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碭山酥梨及其育種利用價值

基金項目:碭山酥梨及其育種利用價值

基金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 CAAS - ASTIP );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162300410150 );國家現代農業(梨)產業技術體系( CARS - 28 )資助。

碭山酥梨 ,又名酥梨、碭山梨,原產安徽省碭山縣,是古老的地方優良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在遼寧、陝西、山東、山西、河南、四川、雲南、新疆等地有大面積栽培,是目前我國經濟栽培面積最大的梨品種 。因其果實品質優良,耐貯藏等特點,而受到育種者的青睞,以其為親本來選配雜交組合,並獲得豐碩成果。本文從碭山酥梨的育種利用出發,梳理以其為親本所獲得的新品種及其品種特性,以期為梨的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1 主要特性

碭山酥梨是優質、晚熟、耐貯的優良品種。葉片卵圓形,初展葉紅色。平均單果質量 239g ,果實圓柱形,果皮為綠黃色,貯後為黃色,果肩部或有小鏽塊;果肉白色,肉質酥鬆,肉質較細或中粗,果心小,果心周圍有大顆石細胞,汁液多,味甜,品質上等。 9 月中下旬成熟,果實發育期 126~150 天,耐貯藏,可貯藏至翌年 4 — 5 月。樹勢強,以短果枝結果為主,腋花芽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對土壤氣候條件要求不嚴,耐瘠薄,抗寒、抗病蟲能力中等 。

2 育種利用價值

碭山酥梨是我國最重要的梨栽培品種資源之一,也是我國梨育種的骨幹親本,在育種中發

揮著重要作用 。育種者以碭山酥梨為育種材料通過芽變選種和雜交育種,先後獲得22個品種,豐富了我國梨品種資源。其中通過芽變選種獲得8個品種,作為親本之一通過雜交選育獲得14個品種。選育出的新品種,或果實成熟期提前,或果實品質有所改進,如果肉石細胞團含量降低,果點小等,而同期的成熟新品種基本遺傳了碭山酥梨豐產、耐貯藏的優點 。

2.1 雜交選育

雜交育種是針對期望的育種目標,獲得兼具雙親優良特性的新品種的一種最有效的育種方法,是梨新品種選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以碭山酥梨為親本通過雜交育種育成品種 14 個,以其為母本育成的品種有8個,分別是秋水晶 、早伏酥 、玉酥梨 、晉早酥 、秦酥梨 、皖梨 1 號、皖梨 2 號、晉蜜梨 ;以其為父本育成的品種有 6 個,分別是碩豐梨 、早酥蜜 ]、紅寶石 、玉香蜜、晚玉梨 、新梨1號 。育成的14個品種中果實品質都得到改進,主要表現在果皮顏色、果點大小和果面光滑度,及果肉石細胞含量下降,風味濃、具香氣等。如碩豐梨和新梨 1 號其果實陽面都著紅暈,紅寶石梨著紅色,著色性狀均來自母本;皖梨 1 號果皮褐色;玉香蜜梨果實黃白色,果面光滑,果點小、疏而隱,外觀光潔美觀,可採用免套袋栽培。和碭山酥梨比,育成品種果肉細,石細胞少,其中晉蜜梨、碩豐梨、玉香蜜、晚玉梨和新梨1號等果實有香味。育成品種的成熟期拉長,其中早酥蜜和早伏酥為早熟品種,7月成熟;7個品種是中熟或中晚熟,晚熟品種5個,中晚熟品種均遺傳了碭山酥梨的耐貯性。

表 1 碭山酥梨為親本雜交培育的品種

基金項目:碭山酥梨及其育種利用價值

2.2 芽變選種

芽變選種是在基本保持原有品種綜合性狀的同時,針對個別性狀進行改良,與雜交育種相比,芽變選種避開了童期等因素的干擾,性狀鑑定後能很快推廣應用,是果樹育種的重要途徑。芽變選種涉及到的性狀通常是易被觀察到的性狀,如果實大小,果皮顏色,成熟期和株形等 。目前通過碭山酥梨篩選出的芽變品種有 8 個,其中伏酥 、良梨早酥 、碭山新酥 和碭山細酥的成熟期都明顯早於碭山酥梨,同時良梨早酥和碭山新酥的石細胞含量較碭山酥梨少;碭山金酥的果皮顏色黃褐色;碭山細酥果皮黃色,果肉具微清香;大果白酥 、金冠酥 和新酥 則是大果型芽變,平均單果質量均大於碭山酥梨。

表 2 碭山酥梨芽變選育品種

基金項目:碭山酥梨及其育種利用價值

3 展望

碭山酥梨豐產、耐貯、適應性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也由其為基礎材料選育出許多優良品種,有重要的育種價值。芽變選種多針對個別性狀的改良;雜交育種則能聚合親本的優良性狀,性狀變異幅度大,育種成效取決於親本選配。為了碭山酥梨的進一步利用,提高育種效率,應重視遺傳規律和遺傳特性的研究,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挖掘其控制優良性狀的基因資源,充分利用其優良的基因資源,合理配置雜交組合,以培育出更優良的梨新品種。

基金項目:碭山酥梨及其育種利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