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編者:提起賀緒林,有的人可能不熟悉,而提起一部電視連續劇的開頭插曲,相信許多人都熟悉: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金疙瘩銀疙瘩還嫌不夠,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

這部30集電視連續劇《關中匪事》就是根據作家賀緒林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而英年早逝的作家路遙,是陝西文學的一座豐碑。當賀緒林遇到路遙,又有怎麼樣的事情發生?

大美西部觀察現授權刊發作家賀緒林的近作《訪路遙故居》,在此,對賀緒林先生對本刊的支持表達誠摯的謝意!

訪路遙故居

作者 賀緒林

車出梁家河,距路遙故居只有十幾分鍾車程,雖說時間已晚,但無論如何也要走一趟。好在同行墩子的朋友曹江恰好在那裡做管理工作,墩子當即與小曹聯繫,小曹說我們來一趟不容易,他等我們。

大喜過望!真是肚子餓了就有人送飯菜。拐了幾個彎,就看見賈平凹書寫的“路遙故居”四個大字刷在一面山體上,大家說:“快到了!”

公路隨著一條小河曲折蜿蜒,河水潺潺東流,水上漂著一群大白鵝,令人有身臨江南水鄉的錯覺。貪看了窗外的風景,車子開過了頭,前方的路彎彎曲曲,不見路遙故居。司機發現不對頭,停住車。墩子又聯繫小曹,小曹問我們在哪裡,墩子說了大概位置,小曹說過頭了,讓掉頭返回,路邊有指示牌,他在門前等我們。掉頭返回,大家都隔窗搜尋路邊的指示牌,果然看到指示牌。下得車來,一道鐵柵欄門橫在面前,鐵將軍把這門,卻不見小曹,正在著急,小曹滿頭大汗跑了來。此時到了下班時間,鐵柵欄門上了鎖,小曹打開門,路遙故居就在坡坎之上。坡坎很陡,塊石鋪道,凸凹不平。大家合力推我的輪椅。上了坡坎,抬眼就看見路遙的雕像矗立在院中——路遙一手插在褲兜,一手拿煙,頭顱高揚,目視蒼穹。雕像十分神似,路遙生前嗜煙如命,且志存高遠,雕像很好的抓住了路遙的特點。

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在路遙雕像前留影

路遙出生於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七歲時過繼給遠在百里外的延川縣城關鄉郭家溝村的大伯王玉德(不清楚他的大伯是怎麼來這裡的)。他的青少年都是在這裡度過的。路遙家僅有兩隻窯洞,院子不大,左側有一盤石磨,窯洞門前的窯壁上掛著蒜瓣和辣椒,院牆上掛著钁頭、鐵鍁、鋤頭、木犁等農具,看上去很陳舊;還有一把鍘刀,鍘蹾都朽了,想必都是路遙曾經使用過的。

走進他曾經住的窯洞,貧寒簡陋一覽無餘。我有過跟他相似的人生經歷,也度過甚至比他還貧寒的日子。儘管如此,目睹眼前的破舊窯洞和窯洞的舊物,我心中還是感慨不已。有人說苦難成就了路遙,苦難是能錘鍊人的意志,但苦難不是好事,我不喜歡苦難,我想路遙也不會喜歡苦難。

小曹領我們來到左邊的院子,院子很寬敞,種植著花草。小曹告訴我這是路遙鄰 家的院子,都搬走了,政府把空院子買下了,幾個窯洞都做了展覽室。走進右邊的窯洞,玻璃櫃展覽著路遙發表作品的刊物。其中一本《當代》看著十分眼熟,仔細一看,是1982年第五期《當代》,這期《當代》刊發著路遙的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我曾經也有過這期《當代》,後來搬家,不知怎麼弄丟了,很是遺憾。

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與曹江合影

窯壁上掛著路遙不同時期的照片,看著這些照片,勾起了我心靈深處的記憶……

路遙生前,我曾與他有幾次交集。最初認識他是在一本雜誌上。那是一本1981年元月號《延河》雜誌。那期雜誌是陝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路遙的短篇小說《姐姐》發在二條,篇頭刊有路遙的照片和簡介。是年的路遙很年輕,也還不大出名。我那時也剛捉筆塗鴉,十分關注陝西作家的作品,因此把那本雜誌讀得十分認真仔細。路遙這個名字很特別,《姐姐》這篇小說寫得也很不錯,因此,他的名字和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與妻子在路遙的窯洞裡

