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藥店沒有一個因虧本倒閉的?

一個小淘氣


沒有一個藥店倒閉應該是有點誇張了,雖然藥店的收入應該是穩定的,但是藥店也是有競爭的,如果每次都不能推薦比較好的藥,下次別人就換其他的藥店。

那麼如果開一家藥店會不會虧損了?首先開藥店的門檻是比較高的,也就是說不是所有人都能開藥店,不懂一些醫療常識和醫藥知識肯定是不能開藥店的,門檻高,意味著藥店是比較少的,競爭相對會弱一點。這年頭誰還沒有個小毛病,但是去大醫院是在是太貴了,還要排隊耗費時間,所以很多人有點小毛病都會選擇藥店,所以藥店的收入還是很穩定的。其次,藥店應該算的上暴利行業,很多藥品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價格卻相差很多,而普通人又不懂,只能銷售人員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一般銷售人員會推薦比較貴的藥品,現在的要點還會賣保健品等,可以看出藥店還是有錢賺的。


環球老虎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說藥店沒有一個因虧本而倒閉的,就有點擴張了,實際上藥店和普通實體店一樣,也有虧本的店鋪,更有因虧本而關閉的。但是藥店相對於其他實體店,有自身的行業優勢,因此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保持較好的利潤率。

首先藥品不是普通的消費品,是用於治病救人的,醫藥一旦出問題都會是大問題。所以醫藥零售行業的監管,是要嚴於其他行業的。一般情況下,開辦一家藥店手續比較麻煩,除了需要去辦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之外,還需要《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等。

今年多個部門起草了《關於推進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今後我國零售藥店將根據藥品安全風險程度、經營條件狀況、藥品供應能力和藥學技術人員配置等將藥品零售企業分為三個類別:一類藥店僅經營乙類非處方藥;二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和中藥飲片;三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和中藥飲片。

分級制度進一步增加了行業准入的門檻,行業競爭自然不會像其他行業那樣激烈,相對容易賺錢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由於各種手續辦理起來流程繁瑣,當一家藥店經營不善時,雖然經營不賺錢,但手上的許可證就價值連城,店主不會輕易關門的。

常見情況是店和證一起轉讓,換一個老闆繼續經營,倒閉自然是比較少見的。


首席投資官


最近感冒,引起鼻竇炎,因為之前有治療鼻竇炎的經驗。就去藥店賣了鼻炎康和阿莫西林,花了53塊錢,當時就覺得這藥有點貴,但也沒多想買了就買了,方便啊。回去吃了三天,沒見好轉,於是去了附近的區級總醫院,二甲吧,給醫生說了一下情況,醫生先讓做了個ct,245元,確實ct很強大,從ct室出來,醫生就能直接在電腦上看結果了。果不其然,這次可能因為過年期間,感冒時間較長,導致鼻竇炎驗證比較嚴重,從ct看鼻竇,額竇都充滿了積液,正常情況是空腔。醫生藥時詢問家裡還有沒有治療的藥,有的話就不重複開了。買的藥正好吃完了,於是醫生重新開了藥。其中就有阿莫西林,就這個藥,醫院開出來的7塊錢,50粒每盒,而我在藥店買的阿莫西林20元,24粒每盒,看出來了吧,差價6倍左右了吧。

上面都是引子,下面著重總結:

1.醫院目前的普通基礎用藥普遍比藥店便宜很多,一般看病建議去醫院。一是有醫生指導,二是醫院的藥便宜,三是醫院有先進的檢查設備,能摸清病情到什麼程度,這樣才能給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藥店藥品價格比醫院貴那麼多為什麼還能生存?當前的醫保問題,每個人都有醫保卡,大家都覺得醫保卡里面的錢取不出來,不花掉就虧了,於是有的自己有點不舒服不去醫院了,藥店刷卡買點算了。不是自己生病,家裡人生病沒有醫保的,也用自己的醫保卡去藥店刷卡買藥,反正藥店也不會核實是不是自己用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藥店現在就不賣便宜的藥,哪家藥利潤高賣哪家,這樣就給藥店留下了生存空間

