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逸·純電爲新「千萬」啓幕 東風日產2022中期計劃「智」在必得

轩逸·纯电为新“千万”启幕 东风日产2022中期计划“智”在必得

2018年8月27日,東風日產花都工廠。一輛軒逸·純電自生產線上緩緩駛下,場內外一片沸騰。

這座被譽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世界級母工廠”的廠區,見證了東風日產品牌的諸多歷史時刻。這一次,也不例外。

首先,隨著該款車型的下線,東風日產在華產量,正式跨過了 1000萬輛的節點。作為第四家晉級“千萬”俱樂部的車企,東風日產將中國汽車產業的“升級”速度再度刷新。

自2003年第一款SUNNY陽光下線至此番的1000萬輛達成,這家年輕的車企不斷在業界創造著新的 “東風日產速度”——僅用5年時間便達成100萬產銷規模;用10年時間達成450萬產銷;從0到1000萬輛整車下線,東風日產用了15年時間。

其次,這款第一臺在花都工廠下線的軒逸·純電車型,不僅是國內主流合資車企的首款純電動車,也是日產首款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電動車。日產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技術,率先在中國市場正式落地。

按照東風有限“Triple One”計劃,東風有限將在2022年推出20款電動化車型。其中軒逸·純電作為該計劃中的第一款電動車,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更為重要的是,在業界看來,以軒逸·純電正式下線為標誌,東風日產將以日產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為核心,全面啟動在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智能駕駛等領域的重要佈局。

這並不難理解。從產品層面來看,定位於“全球專業純電家轎”的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搭載日產全球領先EV技術,使用與日產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專業電動車平臺,核心技術一脈相承。據東風日產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車型基於日產專業高效的三電系統,在高效節能、精準續航、輸出穩定層面,具有明顯優勢。在補貼後,報價為16.6萬元,極具市場競爭力。除產品之外,東風日產將為這款在華導入的首款純電車型,打造專屬服務體系,為業界的純電出行解決方案,樹立典範。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年9-10月份上市之後,軒逸·純電將會為純電車型的市場突圍,呈現獨特的成長路徑。

在業界看來,隨著軒逸·純電的導入以及智行科技戰略的全面落地,意味著“東風日產2022中期事業計劃”的實施,有了更為有力的“驅動”支持。除傳統燃油車其及配套技術之外,以“智行科技”為核心產品及技術,將成為新的重要引擎。

按照 “東風日產2022中期事業計劃”,到2022年,東風日產將挑戰合資品牌TOP 3。具體而言,到2022年,年度銷量達到160萬輛,在合資非豪華陣營中市場佔有率超12%,品牌好感度、客戶滿意度、企業經營質量、產品質量均進入前三。

轩逸·纯电为新“千万”启幕 东风日产2022中期计划“智”在必得

實施目標的具體舉措為五個層面。首先,到2022年,將投放10款左右新車;其次,逐步導入車聯網、AD及e-POWER等先進技術,為客戶出行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多種解決方案。第三,便是日產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戰略的實施。

這包括三個方面,在智能動力方面,日產最先進的EV、e-POWER和VCT等動力技術都將陸續導入。預計到2022年,發佈5款電驅動車型,挑戰30%的電驅動銷量佔比。

智能駕駛方面,東風日產的導入節奏是:自2019年起,開始逐步導入高速公路單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開始逐步導入高速公路多車道自動駕駛技術;至2022年,實現複雜城市道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

在智能互聯領域,結合日產智聯技術,發佈東風日產自主研發、主流合資車企中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聯網系統——“智行+”車聯繫統,以勁客智聯版為開端,2018年完成全車系主力車型的“智行+”車聯繫統搭載。

新車投放、新技術導入、日產智行科技戰略的落地,都將令東風日產的產品體系力,更加強大。除此之外,網絡強化和新事業、新領域的開拓、合作,也將令東風日產的成長更為穩健。

站在新1000萬輛的時間節點上,股東雙方高層信心滿懷。“作為東風公司發展最快、成長性最好的業務單元,東風日產已經成為集團內的標杆企業和最主要的業務單元。”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如此表示。截至目前,東風日產產品體系已經擴增到13款車型;年銷量達到112萬輛。

談及未來,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西川廣人表示,“我們將以導入最新的電動車為起點,向下一個‘1000萬輛’目標衝刺。”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汽車產業在技術、消費和營銷領域都在快速革新。邁入第二個千萬輛時代的東風日產,將面臨更多層面的挑戰。以新能源、智行科技為契機和重要戰略佈局,東風日產已經按下了持續領跑的啟動鍵,“智”在必得。埃爾頓·谷碩(AirtonCousseau)信心滿滿:“東風日產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挑戰更高目標。我們將以多元合力創造的強大驅動,挑戰合資品牌前三名的市場地位。”

(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