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現在搞養殖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你有錢就能養的,關鍵是沒有地方。現在面臨著國家的環保政策,必須積極的響應。但是養豬這個行業還是有利可圖的,只有摒棄以前不良習慣,才能從豬的身上賺到錢。今個就給大家羅列幾天養殖過程中的“絆腳石”。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1、環境汙染嚴重

農村養豬多以庭院養殖為主。缺乏環境保護和養豬業所必需的生物安全意識,對糞尿幾乎不做任何處理,臭氣熏天、蚊蠅成群、病死屍體隨意拋棄,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成為疫病發生和傳播的主要疫源地和散播來源,也加重了疫病的防控難度。建議豬場對糞尿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條件的應該建沼氣池,這樣既解決了環境汙染,還能響應了國家治理環境的政策!其實國外早已經對環境這方面加以控制了,咱們國內這種意識都是一種“倒逼”現象!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2、不能全進全出和專業化設施化飼養

農村中小規模飼養方式,一般養5—50頭母豬,1—3頭種公豬,進行自繁自養。這樣以來,配種、繁殖、保育、育肥各個環節的技術都得掌握、各個階段的飼料都得配製,飼養難度加大;先進的設施設備也很難採用。若是互相聯合,成立養豬合作社,進行專業分工,有技術和資金的戶養母豬繁殖仔豬,不具備條件的農戶,可引進豬苗、實行全進全出飼養,就能克服上述困難,有效防止豬病傳播,做到高效益運轉,這裡面還在現實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以賣豬苗的養殖戶,賣的豬苗很少打疫苗,就造成了買豬苗的養豬戶把仔豬買到家後開始發病死亡。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再加上養豬技術部不過關,賠個底朝天的不在少數!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3、重治輕防、重防輕養

存在僥倖心理,不願作預防,甚至連幾大傳染病也不願接種疫苗。對豬病防治停留在治療的層次上,殊不知再好的獸醫也治不好無藥可治,無苗可防的疫病。雖然有些農戶對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經濟損失大的傳染病重視,但對一些死亡率較低、臨床症狀較輕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視。殊不知一些慢性病雖不引起死亡,但大大影響豬對飼料的吸收利用,抑制其生長髮育。

豬發病再治、不但加大治療成本和診斷難度,也增加了醫藥費用和對養豬環境淨化的難度。還有的養豬戶、認為只要把所有的疫苗都打了,豬就不發病,豈不知影響疫苗產生抗體的因素很多,例如,豬群不健康、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含黴菌毒素等。現代養豬應該堅持“養重於防,防重於治”的原則。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4、消毒不規範

豬場消毒的目的,一是把病原微生物擋在豬場之外,二是殺死舍內病原微生物。而大部分農戶的消毒,存在舍內消毒太頻繁,致使豬舍溼度太大,豬群應激;還有根本就不消毒的,還有一兩個月消毒的,什麼樣的都有,您說這樣豬能不得病嗎?豬場周圍和飼養人員、外來人員、進入豬場的物料消毒不嚴格,不規範。還有的農戶豬、雞、狗貓等混養,導致疫病大流行。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5、忽視驅蟲

生豬經常接觸地面,加上喂用青料、生料,極易感染蛔蟲等寄生蟲病。尤其是蛔蟲寄生在豬的小腸內會引起蛔蟲性肺炎、腸炎、腸道阻塞、膽道蛔蟲等疾病,輕則使豬發育不良、生長受阻或形成僵豬,其增重率比正常豬低30%,重者會引起死亡。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6、診斷條件差

發病濫用藥對複雜的多重感染豬病首先要確診原發性感染的病毒和細菌,但是,農村診斷醫療條件太差,豬發病後,不等診斷就馬上使用大量的各種藥物進行治療,同時不注意藥物配伍,同類的幾種藥物同時使用、引起中毒。去年的所謂“豬高熱病”,有三分之一是治療不當,或濫用疫苗和藥物中毒致死的。

養豬路上的七個“絆腳石”,邁過去你就贏了!

7、用藥混亂

在豬得病後,不經確診,胡亂用藥,而且用藥很不規範。有的用藥量不足,造成用藥時間延長,不見好轉,使病菌產生抗藥性;有的換藥頻繁,不考慮藥物配伍禁忌,造成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加大,甚至發生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