3.藥店不同醫院,不會引起社會上的道德風險,也不會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就就比醫院在盈利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隨著這幾年國家高校擴招政策帶來的政策紅利,各個行業專業人才配備相對到位。各級醫療機構也是如此,現在一般社區醫院的醫生恐怕不少都是本科學歷了吧。

最後給大家一點建議,看病去正規醫院,感冒發燒的去社區醫院,需要做檢查什麼的可以去二甲醫院,二甲醫療水平也可以,我老丈人的心臟支架手術就在縣級醫院順利完成了。不要一有病就往三甲跑,不單掛號難,哪裡的藥真貴因為很多都是進口藥,當然醫療人才也很貴,三甲醫院的博士大把。


只說乾貨


我們家小區門口的藥店,兩年之內已換了幾個門臉了,最終,掛上了一個連鎖藥店的招牌才活了下來。

很多人都覺得藥店很賺錢是暴利行業,但斑馬消費通過分析連鎖藥店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後發現,該行業的毛利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比如老百姓醫藥零售的毛利率為37.92%;益豐藥房零售毛利率為38.71%;一心堂41.05%;大參林39.17%。

醫藥行業歷來是國家重點管控的行業,也是中國醫療改革的重要一環。如今,國家已取消了公立醫藥的藥品加成,改變之前以藥養醫的模式。所以,同樣的藥品醫院的價格普遍較藥店便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個體藥店沒有集中採購優勢,將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越發難以生存。

通過對幾家連鎖藥店上市公司分析,他們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藉助資本的力量四處擴張勢力範圍,對區域連鎖藥店的收購,成為他們對外擴張的一個主要方式。

也就是說,未來藥店的連鎖化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資源也會越來越集中。沒有規模優勢的藥店,要麼尋求行業巨頭的收購,要麼只能等死。


斑馬消費


藥店不虧損倒閉有幾個原因,第一藥品監管比較嚴格,受網絡衝擊比較小,在各行各業都受網絡購物衝擊的影響一遍慘淡銷售下滑的情況,藥品的網絡銷售佔比還比較低,馬雲也攻不破這個行業。但是我預計藥店每一年實體店的佔比會下滑0.5%,網絡會上升0.5%,尤其是保健品網絡銷售佔比很高,保健品在藥店佔的份額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很多藥店在開發母嬰用品尤其是奶粉在藥店的銷售來彌補保健品下滑帶來的影響。



第二藥品相對來說大部分人不熟悉,不專業,不熟悉不懂那就得藉助專業人士,店員和醫生,那你讓他幫助了他肯定給你推薦比較貴一點的藥品,利潤高的藥品,這樣藥店的利潤就有了,我是做藥品全國代理的,進藥店的藥品不達到70%的毛利藥店根本就不讓進,更別說主推了。第三藥品市場確實很大,又是剛需,我們公司每次新員工培訓都會有一個問題,你認為是服裝的銷售額大還是藥品的銷售額大?藥品的銷售額居然大於服裝,讓人不敢想象,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藥品的銷售還會增加。



第四,藥店並非不倒閉,只是倒閉了轉讓了他們在內部人員之間轉讓,因為辦藥店手續比一般的店複雜得多,而且在有的地方還有限制,那就成了稀缺資源了,成了稀缺資源就可以執照賣錢,醫藥行業有自己內部的交易渠道,外行的人不熟悉,他不會象其他行業一樣掛個轉讓的牌子在門口,你感覺沒有倒閉的,其實轉讓的不少,不信你去他們專業的平臺醫藥併購信息網看看?



創業特種兵


看你們回答的我都著急。一邊是客戶拼命的誇大藥暴利,一邊是藥房老闆拼命的哭窮。大家說的都對,但都不全面。我不是藥房老闆,但是天天工作跟藥房打交道。所以我的回答最客觀。