此後,我又讀了不少路遙的作品,諸如《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黃葉在秋風中飄落》等。《人生》發表後,我一連讀了好幾遍,這部力透紙背的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在心底裡為路遙鼓掌叫好。儘管那時我剛涉足文壇,可完全感覺得出《人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路遙”這個名字將因成功地塑造出“高加林”這個人物而不朽!

真正見到路遙是在1985年之秋。那年九月份省文聯召開首屆“陝西省青年文藝創作座談會”,我有幸參加了那個會議。在會上我見到了路遙。是年,路遙已經是省作協副主席,名氣很大。他中等身材,身體很壯實,鄉音未改,鼻音很重。會議期間,我多次與他碰面,卻愧於創作無績,鼓不起勇氣跟他打招呼,更別說談話了。準確地說,我認識路遙,路遙不一定認識我。

1986年春,我應北京一家雜誌社之邀去杭州參加一個筆會,途經西安,在省作協小住。清楚記得,那天中午我剛進省作協大門,就看見路遙站在一輛小汽車跟前正和人說話。他也瞧見了我,快步走了過來,熱情地跟我打招呼:“緒林,你來了!”並伸出手來,我既驚又喜,急忙握住了他的手,一時竟不知說啥才好,只是一個勁地傻笑。

在此之前,我曾託朋友打電話到省作協,請求幫助預訂去杭州的車票,是路遙接的電話。路遙告訴我,訂車票的事正在辦,讓我先住下小憩。正說著話,那邊有人催他。原來某院校請他去作報告。他雙手抱拳,連連道歉,說是不能陪我,祝我一路順風。

路遙走了很久,我激動的心情卻難以平靜下來。我沒想到他竟然認識我,而且準確無誤地叫出我的名字。此前我和他並沒說過一句話,只不過碰過幾次面而已。更沒有想到他這個大作家竟然這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半點架子也沒有。我心裡湧起一股慾望,回來時一定去拜訪他,跟他好好諞一諞,請他指點迷津。當回到西安時,我又沒了勇氣。我生性怯弱,不戳撐(大方),總覺得創作無績,無顏拜訪大師。我只想著來日方長,待自己在文學上有所大的收穫之時再去拜訪他不遲。誰知一念之差,給我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忽一日,電視新聞播出了路遙病逝的噩耗。最初的一瞬,我怎麼也不能相信這是事實。路遙的身體那麼壯實,且正值英年,也沒聽說過他有什麼病,怎麼就會匆匆地去了!然而,事實終歸是事實,不為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路遙真的去了,一去不再回頭……

此時此刻,在路遙的故居回首往事,心中波瀾起伏,感慨萬千……

走出窯洞,西山遮住了陽光。我們該走了。

回首再望,路遙依然站在那裡。他不會再去任何地方了,他留在這裡給我們講述他的人生,講述驚心動魄的一幕,講述在苦難的日子裡,講述姐姐的愛情故事,講述平凡的世界……

我朝他揮揮手,心裡說:“再見路遙,有機會我再來聽你的故事。”

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2018.8.1

楊凌賀緒林:近日訪路遙故居

賀緒林

作者簡介:賀緒林,陝西楊陵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協理事,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楊淩示範區文聯主席、作協主席。1974年受傷致殘,隨後走上文學道路,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0餘萬字 ,多次獲各類文學獎項。出版有散文集《生命的淺唱》;中短篇小說集《女俘》;長篇小說《昨夜風雨》、《人在江湖》、《愛情並不如煙》;“關中梟雄”系列長篇——《兔兒嶺》、《馬家寨》、《臥牛崗》、《最後的女匪》、《野灘鎮》,根據其中之一《兔兒嶺》改編的30集電視連續劇《關中匪事》(又名《關中往事》),反響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