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如何從一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啓示的?

ou-zhou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在郡裡面做小吏,生活很艱辛。某天,李斯在廁所發現有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它們總是顯得驚恐萬狀。不久,李斯又進入官府糧倉,發現有倉鼠在大搖大擺地偷吃官糧,絲毫不用擔心有人或狗來騷擾。對比廁鼠和倉鼠的不同遭遇後,李斯大發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廁鼠、倉鼠的遭遇相似,只在於所處的環境罷了。我怎能甘於目前的狀況呢?”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李斯發完感慨後,便徹底卸下思想包袱,到蘭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隨他學習帝王術,立志要出將入相,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李斯學成之後,考慮到楚國不足以讓他施展抱負,便西行入秦,在丞相呂不韋手下做了門客。呂不韋敗死後,秦王嬴政因為賞識李斯的才能,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任命他為客卿。



李斯侍奉嬴政後,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情施展開來,幫助秦國兼併山東六國、統一天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六國既滅,李斯建議秦王自稱皇帝,又主張廢分封、建郡縣,焚詩書、禁私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築長城、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創建和鞏固立下蓋世奇功。


李斯因功勞甚偉官至丞相,位極人臣。而秦始皇為獎賞、籠絡李斯,讓他的兒子們全部娶公主,女兒們全部嫁給王子,使得李家的權勢達到頂點,成為公卿百官無比“眼紅”的對象。不過李斯雖然富貴至極,但每每想到“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心中便總是惴惴不安。



有一次,兒子李由從三川太守任上休假回家,李斯為此設宴招待同僚,公卿百官前來祝賀的都踏破李家的門檻。見到如斯盛況,李斯不喜反憂,嘆息著對家人講:“老師曾經告誡我們,任何事物都忌諱過分盛大、完美。想我李斯原本不過是一介平民,僅憑著微末之功,便被皇上提拔到如此高位,富貴達到極點。可事物過於盛大、完美往往就會走向衰落,我真擔心李家會遭遇什麼不測。”


果然沒幾年時間,時勢的發展便印證李斯的擔憂,讓他遭到身死族滅的結局。一切還要從秦二世的登基說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倒,最終病死在沙丘。秦始皇臨終前命令公子扶蘇接班,並遣使將遺詔送至蒙恬軍中(扶蘇當時在蒙恬軍中任監軍)。然而負責詔令傳達的中車府令趙高素與扶蘇不合,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關係親近,為個人安危及前途考慮,便串通意在鞏固權位的李斯篡改遺詔,扶立胡亥為帝,並遣使賜死扶蘇。這場變故,在史書上被稱為“沙丘宮之變”。



這場變故後,胡亥登基為帝,並重用趙高為郎中令,將朝中大小事務一股腦交給他打理。李斯既不甘心權力被架空,又對胡亥和趙高狼狽為奸、倒行逆施的行為不滿意,便經常向胡亥上書勸諫,漸漸地便讓貪圖享樂的秦二世產生了膩煩心理。趙高早有取代李斯當丞相的心思,如今見此情形,便在皇帝面前誣陷李斯謀反,並將其打入死牢嚴刑拷打。


正所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李斯沒熬過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數十年來的如煙往事,抱著自己的次子一邊哭,一邊哀嘆道:“要知今日,何必當初。今天我們父子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想再過一把牽黃犬、出東門捕捉狡兔的癮,也是辦不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街頭被腰斬處死,家屬也被夷滅三族。


秦二世將李斯腰斬,並滅其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引文同上。


文史磚家


從一個不起眼的郡小吏到秦國位高權重的丞相,再到身死族滅但求牽犬逐兔而不可得,李斯這一生的傳奇跌宕竟是從兩隻老鼠身上開始的。

一、廁鼠和倉鼠的選擇題

當年的李斯還是楚國的一名郡中小吏,每日便是做做清點倉庫跑跑腿的雜事。一日,李斯來到吏舍的廁所中,剛推開門便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定眼一看發現是廁中的老鼠正慌忙四處逃竄。

竟這種場景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李斯沒有多想,隨後就準備去糧倉裡清點糧食。走進糧倉後,李斯驚呆了:一隻老鼠正趴在粟米堆上啃得正起勁兒,見有人來了也不急著逃走。適才,廁鼠的樣子又浮現在他腦中,斯幡然醒悟:廁中鼠每天盡吃些汙穢不潔的東西還得時時擔驚受怕,而這倉中鼠每日卻是住得好吃得好,無憂無慮。同為老鼠,只因選擇不同,命運便大相徑庭。想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廁鼠的命運不禁讓李斯想到自己的處境,而倉鼠的命運則刺激了李斯追求功利的決心。廁鼠與倉鼠就像是一道擺在李斯面前的選擇題,而李斯毅然選擇了要做一隻安適無憂的倉鼠。在李斯心中,實際的利益權勢才是他嚮往生活的保護傘。從那以後,李斯的人生價值觀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他說: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二、作為倉鼠的一生

