較多,素面不少,印花較多,刻花較少。三、其他窯場的產品特徵

④龍泉窯系南方青瓷浙江西南龍泉縣五代始燒,受越窯、匹窯或金華一帶窯的影響,北宋有了較快發展,真正形成特色在南宋中期以後。集中在大窯、溪口、金村,燒出了粉青、梅子青,南宋中期開始燒大件,釉色下降。一、產品特色五代:胎骨細密、灰白,玻璃質強,釉色青灰或淺灰北宋:釉透明,釉色為淡青中泛灰南宋:以白胎青瓷為主,兼有黑胎青瓷。白胎質量好的為粉青、梅子青;黑胎仿官窯產品,普遍有開片。紫口鐵足龍泉窯燒成溫度在1200℃左右,強還原焰,多次上釉

中國古代陶瓷業的鼎盛時期,兩宋,金時期古陶瓷鑑定學術講堂


二、龍泉窯其他窯場慶源、雲和。到元中期傳播到福建、廣東廣西。一般認為龍泉窯真正形成窯系在元代以後。

⑤定窯系白瓷一、定窯的燒造工藝與分期1、唐代燒造工藝(以碗為例)唐早期:餅形足,三岔形支釘墊燒唐中後期:玉壁形底,釐缽裝燒晚唐五代:飛速發展,裝燒方法不變2、宋金產品特徵及燒造工藝宋代胎釉無太大變化,五代前釉色白中帶青,其後白中帶黃。裝燒方法北宋中期後開始採用“支圈正燒法”,其後採取覆燒法。“芒口”器。金代釉質普遍不如北宋,但差別不大,覆燒法金末元初衰落,累燒法

二、裝飾工藝劃花、刻花、刻劃花、印花等三、定窯的其他瓷器黑瓷:白胎黑釉紫定:醬色釉綠定:低溫釉紅綠彩:白瓷上加紅、綠彩金彩:一般在紫定加金彩,白釉、黑釉也有四、其他窯場產品1、磁州窯2、吉州窯

⑥:磁州窯系一、磁州窯產品以河北磁縣觀臺鎮、彭城鎮為中心,以彩繪、化妝土剔劃裝飾為特點。產品特徵1、白瓷產量最高,分為仿定白瓷及自身風格白瓷兩種。2、黑瓷胎粗,胎色為黃白或灰褐,釉厚色純。3、綠瓷比例小,低溫鉛釉

4、青黃瓷出現於五代至北宋初,黃褐色,宋初後不見。5、彩繪褐彩、黑彩兩種。工藝為上化妝土、彩繪、上釉、燒成,也有釉上彩,都是一次燒成。圖案以花卉居鄉,瓷枕常有題款“張家造”6、化妝土剔劃剔花法剔花填黑法剔黑花法劃花法珍珠地劃花瀝粉(粉槓)

7、三彩不多,主要是綠釉,燒成溫度低,主要是供器、建築構件燒造方法仿定窯器用支圈燒造自身多用多種墊餅、支釘等二、其他窯場產品修武當陽峪、河南鶴壁集、山西介休窯、禹縣扒村窯、江西吉州窯

⑦景德鎮窯系青白瓷青白瓷,亦稱“影青瓷”,介於青白之間,白中青,仿天青色。“青白瓷”名稱見於宋代記載。一、景德鎮窯青白瓷五代景德鎮燒青瓷、白瓷,入宋之後改燒青白瓷。青白瓷影響南方几省,銷售範圍遍及全國。北宋:白胎,釉青白。胎質細膩,透光度好。器形逐漸增多,碗、盤、注壺、注碗、瓶、香爐、枕、盒等,時代越晚,胎壁越薄,造型越精巧。早期多素面,中期多刻花。南宋:胎釉粗糙,釉光澤度、透明度都降低。南宋中期釉色分為偏青、偏白兩種。

南宋中期後開始印花。裝燒也有覆燒法,密度很大二、其他窯場青白瓷主要集中在南方,白舍窯、吉州窯、廣東潮安、福建德化窯等。廣東、福建窯主要用於外銷。

⑧鈞窯產地主要為河南禹縣,廣義上屬青瓷,但含有銅、鑽等元素。主要色調,灰藍、紅,也有二者混合的紫色。時代:宋代禹縣神屋縣即生產,以窯變釉見長,胎厚,胎色主要為青灰色,也有土黃色。釉的乳濁感非常強,較厚,釉面有棕眼。鈞瓷二次燒成,先燒素胎,再燒釉,“蜓蚓走泥紋”。

⑨:建窯系黑釉瓷器一、鬥茶與茶盞的品式餅茶:以福建建安最好做工精緻,上有龍團、鳳團,大小各異,大者十餅一斤,小者二十餅一斤。鬥茶:先鬥色,二斗水痕。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錄》均載色以純白為上,所以宋代茶盞尚黑。二、種類1、兔毫:黑釉碗內外壁都有細長絲毛般花紋,金黃、銀白,以福建建陽窯最為著名。2、油滴:黑釉層中形成一個個小圓點狀結晶,藍白、金黃色。

3、琉:黑釉上有大小不同斑塊,大部分為黃白,也有窯變藍白色。4、剪紙貼花:吉州窯最好,圖案有蝴蝶、飛鳳、花卉等。5、木葉(樹葉)紋:吉州窯多見6、耀變7、黑釉金彩8、黑釉剔花9、黑釉印花10、黑釉上加其他彩

三、建窯和吉州窯的黑瓷1、建窯宋代出現了專門生產黑瓷的瓷窯,主要集中在福建,福建建陽窯(也稱水吉窯)。黑胎器物都是碗,造型有斂口、敞口,碗足比較小。胎體普遍厚重,胎色黑,釉烏黑,釉層較厚,外壁普遍有流釉現象。2、吉州窯吉安縣永和鎮,南宋窯場,產品種類極為豐富。是比較典型的綜合性民用窯場。

四、其他窯場特徵北方集中在河南、山西,胎釉各有特色

⑩兩宋官窯

官窯分兩種:選中的窯場就地燒造在京城自己設官窯一、柴窯文獻記載的第一個官窯,記載互相矛盾,傳世品中無真正柴窯。二、汝窯燒造時間不長,瓷胎呈香灰色,胎質細,釉為天青色,釉汁滋潤,規律分佈氣泡,普遍有細碎開片造型:盤、洗、瓶、水仙盤、博等,均較小工藝精細、講究,通體施滿釉,用支釘燒造窯址:河南寶豐

三、鈞官窯窯變釉的花盆和套盆窯址:70年代河南禹縣四、濘京官窯“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鼎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葉賓 《坦齋筆衡》五、修內司窯

“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裝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伏矣。——葉真《坦齋筆衡》南宋修內司窯很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對應品種,1996年在宋修內司所在的杭州萬松嶺鳳凰山老虎洞發現。精品為黑胎,釉細,釉色以粉青色為主,也有青黃色,釉層厚,有開片,器形有碗、盤、套盒、花瓶、香爐等。

六、郊壇下官窯(鳥龜山官窯)前期:薄胎薄釉,製作普遍精細,釉粉青、灰青、青黃,普遍開片。後期:薄胎厚釉,玻璃質強,紫口鐵足七、哥窯普遍開片,胎釉顏色都很多,傳世品非一窯所燒。傳世品時代有宋、元,開片顏色為認為染制。

古陶瓷鑑定學術大講堂 2020-03-04- 頭條今抖雲吳老師編輯喜歡的朋友點擊關注分享。有什麼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探討學習,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