1、首先,做生意不是說的那麼簡單。都那麼暴利大家都去開藥房好了。生意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打價格戰。每個藥房都有的藥肯定不賺錢,甚至虧錢。比如說三九感冒靈,進價10.2元,好多都賣10元。說出來好多人不相信。怎麼虧錢都賣?因為這個藥老百姓都主動要這個藥,家家都賣,所以導致打價格戰。再比如特一止咳寶,統一零售價要求賣26,病人實際上買的價格有24的有22元甚至有20元買到的。商家為了搶生意,都想壓低價格。反正大家記住,電視廣告產品都不怎麼賺錢。藥房老闆也不願意賣。比如廣告最多的白雲山舒筋健腰丸,零售價大概800左右,藥房老闆就賺100多。還佔用資金。有的人可能說了,800塊錢賺100塊錢還不滿意了?但是你要知道,這個藥藥房一個月能賣幾盒?一句話,電視廣告藥,藥店不賺錢廠家賺錢。你看幾乎所有的藥房老闆都會把三九感冒靈放在不顯眼的位置。

2、三甲醫院開的藥也不怎麼賺錢。也是藥房老闆不願意賣的。有名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進價38元39元左右,零售價有賣40的有賣42的。都不賺錢。比如前段時間流感。磷酸奧司他韋大家都搶,零售價五十多,這個藥店老闆也不賺錢。

3、還有好多大廠家的藥也不賺錢。比如最有名的白雲山消渴丸,藥店老闆都恨透了,最多賺一塊錢。沒辦法,不賣也不行,糖尿病人都指名要這種藥。還有同仁堂還多藥,都不賺錢。

4、但是,總體藥品行業相對別的生意,利潤還是可以的。就看你怎麼做了。比如說,保健品,那個肯定賺錢,還暴利。就看藥房老闆會不會推薦了。舉個例子,小孩拉肚子,一塊錢的土黴素就搞好了。有的藥房老闆會推薦的,加個十幾塊的別的止瀉藥,這樣就賺點錢。假如老闆再推薦個三四百的益生菌,還是治療拉肚子,那就賺的多了。某個大品牌大廠家的益生菌,出廠之後,省級代理商加價,市級代理商加價,縣區級拿到價格是98元,賣給藥房老闆198元,賣給病人298元。你看看你利潤吧。(省級市級加價很低,二十塊錢左右)好多人肯定說了,那這保健品太賺錢了。但有個重要問題不要忽視,不是每個拉肚子的小孩都會花大價錢買益生菌。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藥房老闆買奔馳寶馬有的藥房老闆幹幾個月門面轉讓了。只有會推薦藥,你才能賺錢。所以,藥房老闆主動推薦的藥都很賺錢。比如有種顆粒,進價10元,零售20元。這樣老闆賺10元。不算多,也不錯。假如這個藥房老闆會推薦藥,賣藥厲害,廠家會跟老闆說,你多進我們的顆粒,進一盒顆粒再送一盒膠囊,膠囊零售15元。這下就賺多了。等於說10本錢,進了2種藥,賺了25元。所以說藥房老闆生意越好,廠家優惠政策越大越賺錢。反之,生意越不行的。越享受不到廠家政策,就越不賺錢。

5、那什麼樣的藥房老闆會推薦藥呢?要知道,病人買藥是為了治病。所以所有藥房老闆賣藥是把病人治好才是第一位。如果說是醫生開的藥房就容易賺錢。比如你在當地是個有名的兒科醫生,你給拉肚子小孩推薦益生菌,家長肯定願意買。放心啊。假如你這個醫生普通的感冒都治不好,你推薦三四百的藥,患者會買嗎??另外,藥房老闆不僅是醫生會治病,更需要有經營頭腦。比如,一個患者買黃連上清片,有三四塊也有二十多塊的。那你就傻乎乎推薦三四塊的,效果都差不多。你永遠不賺錢。

總之,買藥,買廣告產品的,買三家醫院開的,買老闆不推薦放在藥櫃最下層的,買每家藥房都有的,肯定不會吃虧的。


幸福的增函數


首先,在藥店中,藥品的種類雖多,但分類卻十分明確,同一種類藥品的藥效大致相同,人們去藥店購買藥品是十分明瞭的,不會像買衣服買鞋那樣一逛就猶如掉進了視覺黑洞,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在糾結中遲遲不做最終決定,所以不會造成人流密集的現象。從踏進店門到離開不過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在某一時間段來看,藥店的客流量不大,但從一天總的角度來看去藥店的人數還是很多的。