李斯不僅從倉鼠身上悟出了人生啟示,還以其一生來踐行著這種命運。

從那以後李斯遠赴齊國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荀子一派認為, 人性本惡,人的本性便是追求利慾,李斯便牢牢記住了這一點。可荀子又說,“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

正因為人性趨利避害,所以只有化性起偽才能成為聖人。可惜李斯對荀子的學說只接受了前半截,就像他看倉鼠的命運也只看到其前半生。但對於前半截的趨利避害之術李斯確實學得很好。

李斯確實有天賦也很有眼光,學成之後的他沒有選擇留在齊國也沒有回楚國,而是一眼便相中了秦國。李斯來到秦國後,便與同樣重利的秦王嬴政一拍即合。兩人合作經營三十餘年,終於締造起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一統帝國。秦朝建立後,李斯又相繼上言行郡縣之制、統一思想與文字等等,都是對秦朝後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政策。由此李斯便坐穩了丞相的交椅,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三、倉鼠的結局

李斯的好日子從選擇跟著趙高扶立胡亥起便發生了變化。秦二世登基後,趙高把持了朝政,政局陷入一片混沌黑暗之中,而李斯趨利避害的人生觀讓他毅然選擇了明哲保身。他本以為只要不淌這趟渾水,就可以繼續享受倉鼠的生活,但是既已入倉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不久,李斯遭到趙高排擠,被捕下獄,最後又以謀逆的罪名被腰斬於市。

李斯的一生和這倉中之鼠何其相似,既得到了倉鼠的人生,便要承受倉鼠命運的結局。倉鼠與廁鼠相比,確實是衣食無憂、安穩閒適,但這都只是暫時的。廁中鼠因為常常被驚擾,雖然整日裡噤若寒蟬卻身手敏捷具有危機感。倉中鼠雖能得一時安愉,卻絕不能為人所容,廁中鼠人尚可忍之,但倉中鼠則是人必得而誅之。

當年的李斯未看到倉鼠的結局,卻用了自己的一生去體悟了倉鼠的命運。直到臨死前一刻李斯才真正體悟到所求為何。秦二世二年七月的一天,李斯離開了潮溼陰暗的牢獄,即將被押赴刑場處決。那日陽光明媚,正適合去郊外打獵,看著這天,李斯突然牽起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言罷,潸然淚下。

參考資料:《史記》、《“倉鼠”“廁鼠”話李斯》、《荀子、韓非的人性論:李斯悲劇根源》


歷史風雲錄


《李斯列傳》中開篇寫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同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當時,李斯還是一個小吏。一天,看到廁所中的老鼠,瘦小骯髒,看見人和狗就跑。而想起來糧倉中的老鼠,吃著倉庫的糧食,長得肥大光鮮,見了人也不跑,膽子大。李斯頓悟,兩隻老鼠所處的位置不同,早就了兩隻老鼠生活差異。李斯覺得自己的未來,也會受到自己所處的職位影響。自己要爭做“倉中鼠”,而不做“廁中鼠”。

於是,李斯辭去小吏的職位,拜荀卿為師,學“帝王之術”,立志做“倉中鼠”。學成後,李斯和老師辭行,去秦國謀出路,臨行前說:“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

李斯這句話的意思是: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

這時候的李斯,為了追求富貴和權力,可以說極其用心。也算是上天眷顧李斯,秦王重用李斯。李斯官至丞相,長子李由也擔任三川郡守。

但是,由於夥同趙高,謀害公子扶蘇,擁立胡亥為帝,霍亂朝政。李斯最後和兒子一起被趙高所殺。“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夷三族”。

李斯參與沙丘政變,謀害扶蘇,其實就是為了保住自己“倉中鼠”的位置。而,不顧秦始皇遺命,不考慮胡亥是否適合做皇帝。最終,自己全家都被處死,夷三族!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只是這“倉中鼠”並不好當。“廁中鼠”雖然瘦小怕事,但是,起碼辦事謹慎。“倉中鼠”雖然吃喝不愁,但過於託大,卻不知危險就在身邊。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李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中,起到過很大的作用。他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老鼠吃人屎,一見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嚇跑了。後來,他在倉庫裡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糧食,也沒有人去管。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所以有差距,如同這兩種老鼠,所在的環境不同而已!”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就應該象在糧庫裡偷吃糧食的老鼠,才能為所欲為,盡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戰國時期是亂世,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後來來到秦國,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最終因為自己私利之心過重,被趙高腰斬,並被滅族!

