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使用非布司他,有效溶解痛風石 --非布司他臨牀數據總結

關於痛風和非布司他,這些乾貨你必須瞭解

--非布司他臨床數據總結

堅持使用非布司他,有效溶解痛風石 --非布司他臨床數據總結

非布司他簡介

1. 非布司他:目前治療痛風最好的藥物,是近五十年FDA批准治療痛風的首個新藥,上一個藥物是1964年批准的別嘌醇,非布司他的優勢是避免了別嘌醇的副作用。

2.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需終生治療。

3. 非布司他是目前治療痛風的首選用藥。堅持6個月的治療,可以有效溶解痛風石。

4. 非布司他治療痛風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可有效減少痛風結晶,降低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症狀和預後,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非布司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5. 非布司他被FDA批准治療痛風,主要是基於國外開展的六項臨床研究。共有5800多例痛風患者,結果顯示:80mg非布司他的效果優於40mg非布司他和別嘌醇,特別是對血尿酸值≥600 或伴有痛風石的患者尤為顯著。長期使用本品可有效維持血尿酸值<360,減少痛風發作並使痛風石溶解。[1,2,3,4,5,6]

6. 在吉大醫院開展的一項臨床觀察中,經過24周(六個月)口服非布司他的持續治療後,大部分痛風結晶消失,溶解率高於別嘌醇。[7]

7. 國內另一家醫院的臨床觀察中,78例痛風患者服用非布司他4周,結果顯示:患者痛風結晶百分率下降到13%。[8]

8. 非布司他對於腎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更高。因為非布司他的代謝是經過肝臟和腎清除,別嘌呤醇是經腎排洩[9],痛風性腎病患者使用非布司他降尿酸對腎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10]。

9. 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的臨床試驗提示用非布司他治療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痛風患者,可以阻止動脈硬化在血管中的進一步進展[11]。

10. 在一項時間長達6 個月的 APEX 研究和一項時間長達12 個月的 FACT 研究發現,在非布司他長達4年或更長期的治療,可使急性痛風的發作接近零發生率,大多數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是輕度至中度的[12]。

11. 一項涉及1086 名患者持續40 個月的非盲研究表明使用非布司他持續治療,使尿酸濃度低於6mg /dL,可以減小痛風石的大小[5]。

12. 非布司他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較好,它的常見不良反應為水腫、皮疹、腹瀉、噁心、肝功能異常和頭痛。

非布司他服用注意事項

13. 非布司他片的口服推薦劑量為40mg或80mg.每日一次。推薦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劑量為40mg.每日一次.如果2周後.血尿酸水平仍不低於6mg/dl(約360μmol/L).建議劑量增至80mg.每日一次。給藥時.無需考慮食物和抗酸劑的影響.

14. 開始應用本品治療後,可觀察到痛風發作增加。這是由於變化的血清尿酸水平減少導致沉積的尿酸鹽活動引起的。為預防給藥時痛風發作,建議使用非布司他的患者在用藥的前6 個月合併應用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消炎藥以避免痛風的急性發作。非甾體消炎藥首選,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吲哚美辛,次要選擇依託考昔片。之後可以停用止疼藥,繼續服用非布司他。

15. 假如在服用非布司他期間發生痛風,繼續用藥不需要停藥,對部分患者的痛風可給予相關的對症治療。

16. 在使用非布司他期間應定期監測肝酶、血尿酸變化、血細胞計數、腎功能等指標,以便監測非布司他的療效及副作用。如果出現肝酶變化,必要時進行保肝降酶治療。

17. 食用含有高果糖的食品和飲料也被認為是痛風發作的一個風險因素,果糖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碳水化合物可直接增加血清尿酸鹽的水平。含高果糖的食物及飲料:玉米、蘇打水等。

18. 平時注意控制攝入的總熱量,限制高果糖和嘌呤食物的攝入,防止過度勞累,避免酗酒,平時注意多攝入水分,以增加尿酸在腎臟的排出。

關於痛風的一些小常識

19. 別嘌呤醇和秋水仙鹼作為標準治療方案,治療了痛風幾十年,但有明顯的副作用,很多的患者常常不能耐受它們的副作用,而且腎功能衰竭者需要調整劑量。且某些人使用別嘌呤醇後可引起嚴重的剝脫性皮炎。

20. 痛風石形成的典型地點包括關節、耳朵、滑膜囊(如鷹嘴囊)、手指墊和肌腱等。

21. 痛風的治療目的是控制血清尿酸處於正常的範疇內,對於較小的痛風結晶經過長期的治療可能會逐漸消失,對於較大的尿酸鹽結晶影響肢體活動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剔除。進行降尿酸治療的時間為急性症狀緩解至少大於2 周,對於經常有痛風發作的患者,血清尿酸 水平則需要限制在300以下,其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應長期限制在360以下,降尿酸治療需要終生維持。但在使用排尿酸藥物時,若腎功能嚴重不全、有尿酸鹽結石形成或24 小時尿排出的尿酸鹽大於600 毫克時不適合使用促進UA 排出藥。

參考文獻:

[1] KHANNA D,FITZGERALD JD,KHANNA PP,et 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hyperuricemia[J]. 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2,64(10):1431 - 1446.

[2] NAOYUKI K,SHIN F,TOSHIKAZU H,et al. 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 study of the non-purine-selective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 Febuxostat (TMX-67)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including those with gout in Japan: phase 3 clinical study[J]. J Clin Rheumatol,2011,17(4 Suppl 2):S19 - S26.

[3] BECKER MA,SCHUMACHER HR JR,WORTMANN RL,et al.Febuxostat compared with allopurinol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nd gout[J]. N Engl J Med,2005,353(23): 2450 - 2461.

[4] SCHUMACHER HR JR,BECKER MA,WORTMANN RL,et al. Effects of febuxostat versus allopurinol and placebo in reducing serum urate in subjects with hyperuricemia and gout: a 28-week,phase III,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 trial[J]. Arthritis Rheum,2008,59(11):1540 - 1548.

[5] Becker MA, Schumacher HR, MacDonald PA, et al,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ccessful longterm urate lowering with febuxostat or allopurinol in subjects with gout. J Rheumatol 2009;36:1273-82.

[6] SCHUMACHER HR JR,BECKER MA,LLOYD E,et al. Febuxostat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5-Yr findings of the FOCUS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J]. Rheumatology,2009,48 (2):188 -194.

[7]鄢海波. 非布司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及其安全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7.

[8] 蔣立英.非布司他治療痛風並高尿酸血癥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7,4(58):11373-11374.

[9] Srinivasan Beddhu1,2, Rebecca Filipowicz1, Bin Wang1, et a1.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Febuxostat Therapy on Adipokines and Markers of Kidney Fibrosis in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Canadian Journal of Kidney Health and Disease,2016,3: 1 –11。

[10] Whelton A, Macdonald PA, Zhao L, Hunt B, Gunawardhana L.Renal function in gout:long-term treatment effects of febuxostat[J],Clin Rheumatol 2011,17: 7-13。

[11] Jun‑ ichi Oyama, Atsushi Tanaka, Yasunori Sato,et al,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for evaluating vascular function under uric acid control using the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 febuxostat: the PRIZE study[J],Cardiovasc Diabetol,2016,15:87。

[12] Hair PI, McCormack PL, Keating GM. Febuxostat[ J].Druds,2008.68(13):1865-18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