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眉山成全省「代表」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9月4日,全省鄉村振興大會第二階段會議在成都召開。在大會上,眉山市委書記慕新海作為全省4個市州之一代表進行了發言。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首要任務,農業園區是重要抓手。

黨的十九大以來,眉山市堅決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五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堅持“全域規劃、全業融合、全鏈提升、全民共享”,初步構建起“三園區五基地”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格局,創建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3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9個,東坡現代農業園區躋身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青神竹編產業園入選“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岷江現代農業園區獲評“中國農業公園”。

2017年,全市園區主導產業產值佔比達60%,“味在眉山”銷售收入達751.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203元,位居全省前列。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目前,眉山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四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在加強黨的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創新工作機制、突出農民主體等方面聚力聚焦、攻堅突破。按照計劃,眉山市級財政將對鄉村振興投入每年增長25%以上,以“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都市綠色農業強市”為抓手,通過規劃先行、項目實施、考核激勵,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力爭2022年,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2個以上、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50個以上;園區主導產業產值佔比75%以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達95%以上,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規劃為引領 推進“園區+”

按照“園區+城市”融合發展的理念,下一步眉山將充分利用城鄉結合部區域,順應城市發展規劃,彰顯城市建設特點,重點打造中國泡菜城示範園、國際竹藝城示範園、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等,配套建設涉農技術研究院、檢測中心、博物館等設施,推動農業園區與城市融合發展。“園區+新村”如何協同發展?眉山將著力打造“有產業的新村”,推動農業園區建設與美麗鄉村統籌規劃、多規合一,連片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力爭2022年建成農業產業基地1000個以上,培育一大批園區“活細胞”。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園區+基地”也可統籌發展。眉山將打破區域邊界,對現有同類型產業基地進行科學整合提升,連點成線,擴片成面,推動形成“2111”示範園區大格局,即20個萬畝晚熟柑橘示範園、10個萬畝果茶綠色發展示範園、10個萬畝糧油綠色發展示範園、10箇中國西部淡水魚苗示範園。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產品為根本 推進“農業+”

推進農業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眉山將抓好園區土壤、水、空氣三大汙染治理,建立綠色、生態、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通過綠色生產、綠色加工、綜合利用,生產具備歐美有機農產品、有機食品標準的綠色產品。

推進農業與現代加工相結合。眉山要瞄準全球農業先進國家和地區,引進新技術、新理念,深化與世界竹藤組織、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戰略合作,建設中法農業科技園、中國泡菜城、青神竹編產業園、岷江現代農業園等一批高標準加工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生產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高附加值的加工產品。

推進農業與新興產業相結合。眉山要推動農業與旅遊、文化、科技、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生產基地、科技加工、農旅融合、休閒康養等互為犄角、相互支撐的閉合型產業鏈條,重點發展洪雅全國森林康養示範基地、丹稜國家農業公園、“農業嘉年華”“智慧農業園”、都市漁業、花卉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生產更多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興產品。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農民為主體 推進“農戶+”

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眉山將推動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普遍性、全面性建立“入股分紅+保底分紅+利潤分紅”分配製度,改變以往簡單的租賃關係,讓農民長期穩定合理分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眉山要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優化物資供應、生產服務、技術服務、農工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著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社會化服務將小農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創新產業組織方式,積極推行“農戶+”模式。眉山要突出農戶家庭經營基礎地位、主體地位,在完善“公司+農戶”模式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戶+園區”“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等模式,在技術、資本、產品、市場等方面扶持小農戶發展壯大,推動種養業向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全面拓展,讓農戶獲得更多增值收益,堅決防止“富了老闆、丟了農民”。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眉山成全省“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