可見太善於投機取巧,也不是什麼好事。最終都是一場空!還是腳踏實地來的穩當。


小板凳看電影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倉中之鼠腦滿腸肥,不懼生人。廁中之鼠骨瘦如柴,懼怕生人。當倉庫管理員的李斯就此頓悟,一飛沖天。既成就一生偉業。但也最終落得身首異處。

李斯的頓悟無非就是你個人所處於的一個平臺和所處的地位和環境。有了舞臺就可以施展才華,就可以像倉中的老鼠一樣。為所欲為富貴榮華。同樣是老鼠,只因為舞臺與環境的不同,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差。他徹底顛覆了李斯的人生觀。這就是因為後臺和背景不一樣,生長的環境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環境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老鼠哲學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一個道理:實力為上。只有努力改變。完全可以成為倉中老鼠。這是李斯老鼠哲學積極向上的一面。

在李斯看來,一個人所處的和平臺造就他的未來,能力是次要的,把倉中的老鼠放在廁中,也是一樣。地位可以爭取,但其中的環境需要自己去尋找。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接受人性本惡的思想。也由於此,他才去投靠了秦始皇,有了他的平臺和環境,也有了他施展才華的舞臺,李斯的老鼠哲學不過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因為他忘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偷的可是別人的糧食。他只看到了機遇,沒有看到危機,而這種危機一旦爆發就是身首異處。而李斯發達於倉中老鼠哲學,也死於倉中老鼠的哲學,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李斯的老鼠哲學一開始註定了惡的結束。李斯的老鼠哲學,也造就了他的悲劇,也就是鼠目寸光,貪戀富貴。倉中之鼠時間長了就沒有危機感。而廁中之鼠永遠都有警惕性。因為在李斯看來與其相信能力,不如相信財富,相信財富不如相信權力。這也是李斯悲哀之處。

李斯的失敗就在於在倉中太久,眷戀富貴。李斯生於窮困,他太渴望富貴了,一旦擁有就怕失去。在秦始皇去世以後。李斯他的行為就是他自私自利的表現,就是老鼠哲學的守望體現。渴望自自身的富貴。而忘記了潛伏的巨大危機。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李斯老鼠哲學有他積極向上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惡的一面,自私自利的一面,這其實就是一個度的把握。


清水空流


說起秦國統一六國,丞相李斯功不可沒。李斯本是楚國人,為什麼跑到秦國去,而且,還官至丞相。這還得從他見到老鼠,頓悟了“生存之道”說起。

李斯受老鼠啟發的事件詳見《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看到舍廁之鼠與倉中之鼠因為環境不同,一個飢餓恐懼,一個不懼人來,因而,李斯感悟到人亦是如此,於是向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感到楚王昏聵,成不了大事,六國皆弱,為成為“倉中鼠”,他選擇秦國做自己的“糧倉”。先是做呂不韋的門客。後來,輔佐秦王嬴政。李斯信奉法家思想,以此為思想武器,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輔佐秦王完成統一六國的偉大事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秦始皇的一系列新政,像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等等政策,在制訂實施過程中,李斯起到過重要作用。李斯位極人臣,卻失之大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倒,最終病死在河北沙丘。秦始皇臨終命扶蘇繼承皇位,並遣使將遺詔送到扶蘇所在的蒙恬軍隊上。在這個時間,秦始皇的近侍,中車府令趙高就動了歪心思。他平時呢,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關係更近。比之扶蘇,胡亥更容易控制。所以,趙高跟李斯就聯謀改了遺詔——改立胡亥為皇帝,賜死扶蘇。

秦二世時期,李斯對朝政不滿,最後昏庸的秦二世和狡詐的趙高給他找了個謀反的罪名,打入大牢。屈打成招之後,被判腰斬,夷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見《史記·李斯列傳》)

這幾隻老鼠,改變了李斯的人生軌跡。而李斯的命運,最終沒有擺脫政治法則的殘酷和無常。


老照片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郡裡當小吏,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就跟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在臨行之前,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鬆懈錯過。如今各諸侯國都爭取時機,遊說之士掌握實權。現在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著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願。於是入秦謀取機遇。


韓非子入秦後曾對李斯言道:“既然已經做了倉中鼠,再想做回廁中鼠就難了。”後來果真被他言中。


文化史書


李斯本是河南上蔡縣的一個小小公務員,他比秦始皇嬴政大二十多歲,在嬴政還是一個熊孩子的時候,李斯已經成為了秦朝的一個小小公務員了。

這個公務員的工作,李斯是不滿意的。

但是,李斯又沒有其它的辦法來改變命運。

突然有一天,李斯從老鼠的身上得到了一個啟發,那就是生存環境的好壞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李斯是如何得到這樣的結論的呢?

