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課堂筆記

如何做好課堂筆記

如做課堂筆記 相對於前面說到的課本上做筆記,課堂筆記本筆記是最常見的筆記形式。 課堂筆記怎麼做?很多人習慣於一上來就寫,老師寫什麼他就抄什麼,認真積極,但常常是寫了滿滿幾頁紙,老師講的什麼都沒聽清楚,反而耽誤正常學習。 因此,做課堂筆記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打破傳統習慣,使用框架三分法 面對一頁空白的筆記本,首先用筆畫出簡單的“一橫一豎”“左寬右窄”的框架將頁面分成三個部分,最上面的地方留作標題,下面作為筆記的內容。這樣,明確清晰,一目瞭然。 當然,如果你能做到在不畫線的情況下也能很好的分配頁面的話,可以不畫,以免影響整體性。不同科目也可適當打破常規來做筆記,比如歷史,需要畫時間軸的時候,就沒必要拘泥於現在的框架。

如何做好課堂筆記

2、養成取標題的習慣 如果給你一頁你半年前做的學習筆記,你是否能一眼瞭解筆記的內容呢? 這個時候,標題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標題可以讓你無論在多久之後再翻看筆記本時,都能一目瞭然。這也是我們介紹的方法與其他筆記法不同的地方。 標題可以一開始就取好,也可以上完課再總結;可以是開放式也可以是結論式;可以一個主標,也可以一個主標一個副標。比如“什麼是過去進行時?”這類問題式標題,我們可以在課後再總結歸納一個副標題。

3、筆記記什麼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筆記記哪些內容?

如何做好課堂筆記

1)記板書 記板書並不是要你把老師寫的所有內容都抄下來,而是經過篩選和凝練,將老師表達的重要內容,簡明扼要地記錄下來。 這一部分,我們課後還可以繼續補充,所以不是我們上課時記錄的重點,對於手速慢的同學,我們只要粗略地記下老師講的框架就可以了。以便通過板書來進一步掌握知識結構脈絡,幫助消化知識、鞏固記憶、激發創造力。

(2)記問題 有時候老師講了到一個問題,你覺得還沒弄明白,老師已經進入下一個環節,這時,不要糾結在原問題上,而是需要迅速記下來,不管多細小或對別人來說多簡單,都記下來。課後,找老師、同學解答,或者自已查找相關答案,甚至問問百度也是可以的,然後把答案寫在問題下面。 這樣的筆記,不但有利用於課下與老師同學交流,而且可以循序漸進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讓複習更有針對性,還能讓我們獲得戰勝小知識點的快感,形成良性循環。 記總結 善於總結的學生,學習將更輕鬆。因為,這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總結能讓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真正為己所用。 當再次翻看筆記時,達到情景重現的效果,快速掌握重點,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