其次,我們來談一談藥店的利潤。由藥品零售價格與生產成本之比,可知眾多藥品的零售價在生產成本的3倍以上,就拿平常的感冒、腹瀉來說吧,這樣的小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吃藥來解決,但是在大一點的醫院售價為七元的阿莫西林,藥店可能就會貴出5~6倍來。

所以將藥品列入暴利行業,似乎一點也不冤枉。據相關人員調查,從藥品出廠到最終落到消費者手裡,企業大概只有15%的利潤,剩下的在流通領域,其中大部分落在醫院裡。這種現象,稱之為藥價虛高。即使藥品平均降價45%,藥店依然有利可圖。

現在很多家藥店也不僅僅侷限於只售賣藥品,還賣起了護膚品、生活用品、食品。甚至夏季冷飲,冬季熱茶。俗話說得好:“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我做不到的。”這部分商品主要銷售給一些手持醫保卡的人群,一些單位福利好,每月會定期向醫保卡里為職工存錢買小藥,對於年輕職工來說,平時患病機率較少,所以就會用醫保卡里的錢購買一些日常用的保健品給父母或買一些護膚品、洗髮液、洗衣液等家用。而藥店裡這些商品的利潤是非常大的。

最後,我國對於醫藥方面有相關的政策方針,大多企業單位都有醫療保險政策。在藥店中我們大多可以看到支持醫療卡,而且人們對於自身健康逐漸的重視及自身問題的瞭解。使人們對於藥店不那麼諱之如疾。大部分人願意就自身的小問題同藥師進行交流,這在某些方面促進了藥店的發展。

並且大多數的藥店地理位置優越,小區樓下或是繁華的街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也為自身帶來了一定的人氣,增加了銷售額度,怎還會有虧本倒閉之說呢?


坤鵬論


多不等於沒有倒閉。街上餐館也那麼多,難道都是幾十年的老店嘛?還不是開了關關了開。零售業都一樣,逃不出這規律。俺是從業者,很清楚什麼情況。


青松子子


我來回答吧!我有認識的人開了好多藥店、利潤在假藥和一些沒有品牌的藥、小產家和成人用品.在教a你們一個去藥店買藥可以問藥品店員介紹的不要、自己買那些大產大牌子做大廣告的、藥品廣告品牌越大藥店利潤越少.


HOT「鑫」


首先說藥店沒有倒閉的太片面了。我爸就開藥店二十多年了,現在也不做了,在村裡衛生所做。我剛審批了一個新藥店,還沒辦下證來。

一、你看到藥店沒有換招牌,不一定沒有換老闆。因為藥店變更店名字,先變更營業執照,其次變更藥品經營許可證,最後還的變更gsp證件。一套流程下來很麻煩,所以許多就不變更了,但是有可能已經換了老闆。

二、好像2013年開始藥店改革認證gsp的時候,倒閉了一大批藥店。當時一個職業藥師證一年最少8000,第二年漲到最少1.1萬,而且是有價無市。一大批藥店沒有職業藥師證,所以關門了。

三、藥店不容易倒閉的原因首先是個人就要生病,沒有任何人能離開藥。(消費群體龐大)其次職工醫保卡很多,職工醫保的慢性病報銷種類藥有的醫院是沒有的,就要在藥店買。這部分慢性病人群用藥量大,而且穩定,每月都是差不多的量,而且價格不便宜。再就是確實受網絡的衝擊小,畢竟不能等個藥等2-3天,還有網上不許賣處方藥。

四、藥店的惡性競爭比其它行業來說相對小一點。前兩年國家實行藥品兩票制,藥廠不能直接供給藥店、醫院這些零售企業,必須通過藥品批發公司。好多藥廠對每個省份的定價是不同的,國家不允許藥品串號。意思就是A省價格便宜,不許B省的藥店在A省的批發公司拿A省價格的藥。雖然串號藥避免不了,但是抓到要罰款的,所以價格保護比其它要好的多。還有當地的代理商會規定一個零售價,如果藥店長期壓價賣的話,代理商會處罰或者不給該藥店供貨。(茅臺酒價格保護也是這樣的)

總之現在藥店已經不是一個暴力的行業,醫保軟件,醫藥管理軟件,藥品陰涼櫃,溫溼度計等藥監局強制要求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太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