因為他多日觀察,躲在倉庫裡的老鼠,和躲在廁所裡的老鼠有很大的不同。同樣是老鼠,你看躲在倉庫裡的,不但不怕颳風下雨,而且吃飽就睡,這時何等舒服的生活呀。

在看躲在廁所裡的老鼠,不但要提防著人和狗,吃的還是殘羹冷食,日子過得是何等的淒涼呀。

通過老鼠事件李斯似乎懂得了平臺的重要性,要服侍就去服侍天底下最有權有勢的人。

李斯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服侍諸侯王,當時已經到了戰國晚期,秦國毫無疑問是最強的一個。

可是,這時候的李斯並沒有那麼大的學問,人家秦王會用他嗎?

李斯反覆的論證了一番,得出的結論是現如今充電學習才是首要的。

他找到了當時最有名的大師荀子,拜在了荀子門下學藝。

在這裡他又遇到了韓國的公子韓非,韓非的才能很高,李斯自知比韓非差的太遠了。但,李斯依舊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幾年的光景下來,李斯學業有成了,他開始告別老師,來到了呂不韋的門下。當時呂不韋是秦國的國相,秦國最有權勢的人。

呂不韋發現李斯是個人才,讓他參與編輯了《呂氏春秋》這本書。李斯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

後來經過呂不韋的推薦,李斯順利的來到了秦王嬴政的身邊。

嬴政一掌權,他就下了一道逐客令。想重用秦國人,把其它國家在秦國當官的人都給趕走。

李斯就在被趕之列,因為李斯是楚國人。

這時候的李斯就鬱悶及了,好不容易來到了秦王嬴政身邊,沒想到嬴政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

李斯走之前給秦王嬴政寫一封信,在信中李斯指出,秦王嬴政這樣做是壯大六國,自毀秦國的長城。

因為秦國就是靠外來的人才,才有今天的強大。

秦穆公時期的百里奚是虞國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是衛國人,秦昭襄王時期的范雎是魏國人......。

可以說沒有六國人,就沒有今日的秦國。

嬴政看到了李斯的這個勸解書,立刻停止了驅趕六國人的愚蠢行動,他把李斯召了過來,讓他做了廷尉。

廷尉是九卿之一,高官中的高官。就這樣李斯屌絲逆襲了,現在終於成為了有權有勢的人。

李斯越來越受到了嬴政的重用,後來他被嬴政委任為大秦的宰相,李斯走上了人生的頂峰。他成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貴人。


史學達人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那年李斯26歲,是楚國上蔡郡府裡的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負責倉內糧食的進出登記。日子一天天過著,李斯不能說完全渾渾噩噩,但也並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直到有一天,李斯到糧倉外的一個廁所解手,發生了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卻從此改變了李斯的人生態度。

李斯進了廁所,尚未解手,卻驚動了一群老鼠。這群老鼠在廁所內安身,個個瘦小枯乾,毛色灰暗。李斯看見這些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那些傢伙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皮毛油亮,與眼前這些老鼠相比,其境遇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呀!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不同。自己在蔡城內這個小小的倉庫裡做了8年的小文書,從未出去看過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這些廁所中的老鼠一樣嗎?整日在這裡掙扎,全然不知有糧倉這樣的天堂。

於是,李斯決定換一種活法。第二天就離開了這個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學大師荀況,開始了尋找通往“糧倉”之路。20多年後,他把家安在了秦都咸陽的丞相府中。

一次小小的上廁所的經歷,竟然成就了李斯一生的輝煌。當看到廁所裡的老鼠和糧倉裡的老鼠命運迥然不同時,李斯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他開始思考自身,認識到自己要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功名,非出蔡城不可,於是他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開始四處走訪名師。在這期間,他的思想不斷進步,學問不斷增加,見識也不斷變得廣博。後來,呂不韋發現他有才幹,任命他為宮廷侍衛。李斯得以出入宮廷,找機會向秦王獻上“滅六國、成統一”的計策,逐步受到重用,最終成為前朝最有名的宰相。


大鄒平宋哥


老鼠、廁所、糧倉,你能從中得出怎樣的道理?

2000多年前,李斯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進而追求功名利祿,權勢滔天,卻最終貪戀權勢,釀成大禍,終落得被處腰斬、三族具誅的下場,令人唏噓。

兩隻老鼠的命運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人,平民出身,年輕時候在郡裡混了個小吏做,天天也就是混日子,上班、下班、吃飯、睡覺。雖然他也不甘心,卻不知道路在何方。

有一天,李斯在廁所裡遇到了一隻瘦老鼠,這隻老鼠在吃髒東西,身體緊繃,眼睛四顧,一旦有人或狗接近,這隻鼠就倉皇而逃。

幾天後,李斯在糧倉裡又遇到了一隻肥老鼠,這隻老鼠正在悠哉悠哉的吃粟米,既不擔心有人、狗去驚擾它也不害怕沒地方跑。

兩隻老鼠截然不同的命運給了李斯很大的震撼,長久以來的困惑解開了。他得出了影響了他一輩子的結論: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於是,李斯辭了工作,去跟著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他略作思考,得出只有到秦國去才能實現他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他辭別荀子的話同樣充滿了功利性,他說: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卑賤是可恥的,窮困是悲哀的,唯有榮華富貴才是人生該有的配置。

諫逐客書

公元前247年,李斯到了秦國,正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秦王政繼位,彼時,秦王政年幼,才13歲,仲父呂不韋任秦相,把持朝政,於是李斯做了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任命他為郎官,李斯找到機會遊說秦王政抓住機會圖謀霸業,秦王政於是利用外交收買他國權臣,刺殺他國名士,離間他國君臣,從而達到強秦弱他國的目的,李斯因而成為客卿。

李斯逐漸獲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但有一件事的發生差點讓李斯失去在秦國致仕的機會。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秦國暗流湧動,有人告發了嫪毐與太后通姦並圖謀造反,秦王政迅速平定了嫪毐的叛亂,嫪毐被殺,三族被誅,嫪毐和太后生的兩個兒子也沒有幸免。

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給太后的,呂不韋也在秦王政的黑名單裡,於是不久之後,呂不韋被免去相位,遷去封地。聯想到之前的鄭國渠事件,秦國的貴族們開始攻擊外來官員,請求秦王政驅逐他們,秦王政也厭煩了這些人,於是下逐客令,李斯赫然在列。

眼看政治前途毀於一旦,李斯趕緊上《諫逐客書》,舉例說明秦穆公時期的百里奚,秦孝公時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時期的張儀和秦昭襄王時期的范雎,來說明他們來到秦國做出的貢獻,等等。終於讓秦王政取消了逐客令。重新重用李斯,李斯輔佐秦王政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秦王政成為皇帝,而李斯也由廷尉變為宰相,權傾朝野。

權傾朝野

李斯終於實現了他的政治理想,權傾朝野,榮華富貴隨之而來,當時,李斯的大兒子李由成為三川郡守。李斯的兒子們娶的都是秦國的公主,李斯的女兒們嫁的都是皇室子弟。

但是李斯也不是沒有隱憂,當李由請假回家時,李斯設下宴席,文武百官都來慶賀,門前的車馬竟有千數。

李斯想起老師的話:“物禁大盛”,凡事不可太過了,他已經從一個平民做到了位極人臣,然而物極必衰,未來又會怎樣呢?

雖然他有這樣的慨嘆,卻沒有急流勇退的覺悟,也沒有捨去榮華富貴的智慧。正因為如此,一代名相的晚年犯下了大錯誤。

晚節不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中車府令趙高、左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等隨行。七月,到了沙丘,秦始皇已經病的快不行了,就命趙高寫下詔書讓公子扶蘇趕回咸陽參加葬禮,意在讓扶蘇繼位。

然而詔書還沒發出,秦始皇就去世了,君王在外面去世,容易引起大亂,於是李斯要求秘不發喪,而趙高攛掇胡亥繼位,胡亥同意後,趙高又去說服李斯同意扶立胡亥,剛開始李斯還拒絕,後來趙高說扶蘇繼位則蒙恬之位會在李斯之上等等,終於李斯被說動了,兩人偽造詔書,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又逼迫公子扶蘇和蒙恬自殺。

做完這一切,李斯並沒有真的保住了榮華富貴,相反,災難很快降臨。

趙高扶立胡亥繼位有功,成為胡亥身邊的大紅人,甚至能左右胡亥的政令。胡亥繼位後,加重賦稅,大興土木,百姓苦不堪言,李斯上書諫阻反被扔進獄中,李斯在獄中數次上書,卻都被趙高扣留,趙高更是誣陷李斯和兒子理由意圖謀反,對其嚴刑拷打。李斯受不住終於承認了強加給他的罪行。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處腰斬,三族被誅。

回過頭來再看,那兩隻老鼠究竟是成就了李斯,還是害了李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